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商業|中國全國碳權交易系統 6 月底上海啟動,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

2021/04/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 9 月於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力爭「2030 年前達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將減少碳排放。為此,中國也宣布將推出碳交易制度,藉由「看不見的手」來實現碳淨零的目標。
「碳達峰」的意思是,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最高值後,碳排放量不再增長,而出現減少的狀況。目前已有 50 多個國家實現碳達峰,中國則宣布在 2030 年達到,並在後 30 年內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2011 年起區域試點,今年將實施全國性系統,可望創 1960 億元的市場規模

中國的碳交易計畫早已開始擬定,自 2011 年起就已於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湖北、重慶和福建這七個省市開啟碳權交易的試點,主要鎖定電力產業,十年下來累積了 4.3 億噸的二氧化碳交易量,交易總金額約為 100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440 億元),僅次於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體系——歐盟。
不過這僅是 7 大省市試點營運的成果,在中國正式推出全國碳交易制度後,碳交易量預計會再大幅增加。
據官方表示,政府將於今年 6 月底前在上海設立全國的碳交易系統(ETS)與碳交易中心,並在武漢設立註冊系統、碳配額登記系統;此外交易系統將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會針對佔全國碳排放 46% 的電力產業,涵蓋全國 2267 座發電廠。而在未來五年內,政府將會快速擴大碳交易市場,陸續納入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以及造紙等行業,加速中國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根據《日經新聞》估計,中國光電力產業每年就會產生約 40 億頓的溫室氣體,而以現行中國碳交易市場每噸 49 原計算的話,在全國碳交易體系實施後便可有 1960 億元的市場規模
不過事實上,中國的碳計價仍太低廉,可能會使得減碳計畫效果受限。以歐盟碳交易市場為例,歐盟平均碳價為每噸 33 歐元;而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碳當量每噸約為 2 美元。根據碳價格委員會(The High-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指出,為讓碳交易市場確實達到減碳效果,2020 年的碳價須達 40-80 美元,2030 年碳價需 50-100 美元
中國的碳交易制度儘管規模龐大,不過最終效果如何,還得視各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如何了(如:碳排的污染上限、懲罰機制與金額等)。

超越歐盟,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中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一的國家,中國光電力產業每年就會產生約 40 億頓的溫室氣體,若再算入其他產業(如:鋼鐵),則會超過 50 億噸,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3 成;相較之下,擁有世界上最大碳交易市場的歐盟,一年的總碳排量也只有 20 億噸而已。
儘管市場規模龐大,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效力仍有待觀察。不僅是碳價太便宜,中國的電力超過一半是煤炭發電的,換算下來,中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就約有 1/3 是因為燃煤所產生。此外,中國對煤礦的依賴仍在增加。截至去年,中國的燃煤發電機總容量約為 249.6 吉瓦(百萬瓩),且依照中國發展階段觀察,預計中國政府仍會繼續興建更多的火力發電廠。
無論如何,隨著中國將碳交易制度推行至全國、擴大產業,並持續投入再生能源等「乾淨能源」的前提下,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仍值得期待。另外,中國加入碳交易市場的行列,也顯示碳交易的發展趨勢越發主流,相關資產管理、風險預測也將成為資本市場的新顯學;而對政府而言,中國與多數國家不同,照著自然發展實現碳達峰,而是主動推動社會邁向碳達峰目標,此舉也有望成為未來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入氣候治理行列的參考案例。
參考資料
(首圖來源:Photo by Li Yang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住人
    本住人
    跟著本住愛地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