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觀眾在下面卻是一頭霧水,這樣的情景是否似曾相識?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簡報雜訊會使聽眾難以看懂你的資料外,投影片的版型也會影響視覺,因 資料的形式必須對應論述的邏輯:而邏輯的展開,必定有最適合的資料形式。 也就是說,如果資料的架構不明確,或是過於複雜,即便雜訊消除的再多,聽眾也無法理解。
曾任職於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森秀明,以看過10萬頁以上的投影片經驗,發現好的投影片能清楚顯示製作者的邏輯,讓觀眾可以直接看懂結論和資料之間的對應關係。舉例來說,如果採用一對一論法,聽眾的習慣是從上往下看投影片,這樣就會先看到「結論」,再往下看到「證據」(事實、案例、數據),如此就能輕鬆理解你的推理過程。同時,好的投影片花樣不多,主要可以分為8種(如下圖),只要掌握好這8種,就能讓觀眾清楚看出你的資料脈絡。
1. 一對一論法:單一證據就可以傳達一個事實
所有論法中最基本的,根據一個有說服力的事實、案例或數據,推論出一個結論。像右圖的目的是為了傳達芬蘭在6個國家中森林覆蓋率第一,所以簡報者的「主張」就是芬蘭在這些國家中森林覆蓋率是最高的,再以長條圖列出6個國家森林覆蓋率的數據,其中芬蘭的森林覆蓋率為72%,位居第一,由此「證明」主張是正確的來說服聽眾。
- 主張(想傳達的訊息)
- 證據(事實、案例、數據)
2. 並列論法:列出多個同質性事實支持論點,增加說服力
藉由多個事實一起證明,來強調論點的正確性。像是「蘇格拉底死了、柏拉圖死了、亞里斯多德也死了,因為這些事實而得出「人都會死」的結論。這就是並列論法的特色。再以右圖為例,寶僑(P&G)和美國設計顧問公司IDEO都有針對腦力激盪制定會議規則,顯見要讓腦力激盪發揮效果,制定適合開會的規則是關鍵。
- 主張(想傳達的訊息)
- 證據1(事實、案例、數據)
- 證據2(事實、案例、數據)
- 如果有證據3就再增加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