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顏言這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家庭羽翼溫暖呵護下長大,曾不知人間疾苦,腦袋也不曾思考該如何爭取自利,無求無慾。但目睹的一切,卻像影片和留聲機般,刻印在深層記憶中。開竅後,腦袋像電腦自行將陳舊的記憶打開,打開時,才知原來人是如此呀。
從小只要有點小錢,就買書看。因此看了不少夢幻般的童話故事,一天到晚總覺得世界美妙,充滿粉紅泡泡。學校課本發下來,除了數學外,都當成故事書;第一天一定看完,然後就心滿意足,但痛苦總是在這之後。通常看完書,不會去翻第二遍。但學校哪這麼容易放過學生?背一堆國語的解釋,解釋要得照著參考書,一字不差的背下來。意思對,但少一個字或以其他代替字,就是錯誤。這樣搞得自己覺得自己很笨,覺得大家都好厲害;都能一字不差背下來。
如果當時背書寫作業的時間,能讓自己看更多課外書,多好!
上大學真像進入寶庫。拼命修課,本系、輔系和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學校圖書館一堆各類的書,涉略文、史、哲、宗教、心理、科學、管理等等。交誼餘興參雜其中,每天把自己搞到很忙很快樂。
工作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人種。未刻意,但就像小時候一樣,腦中自行判讀,或腦海自動從所看過的書的記憶,套入運行。很多很多和現今主流價值不同,常常看到的,非真正的角度。更多是,原本應由缺少多角度而判別,卻置入  僵化價值上。有點像是米蘭昆德拉所寫的媚俗。
光鮮者,不是每個都是讓人看到的那個樣子。容易滿足者,快樂來得容易多了。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每當我學習新東西,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相較於買車出遊,我更喜歡透過摸索新事物來擴展自己的眼界。 ▋透過閱讀擴展視野 我主要透過購買書籍來進行探索,這也多虧父母從小到大提供的經濟支持。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我大概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一個鐵皮屋,專門用來存放我各式各樣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多看歷史傳記,自然就會有一種凡事淡然的態度;多吸收美𥺁美顏的知識,可能就有名模的風姿。所以要改變真的不困難,只要下定決心,花些時間去多讀幾本書,一切都會不一樣了! 多看書,對於能不能賺錢,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不該拿的錢,一定有阻礙。所以人就無愧於心,人一旦無愧於心,什麼處境之下,不是坦然面對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小時候剛出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每天都有嶄新的事物可以學習,時間過得相當充實,同時體感時間相對的慢了不少。此時擁有著相對健康的身體,以及靈活吸收知識的頭腦,甚至是龐大的野心與夢想,但可能礙於普通人家庭,缺少了錢財,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著家人的陪伴,但想要過自己想要自由的生活。 長大後,鑽研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每當我學習新東西,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相較於買車出遊,我更喜歡透過摸索新事物來擴展自己的眼界。 ▋透過閱讀擴展視野 我主要透過購買書籍來進行探索,這也多虧父母從小到大提供的經濟支持。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我大概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一個鐵皮屋,專門用來存放我各式各樣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多看歷史傳記,自然就會有一種凡事淡然的態度;多吸收美𥺁美顏的知識,可能就有名模的風姿。所以要改變真的不困難,只要下定決心,花些時間去多讀幾本書,一切都會不一樣了! 多看書,對於能不能賺錢,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不該拿的錢,一定有阻礙。所以人就無愧於心,人一旦無愧於心,什麼處境之下,不是坦然面對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小時候剛出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每天都有嶄新的事物可以學習,時間過得相當充實,同時體感時間相對的慢了不少。此時擁有著相對健康的身體,以及靈活吸收知識的頭腦,甚至是龐大的野心與夢想,但可能礙於普通人家庭,缺少了錢財,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著家人的陪伴,但想要過自己想要自由的生活。 長大後,鑽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