第二十六章 搶在春雨前種下

2021/03/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春天,是萬物蓬勃生長的時節。
以種植維生的農人們,紛紛在此時,揮汗彎腰種下日後收成的渴望,可能只是一畝稻作,也或許是整園菜蔬,而我們種下的則是整片的樹林。
一方面是原本種於土地上的柿子樹在風雨的摧殘之下,多半已經老化,漸漸出現腐朽的狀態,需要有新的樹木作為汰換,繼續保護這片土地;另一方面是私心不想再承受種下的農作物被山豬、山羌吃掉的那種心碎感,因此,選擇種樹。至少樹,不會被野生動物們吃掉吧!
坦白說,若非親身經歷,才會知道種樹,這件事是多麼費時費力。
首先,得扛著圓鍬、鋤頭在山坡、林間尋找適合種樹的地點。
樹與樹間最好能夠距離至少兩公尺左右,確保其有足夠的空間能夠生長,而樹根伸展的方寸間,也需要有足夠的土壤,能夠覆蓋並提供足夠的養分。
這件事,看起來似乎並不困難。可惜,實際情形卻是,原有的土地上遍布著芒草、雜樹,得先砍草剷根後才能理出一處方圓,地底下更暗藏著大小不一的石塊,必須想辦法將其搬移開來才能種下。
因此,挖洞就變成十足的體力活。揮舞著手中的鋤頭,鍛鍊著全身的肌肉。
而從苗圃買來的樹寶寶們,是被包裹在布袋中,培養了好一陣子,根部早已黏著在布袋的纖維上。要種植時,得在不傷害根部的情況下,將其拔離開來,以利於後續移植到挖好的樹穴中。
拆袋時,足夠的腳力與堅實的榔頭就變成最佳利器。
使勁地以一種踩壓對手的心態,敲鬆袋邊周圍的土壤,再以一種踢爆敵首的狠勁,斜踹著布袋底部邊緣,緩緩將樹苗從袋中擠出。
這整個過程是釋放負能量的絕佳時間,無論平時累積了多少的憤怒、怨氣、不滿,皆在一槌槌間消散,還諸於大地。
抱著與培養袋分離的樹苗,走到挖好洞穴的位置則是抓舉訓練的進階課程。
雖然只是不到兩米大的樹苗,重量卻是十足。
扛著它,走在林間的小徑上。深深感到,要不是之前有上重量訓練的課程,學習過該以如何的姿勢抓舉,才知道該以何種較為省力的方式搬移它,且不會對身體造成無謂的傷害,以應付眼前搬樹的任務。
瞄準洞穴、放進樹苗、蓋上土壤、用力壓實。
呼!終於種好了一棵樹。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
對於剛種下的植物們,水分的攝取是其存活與否的關鍵。然而,近期台灣的天氣正處於乾渴的狀態,限水、停水的通知不斷在新聞台裡循環撥放,令人膽顫心驚。
焦慮的我們只能搶在春雨前種下,期待上天有好生之德,降下足夠的雨水,讓這些樹能夠存活,能夠繼續護佑這片我深愛的大地。
    3會員
    58內容數
    記錄在苗栗獅潭山居生活 期盼為台灣山林留下一些文字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