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但願有人記得我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因為工作而獨居在異鄉的我,對於「孤獨死」的議題其實蠻敏感的,尤其在2020年接連出現幾位獨居藝人過世的消息,讓我心裡一陣恐慌。尤其我經歷過一兩次孤立無援的突發病痛,似乎更容易想像自己突然死掉卻不被發現的具體畫面。
二十幾歲的時候被孤獨感包圍,認定自己哪天離開世界應該也沒什麼人在意,但是我被給予的生命時間如果隨便浪費的話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就算微小沒有什麼影響力,至少當個認份的好人,偶爾隨手做些好事,那我的生命也算是有點價值吧?於是我就抱持著這樣的心情一直活到現在。奇妙的是,當我主動去做些什麼之後生命好像開始慢慢累積一點價值,我的生命開始有點重量了。我想我現在突然走掉的話,還是有人會為我流淚了吧!?
我想電影裡描述的主角梅約翰跟我經歷了類似的心理歷程。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孤獨不代表你什麼都不是

主角John May在區公所客戶服務部工作,專門幫忙處理孤獨死民眾的後事。他就像個偵探一樣,收集並研究死者留下的照片和種種痕跡,努力聯絡死者可能認識的親友,既不是要他們幫忙處理或負擔費用,只希望他們願意來參加逝者的告別式。他推測死者的個性、宗教和興趣,為死者認真撰寫祭文和選音樂,依不同信仰為死者安排他們可能想要的告別式型式。哪怕最後這個告別式沒有人參與,他也盡心盡力出席每一場告別式。他誠心誠意服務了22年,結果新來的上司告訴他接下來公所要進行人事精簡,John是被裁員的對象。這時他接到最後一個案子:Billy Stokes。
從John May的日常生活可以推測出他的個性:他溫和安靜但不冷漠,認真且安份守己。他每天規律上下班,下班後回到他沒什麼佈置的獨居套房,幾乎不開伙的他每日晚餐組合固定是一個肉罐頭、一片吐司和一顆蘋果。話在上班的時候都說完了,所以下班後沒有對話的對象,他唯一的興趣是打開自己製作的相片簿,重新看著相片簿裡自己經手過的案主,照片裡面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光輝、最青春洋溢的時刻。
John May經手的案主都是沒有人願意出面處理後事的孤獨死案例,通常已和親友久未往來,最多和鄰人點頭之交而已。Billy Stokes也是這樣的案例,但特別的是,他就住在John May公寓的對面,所以當他進到Billy居所收集遺物線索時,想必對Billy有點不一樣的感情。Billy住的居所和John May居所的格局一模一樣,又因為住在附近,也許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也不一定。
我們不知道John May為什麼對這些孤獨死的案主如此竭誠用心,也許跟我一樣想為自己生命累積一些價值,也許曾經想像自己總有一天會像這些案主一樣死去,他把自己投射在這些案主身上,想為他們用有尊嚴的方式告別人世。孤單的人若死去就無法做些什麼,但活著的人還是有機會為他們做些什麼,這是對同類的惺惺相惜。

死者仍然有影響力

John May的上司指他太過執著調查這些案主,又用過多預算執行土葬和告別式,不管John May怎麼解釋這些人都應該有尊嚴地離開,上司卻說:
告別式是為活人而辦,不是為死人而辦的!
先不管公所上司為了節省開支才說這種話,以人類學的角度來說,婚喪喜慶有宣告角色變化的社會性功能。也就是說,告別式是一種告知大眾死者已經由生變死,此後從社會上離開的一個社會儀式;除此之外,就心理層面來說,也能藉由儀式裡的互動達到撫慰生者的效果。可是孤獨死案主的告別式沒人出席,那到底意義在哪?
人死了就是死了,但不可否認死者生前的所做所為依舊有他的影響力,即便是像我們這樣的小人物。John May比平常更用心在Billy的案子上,他實際走訪Billy曾經待過的地方,訪問與Billy相處過的人,邀請他們參加Billy的告別式。每個人談到Billy的第一句話都說他是個個性強烈的壞蛋,接著細述他過去如何任性枉為和種種瘋狂舉動。雖然John拜訪的人最後都拒絕出席,透過感受Billy人生的具體細節,他開始有點改變。比如說在外地過夜、躺在墓園的草地上、對上司的車輪胎小便、坐下跟認識Billy的街友共享一瓶威士忌,甚至他的餐點開始有變化……從Billy前女友那裡收到的魚、在食品工廠工作的朋友給他的派,以及路上掉下來的冰淇淋。
躺在墓園的John May
Billy已經死了,訪談裡卻呈現Billy在那些親友心中的重量,他也影響了生前並未相識的John。我們做的事在某些時刻都會發生影響力,甚至在我們死了以後也是,所以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但願有人記得我

我相信很多人就算預料到劇情走向,還是會為主角之死感到惋惜。整部電影由正上方往下拍的鏡頭並不多,就屬躺在墓園草地和車禍之後躺在馬路上的唯二兩個鏡位。原來躺在墓園草地的一幕已經預告主角之死,當時與主角相識的墓園工作人員還說:「你選了好位子。過幾年那裡就會有樹蔭了,方便來探視的人。」我那時就在想,如果我是John May,誰會來看我呢?
Billy和John的告別式竟然是同一天,不同的是當初John努力尋訪的Billy親友們都出現了,唯一缺席的是John。諷刺的是John自己的告別式除了神父之外,沒有其他人了。Billy的女兒約他在父親告別式後可以喝杯茶聊天,當John終於有機會跟別人產生聯繫,他卻車禍死亡永遠失約了。更甚者,不像其他孤獨死的案主還有John願意全程參與,John自己的告別式才是真正「無人出席的告別式」,這實在是太悲傷了。
原本以為故事在孤伶伶的墓園空景之後結束直接上黑幕,觀眾將抱著悲傷的心情散場,導演偏偏來這麼一招。空景當中突然出現一個人走向John的墓,那是Billy Stokes。接著越來越多人走過來圍著John的墓,我們都在John的相簿裡看過他們,他們為了John聚集於此,為他憑悼。我們總算得到一絲安慰,幸好還有人記得John,這下John不算孤單離開人世了。

設計巧思與配樂

John在歐美其實常被做為無名氏使用。男生是John Doe,女生是Jane Doe。不知道為主角取這個名字是否強調了他隱身在社會裡,是如你我一樣的無名小輩。為了表現出主角的性格和孤獨感,鏡頭色調以冷色系為主,主角的生活場域也非常簡潔。主角一開始出現的場景幾乎很少和別人同框,常常出現畫面裡只有主角的鏡頭設計,整個畫面平衡穩定,就像主角的個性和生活一樣。
正在吃冷藏車掉下來的冰淇淋
生活明明是動態的,卻靜得像一幅畫一樣,英文片名《Still Life》也有靜物畫的意思。這樣的場景直到John開始為Billy Stokes奔波後開始有一些改變,出現火車、巴士、公園、商場等等動態畫面,這部戲裡John出現兩次奔跑,一次是追上上司請他給Billy Stokes多點時間,讓他尋訪更多人來參加告別式;另一次是為了冷凍車沒關上的後面狂奔追趕。John的奔跑總是為了別人,他是多麼好的一個人,我們從這裡可以感受到。
我在觀影前被提示要留意這部電影的配樂,尤其主角個性寡言,配樂幫他說了許多話。本片配樂由英國作曲家Rachel Portman製作,她是歐美電影配樂領域少見多次獲得大獎的女性,製作過《濃情巧克力》、《孤雛淚》、《艾瑪姑娘要出嫁》、《真愛挑日子》、《為了與你相遇》……等知名電影的配樂。這部電影的配樂以簡單又有點悲傷的曲調象徵主角John May的生活,以不同的速度和聲量調配,點出主角的內心世界。下面是Rachel Portman為本片做的配樂,讓我們聽聽John May的故事吧!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Still Life)

上映年份:2013年
導演:烏貝托·帕索里尼(Uberto Pasolini)
演員:艾迪·瑪森(Eddie Marson)、安德魯巴肯(Andrew Buchan)、瓊安佛洛葛特(Joanne Froggatt)
2014 愛丁堡電影節最佳演員
2014 雷克雅維克影展最佳影片
2013 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Pasinetti最佳影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9會員
236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物青年.迪麥 的其他內容
邪教題材的恐怖電影其實是讓不敢看恐佈片的觀眾入門試水溫的好題材,因為看完這類電影後會發現最恐怖的往往是人。很多人對於《娑婆訶》的感想也是如此,沒有突然出來嚇你的鬼或刻意製造懸疑的音效,電影裡朴牧師查案時對新興宗教鹿野園抽絲剝繭的懸疑感、故事反轉的結尾,才是讓人回味再三的。
2018年的韓劇《火星生活(Life on Mars)》改編了2006年的英劇《迴轉幹探(Life on Mars)》,劇情走向和英劇一樣,但選定對韓國人非常重要的1988年做為故事背景,並穿插了好幾個韓國真實案件,因此劇裡充滿濃濃的韓國味,一點也不輸英國版原作。
邪教題材的恐怖電影其實是讓不敢看恐佈片的觀眾入門試水溫的好題材,因為看完這類電影後會發現最恐怖的往往是人。很多人對於《娑婆訶》的感想也是如此,沒有突然出來嚇你的鬼或刻意製造懸疑的音效,電影裡朴牧師查案時對新興宗教鹿野園抽絲剝繭的懸疑感、故事反轉的結尾,才是讓人回味再三的。
2018年的韓劇《火星生活(Life on Mars)》改編了2006年的英劇《迴轉幹探(Life on Mars)》,劇情走向和英劇一樣,但選定對韓國人非常重要的1988年做為故事背景,並穿插了好幾個韓國真實案件,因此劇裡充滿濃濃的韓國味,一點也不輸英國版原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魔女宅急便系列裡面,其實除了魔女琪琪與黑貓奇奇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角色,而這些人自然也是他們人生中的主角,只是在琪琪的故事中篇幅比較少而已。 還好作者當我們補完了一些故事,於是有了這本特別篇,於那些配角們。 故事裡篇幅最大的就是琪琪的房東索娜太太了。有趣的是,他們甚至結婚以後都還繼續住在那間閣樓,前
Thumbnail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短短一個月的實習營心得的話,大概就是「沒有絕對中立的媒體」了吧!
Thumbnail
本來黑糖是不看好這部的,看第一集的時候。因為覺得非常亂,節奏整個不對,感覺就是想塞太多東西,太多那種男女之間互相算計的場景,弄得很像是B集搞笑片,雖然是還滿好笑的就是。不過後面就越來越好了,從可愛書記的加入(當然那場ED的舞蹈噱頭也提高了本作的受注目度......
Thumbnail
自古以來的愛,有著美好的結局,都成為人們相似的甜美印記,而帶著遺憾完結的,卻成了一個個關於愛的故事。我們能做的,也許是透過幾首歌曲、幾部電影中,尋找共鳴得以慰藉,而《後來的我們》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近年來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而這次由甄子丹主演監製的電影《大師兄》,更結合精彩的動作武打與香港制式的高壓教育,將嚴肅的社會議題以輕鬆寫實的故事呈現。比起探究制度本身的扭曲與問題,有時教育扮演的角色更是:同樣面臨高壓快速的社會氛圍下,學校與家長如何引領孩子找到學習真正的動力,而非分數下的迷思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魔女宅急便系列裡面,其實除了魔女琪琪與黑貓奇奇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角色,而這些人自然也是他們人生中的主角,只是在琪琪的故事中篇幅比較少而已。 還好作者當我們補完了一些故事,於是有了這本特別篇,於那些配角們。 故事裡篇幅最大的就是琪琪的房東索娜太太了。有趣的是,他們甚至結婚以後都還繼續住在那間閣樓,前
Thumbnail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短短一個月的實習營心得的話,大概就是「沒有絕對中立的媒體」了吧!
Thumbnail
本來黑糖是不看好這部的,看第一集的時候。因為覺得非常亂,節奏整個不對,感覺就是想塞太多東西,太多那種男女之間互相算計的場景,弄得很像是B集搞笑片,雖然是還滿好笑的就是。不過後面就越來越好了,從可愛書記的加入(當然那場ED的舞蹈噱頭也提高了本作的受注目度......
Thumbnail
自古以來的愛,有著美好的結局,都成為人們相似的甜美印記,而帶著遺憾完結的,卻成了一個個關於愛的故事。我們能做的,也許是透過幾首歌曲、幾部電影中,尋找共鳴得以慰藉,而《後來的我們》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近年來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而這次由甄子丹主演監製的電影《大師兄》,更結合精彩的動作武打與香港制式的高壓教育,將嚴肅的社會議題以輕鬆寫實的故事呈現。比起探究制度本身的扭曲與問題,有時教育扮演的角色更是:同樣面臨高壓快速的社會氛圍下,學校與家長如何引領孩子找到學習真正的動力,而非分數下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