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但願有人記得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因為工作而獨居在異鄉的我,對於「孤獨死」的議題其實蠻敏感的,尤其在2020年接連出現幾位獨居藝人過世的消息,讓我心裡一陣恐慌。尤其我經歷過一兩次孤立無援的突發病痛,似乎更容易想像自己突然死掉卻不被發現的具體畫面。

二十幾歲的時候被孤獨感包圍,認定自己哪天離開世界應該也沒什麼人在意,但是我被給予的生命時間如果隨便浪費的話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就算微小沒有什麼影響力,至少當個認份的好人,偶爾隨手做些好事,那我的生命也算是有點價值吧?於是我就抱持著這樣的心情一直活到現在。奇妙的是,當我主動去做些什麼之後生命好像開始慢慢累積一點價值,我的生命開始有點重量了。我想我現在突然走掉的話,還是有人會為我流淚了吧!?

我想電影裡描述的主角梅約翰跟我經歷了類似的心理歷程。

raw-image

孤獨不代表你什麼都不是

主角John May在區公所客戶服務部工作,專門幫忙處理孤獨死民眾的後事。他就像個偵探一樣,收集並研究死者留下的照片和種種痕跡,努力聯絡死者可能認識的親友,既不是要他們幫忙處理或負擔費用,只希望他們願意來參加逝者的告別式。他推測死者的個性、宗教和興趣,為死者認真撰寫祭文和選音樂,依不同信仰為死者安排他們可能想要的告別式型式。哪怕最後這個告別式沒有人參與,他也盡心盡力出席每一場告別式。他誠心誠意服務了22年,結果新來的上司告訴他接下來公所要進行人事精簡,John是被裁員的對象。這時他接到最後一個案子:Billy Stokes。

從John May的日常生活可以推測出他的個性:他溫和安靜但不冷漠,認真且安份守己。他每天規律上下班,下班後回到他沒什麼佈置的獨居套房,幾乎不開伙的他每日晚餐組合固定是一個肉罐頭、一片吐司和一顆蘋果。話在上班的時候都說完了,所以下班後沒有對話的對象,他唯一的興趣是打開自己製作的相片簿,重新看著相片簿裡自己經手過的案主,照片裡面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光輝、最青春洋溢的時刻。

John May經手的案主都是沒有人願意出面處理後事的孤獨死案例,通常已和親友久未往來,最多和鄰人點頭之交而已。Billy Stokes也是這樣的案例,但特別的是,他就住在John May公寓的對面,所以當他進到Billy居所收集遺物線索時,想必對Billy有點不一樣的感情。Billy住的居所和John May居所的格局一模一樣,又因為住在附近,也許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也不一定。

我們不知道John May為什麼對這些孤獨死的案主如此竭誠用心,也許跟我一樣想為自己生命累積一些價值,也許曾經想像自己總有一天會像這些案主一樣死去,他把自己投射在這些案主身上,想為他們用有尊嚴的方式告別人世。孤單的人若死去就無法做些什麼,但活著的人還是有機會為他們做些什麼,這是對同類的惺惺相惜。

死者仍然有影響力

John May的上司指他太過執著調查這些案主,又用過多預算執行土葬和告別式,不管John May怎麼解釋這些人都應該有尊嚴地離開,上司卻說:

告別式是為活人而辦,不是為死人而辦的!

先不管公所上司為了節省開支才說這種話,以人類學的角度來說,婚喪喜慶有宣告角色變化的社會性功能。也就是說,告別式是一種告知大眾死者已經由生變死,此後從社會上離開的一個社會儀式;除此之外,就心理層面來說,也能藉由儀式裡的互動達到撫慰生者的效果。可是孤獨死案主的告別式沒人出席,那到底意義在哪?

人死了就是死了,但不可否認死者生前的所做所為依舊有他的影響力,即便是像我們這樣的小人物。John May比平常更用心在Billy的案子上,他實際走訪Billy曾經待過的地方,訪問與Billy相處過的人,邀請他們參加Billy的告別式。每個人談到Billy的第一句話都說他是個個性強烈的壞蛋,接著細述他過去如何任性枉為和種種瘋狂舉動。雖然John拜訪的人最後都拒絕出席,透過感受Billy人生的具體細節,他開始有點改變。比如說在外地過夜、躺在墓園的草地上、對上司的車輪胎小便、坐下跟認識Billy的街友共享一瓶威士忌,甚至他的餐點開始有變化……從Billy前女友那裡收到的魚、在食品工廠工作的朋友給他的派,以及路上掉下來的冰淇淋。

raw-image

Billy已經死了,訪談裡卻呈現Billy在那些親友心中的重量,他也影響了生前並未相識的John。我們做的事在某些時刻都會發生影響力,甚至在我們死了以後也是,所以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但願有人記得我

我相信很多人就算預料到劇情走向,還是會為主角之死感到惋惜。整部電影由正上方往下拍的鏡頭並不多,就屬躺在墓園草地和車禍之後躺在馬路上的唯二兩個鏡位。原來躺在墓園草地的一幕已經預告主角之死,當時與主角相識的墓園工作人員還說:「你選了好位子。過幾年那裡就會有樹蔭了,方便來探視的人。」我那時就在想,如果我是John May,誰會來看我呢?

Billy和John的告別式竟然是同一天,不同的是當初John努力尋訪的Billy親友們都出現了,唯一缺席的是John。諷刺的是John自己的告別式除了神父之外,沒有其他人了。Billy的女兒約他在父親告別式後可以喝杯茶聊天,當John終於有機會跟別人產生聯繫,他卻車禍死亡永遠失約了。更甚者,不像其他孤獨死的案主還有John願意全程參與,John自己的告別式才是真正「無人出席的告別式」,這實在是太悲傷了。

原本以為故事在孤伶伶的墓園空景之後結束直接上黑幕,觀眾將抱著悲傷的心情散場,導演偏偏來這麼一招。空景當中突然出現一個人走向John的墓,那是Billy Stokes。接著越來越多人走過來圍著John的墓,我們都在John的相簿裡看過他們,他們為了John聚集於此,為他憑悼。我們總算得到一絲安慰,幸好還有人記得John,這下John不算孤單離開人世了。

設計巧思與配樂

John在歐美其實常被做為無名氏使用。男生是John Doe,女生是Jane Doe。不知道為主角取這個名字是否強調了他隱身在社會裡,是如你我一樣的無名小輩。為了表現出主角的性格和孤獨感,鏡頭色調以冷色系為主,主角的生活場域也非常簡潔。主角一開始出現的場景幾乎很少和別人同框,常常出現畫面裡只有主角的鏡頭設計,整個畫面平衡穩定,就像主角的個性和生活一樣。

raw-image

生活明明是動態的,卻靜得像一幅畫一樣,英文片名《Still Life》也有靜物畫的意思。這樣的場景直到John開始為Billy Stokes奔波後開始有一些改變,出現火車、巴士、公園、商場等等動態畫面,這部戲裡John出現兩次奔跑,一次是追上上司請他給Billy Stokes多點時間,讓他尋訪更多人來參加告別式;另一次是為了冷凍車沒關上的後面狂奔追趕。John的奔跑總是為了別人,他是多麼好的一個人,我們從這裡可以感受到。

我在觀影前被提示要留意這部電影的配樂,尤其主角個性寡言,配樂幫他說了許多話。本片配樂由英國作曲家Rachel Portman製作,她是歐美電影配樂領域少見多次獲得大獎的女性,製作過《濃情巧克力》、《孤雛淚》、《艾瑪姑娘要出嫁》、《真愛挑日子》、《為了與你相遇》……等知名電影的配樂。這部電影的配樂以簡單又有點悲傷的曲調象徵主角John May的生活,以不同的速度和聲量調配,點出主角的內心世界。下面是Rachel Portman為本片做的配樂,讓我們聽聽John May的故事吧!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Still Life)

上映年份:2013年
導演:烏貝托·帕索里尼(Uberto Pasolini)
演員:艾迪·瑪森(Eddie Marson)、安德魯巴肯(Andrew Buchan)、瓊安佛洛葛特(Joanne Froggatt)
2014 愛丁堡電影節最佳演員
2014 雷克雅維克影展最佳影片
2013 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Pasinetti最佳影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廢物青年.迪麥
96會員
273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廢物青年.迪麥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片改編自瑞典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改編的電影,描述一位固執、憤世嫉俗的老先生奧托,在喪妻之痛後,企圖尋死卻不斷被鄰居干擾,進而產生溫馨互動的故事。影評認為本片溫馨感人,適合喜歡小品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4/21
本片改編自瑞典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改編的電影,描述一位固執、憤世嫉俗的老先生奧托,在喪妻之痛後,企圖尋死卻不斷被鄰居干擾,進而產生溫馨互動的故事。影評認為本片溫馨感人,適合喜歡小品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3/18
這部2013年由具教煥自編自導自演的短片《獨立電影導演們為何不給DVD?》,以喜劇手法呈現韓國獨立電影導演們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透過一位演員拜訪多位導演的故事,探討獨立電影創作的困境與堅持。
Thumbnail
2025/03/18
這部2013年由具教煥自編自導自演的短片《獨立電影導演們為何不給DVD?》,以喜劇手法呈現韓國獨立電影導演們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透過一位演員拜訪多位導演的故事,探討獨立電影創作的困境與堅持。
Thumbnail
2025/03/07
日劇《易普症》心得分享,探討劇情、角色設定、演員表現及個人觀點,並包含對劇中細節的有趣吐槽。
Thumbnail
2025/03/07
日劇《易普症》心得分享,探討劇情、角色設定、演員表現及個人觀點,並包含對劇中細節的有趣吐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看這部電影之前,只約略知道與孤獨、死亡有關,然後跟平常一樣,選了習慣的時段,沒想到進去的時候,前面竟然有人;更意外的是,那個人回頭跟我打招呼:「我還以為會只有我一個人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看這部電影之前,只約略知道與孤獨、死亡有關,然後跟平常一樣,選了習慣的時段,沒想到進去的時候,前面竟然有人;更意外的是,那個人回頭跟我打招呼:「我還以為會只有我一個人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很多人害怕孤身一人,所以急於尋求他人陪伴來填滿自己的空檔。孤獨沒有不好,如果你覺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相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自處是種能力,傾聽自己、與自己相處,你會越來越認識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很多人害怕孤身一人,所以急於尋求他人陪伴來填滿自己的空檔。孤獨沒有不好,如果你覺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相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自處是種能力,傾聽自己、與自己相處,你會越來越認識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我一直在想你的工作。說實話,人都死了,葬禮是為活人辦的,沒有人出現,就代表沒人在乎,對吧?我的意思是,對生者來說,也許不知道還比較好。沒有葬禮、沒有悲傷、沒有眼淚。
Thumbnail
我一直在想你的工作。說實話,人都死了,葬禮是為活人辦的,沒有人出現,就代表沒人在乎,對吧?我的意思是,對生者來說,也許不知道還比較好。沒有葬禮、沒有悲傷、沒有眼淚。
Thumbnail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Thumbnail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Thumbnail
「出生的時候許多人圍繞著你笑,離世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圍繞著你哭?」 ⠀⠀ ⠀⠀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是由烏貝托‧帕索里尼(Uberto Pasolini Dall'Onda)導演在2013年的作品,由艾迪‧馬森(Eddie Marsan)主演。 ⠀⠀ ⠀⠀  
Thumbnail
「出生的時候許多人圍繞著你笑,離世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圍繞著你哭?」 ⠀⠀ ⠀⠀   「無人出席的告別式」(STILL LIFE)是由烏貝托‧帕索里尼(Uberto Pasolini Dall'Onda)導演在2013年的作品,由艾迪‧馬森(Eddie Marsan)主演。 ⠀⠀ ⠀⠀  
Thumbnail
當我活著的時候 我還沒死 而我死亡的時候 我也就不再活了 所以 沒有必要思考死亡這件事 因為你死掉的時候 你也沒有感覺了
Thumbnail
當我活著的時候 我還沒死 而我死亡的時候 我也就不再活了 所以 沒有必要思考死亡這件事 因為你死掉的時候 你也沒有感覺了
Thumbnail
對於死亡,大家有甚麼想法呢?死亡,對死者來說是終結,但對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尚未結束。死者家屬要為死者舉辦告別式以及商討不同事宜。這些儀式又有著甚麼意義呢?
Thumbnail
對於死亡,大家有甚麼想法呢?死亡,對死者來說是終結,但對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尚未結束。死者家屬要為死者舉辦告別式以及商討不同事宜。這些儀式又有著甚麼意義呢?
Thumbnail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因為工作而獨居在異鄉的我,對於「孤獨死」的議題其實蠻敏感的,尤其在2020年接連出現幾位獨居藝人過世的消息,讓我心裡一陣恐慌。尤其我經歷過一兩次孤立無援的突發病痛,似乎更容易想像自己突然死掉卻不被發現的具體畫面。
Thumbnail
因為工作而獨居在異鄉的我,對於「孤獨死」的議題其實蠻敏感的,尤其在2020年接連出現幾位獨居藝人過世的消息,讓我心裡一陣恐慌。尤其我經歷過一兩次孤立無援的突發病痛,似乎更容易想像自己突然死掉卻不被發現的具體畫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