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速想記】楊俊: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什麼是展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是一場aka里民大會的座談。」

座談開始直接開門見山談論,關於一個人對應三個碩大的、著名的、資源豐沛的等等場域,甚至一個人就代表一個雙年展?這樣的提問直接正面對決。

當然最起初可能來自於不同展覽的邀約,最後透過藝術家或策展人等的嫁接,讓一檔展覽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開展。也因為這樣的緣分,得以讓這檔展覽的問題與紛擾的正義、資源分配等成為某種互文狀態。

最先回應這樣狀態的是黃建宏館長。

當雙年展朝向機制化的跟隨議題時,我們究竟要不要跟著盲目的生產?還是好好地問一個問題?

「而面對雙年展與國際交流,就是要建立實質對話、尋求共同突破,所以,挑戰並突破雙年展機制與框架,並不是跟著全球盲目且無望的生產,在規模、尺度或連結上的擴增與加速,也不是大張旗鼓地展示批判性術語,或是追趕流行的議題,特別是追逐新發現的族群與物種,而是要基於藝術家的創作與藝術的所能,與其他地區的專業藝術工作者進行充分交流與合作,並展開同其他專業機構的溝通與學習,一起探索跨區域的藝術可能性。」

📖展覽專刊《楊俊》-P.106

而這次關雙給予的其中的提問,我想極有可能有著:何謂藝術家?何謂展覽?再次地拋出了一個看起來非常基礎的問題。然而,就像是Podcast頻道「台灣通勤第一品牌」裡某集談到的一個概念:「同樣談童年,30歲的童年,跟40歲的童年一定不一樣。」此時此刻的藝術家做的藝術或展覽,必然與過往不同——至少現在入場都要戴口罩了。

#座談速記

  1. 個展就像是某種「自畫像」,展現藝術家自身的某種觀點,具有強烈的個人的自傳色彩。
  2. 自畫像,是某種辯證身份的方式;在石窟時代,自畫像可能是石穴上的手印。
  3. 展覽就像外套,對應當代館2006年展覽《赤裸人》。
  4. 《張芳薇-這是誰的展覽?》
  5. 雙年展應當叩問藝術問題,而不是將藝術家不斷洗牌。
  6. 術家的問候語「你下一個展覽在那裡?」,感覺現在變成只做展覽不做(問)藝術;彷彿生產關係,如果沒有生產性之後,就會被淘汰。
  7. 藝術家是種原型動詞,在當代成為某種媒介、功能、單位、觀點、濾鏡等等,展現了當代社會的多重真實與不同世界。
  8. 《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9. 簡化問題到最後,會成為一種暴力,一如親戚對於一個人的職業成功與否來自於他賺多少錢。

座談環繞著展覽為何,展覽與藝術家的關係、展覽在藝術圈的意義、展覽與展覽之間的關係⋯⋯,試圖藉以定位「展覽」為何。沒有過多的談論資源分配,或許是擔憂淪為無盡頭的批判,而是以「倖存(survivorship)」甚至是「先烈」來稱呼那些展覽過的展覽。

而這次的展覽規模大到囊括三個相對具指標性的場域,這樣的刻意,如果無法代表與指認出這位藝術家有多重要,則無疑地產生了另一個激問:當規模大小不能去證明一個藝術家的重要性時,那麼衡量藝術家的標準是什麼?而藝術家又該追求什麼?

#當我們開始對於事物產生期待的同時,框架也就伴隨而至。

除了前述所言,展覽試圖產生某種「認知衝突」外,其實展覽的作品、藝術家甚至是畫冊,都有著這樣認知上衝突的彩蛋。像是:

期待「雙年展」會有大議題與多位藝術家時,卻僅有一位楊俊與基礎提問的錯愕般。

期待楊俊是個中國人的同時,其實他並非在中國出生,與中國甚是陌生,甚至世界上有好多個楊俊。

期待藝術家一定要做什麼創作出來時,但是藝術家僅只作為某種媒介,找別的藝術家來展他的作品。

期待畫冊的精裝予以珍藏時,畫冊卻成為非典型的樣態,以雜誌的方式,便宜價格販售,並且早於展覽半年誕生,且對於展覽的現地有著完全擬真的3D圖時,現實展覽的必要性是什麼?

框架、身份、定義等再在的被矛盾後,必須重新思考。而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座談的最後,就像里民大會一樣,楊俊從身後拿出了一個裝滿東西的箱子,接著一人一本的廣發外表是本雜誌的畫冊,就像是離開里民活動中心要拿點什麼一樣。

散會。

-

時間:2021年3月7日(Sun.)

與談人:黃建宏、陳泰松、楊俊

#楊俊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亮了-avatar-img
2021/05/27
介紹全台兼職妹妹的 你的需求思悅幫你滿足 處女 空姐 學生嫩妹 母女雙飛 本土女優 少婦 老師 各種類型 任你選擇 妹妹都是自己出來兼職 女友FU十足 還可以陪你聊天 有男女朋友感覺 加入我了解更多 悅悅賴tp458 Telegram【電報】:https://t.me/tp458
avatar-img
Shiang的沙龍
7會員
6內容數
Shi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05
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此時此刻所感受到的過去與未來,是現在的過去與現在的未來,並非過去的過去與未來的未來。意即,20歲的軍校體驗,並非30歲回憶的20歲軍校體驗,其中可能還有一些缺漏、腦補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事件的團塊逕自的生長了起來。
Thumbnail
2021/10/05
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此時此刻所感受到的過去與未來,是現在的過去與現在的未來,並非過去的過去與未來的未來。意即,20歲的軍校體驗,並非30歲回憶的20歲軍校體驗,其中可能還有一些缺漏、腦補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事件的團塊逕自的生長了起來。
Thumbnail
2021/07/03
厭倦工作的那天起,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劇本與角色是什麼;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卻開心不起來。 小說像是生活日常般的展演主角們的日常。
Thumbnail
2021/07/03
厭倦工作的那天起,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劇本與角色是什麼;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卻開心不起來。 小說像是生活日常般的展演主角們的日常。
Thumbnail
2021/06/12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2021/06/12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年初,筆者到訪了位於上環新街市街的arthome 的round and found藝術家駐留計劃,看了以畫作對話的《解話說》展覽,展覽為期兩個星期,展現了年輕人、年輕藝術家就當代溝通的細緻的想像,將溝通的方式作不同方向的延伸。
Thumbnail
年初,筆者到訪了位於上環新街市街的arthome 的round and found藝術家駐留計劃,看了以畫作對話的《解話說》展覽,展覽為期兩個星期,展現了年輕人、年輕藝術家就當代溝通的細緻的想像,將溝通的方式作不同方向的延伸。
Thumbnail
採訪/撰寫:賴芊芝 「我操作的技術是水泥板嗎?是佈展嗎?不是的,我操作的,是 #一個讓大家可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藝術家黃楚翔如此說到。   大家好,我是曾經在鐵道藝術村擔任分享者的芊芝,今天再次來到藝術村,看了一個很動人的展
Thumbnail
採訪/撰寫:賴芊芝 「我操作的技術是水泥板嗎?是佈展嗎?不是的,我操作的,是 #一個讓大家可以互動與對話的機會。 」藝術家黃楚翔如此說到。   大家好,我是曾經在鐵道藝術村擔任分享者的芊芝,今天再次來到藝術村,看了一個很動人的展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自由是ˍ・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自由是什麼? 簡單的提問,無數種可能的回答。 對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江品萱、張猷琛而言,起因於本身經驗的創作,讓他們看到了多元文化社會裡那些隱形、邊緣化的簡單需求。 藉由眼疾患者、聽障者的經驗,以及身障者的視角,透過視野、聽覺的轉換,探索理解、包
Thumbnail
【自由是ˍ・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自由是什麼? 簡單的提問,無數種可能的回答。 對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江品萱、張猷琛而言,起因於本身經驗的創作,讓他們看到了多元文化社會裡那些隱形、邊緣化的簡單需求。 藉由眼疾患者、聽障者的經驗,以及身障者的視角,透過視野、聽覺的轉換,探索理解、包
Thumbnail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
Thumbnail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這是一場aka里民大會的座談。」 座談開始直接開門見山談論,關於一個人對應三個碩大的、著名的、資源豐沛的等等場域,甚至一個人就代表一個雙年展?這樣的提問直接正面對決。
Thumbnail
「這是一場aka里民大會的座談。」 座談開始直接開門見山談論,關於一個人對應三個碩大的、著名的、資源豐沛的等等場域,甚至一個人就代表一個雙年展?這樣的提問直接正面對決。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開展的時候就很感興趣,無奈拖到清明連假才有空,之後過了兩個禮拜終於能撥出時間來寫遊記。幸好它展期很長。(゚∀゚)
Thumbnail
開展的時候就很感興趣,無奈拖到清明連假才有空,之後過了兩個禮拜終於能撥出時間來寫遊記。幸好它展期很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