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書搶鮮報|Marketing 5.0: Technology for Humanit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ilip Kotler 歸納行銷人在 Marekting 5.0 會面臨三個棘手的挑戰:世代代溝 (Generation Gap) 、財富兩極化 (Prosperity Polarization)、數位落差 (Digital Divide),21 世紀是地球唯一出現五代同堂的時代,行銷人必須了解各世代的特色才能擬定精準的策略

Photo: https://www.adaymag.com/2016/06/25/things-you-never-know-about-the-devil-wears-prada.html

五代同堂的世代代溝:戰後嬰兒潮、X/Y/Z 與 Alpha 世代

25 歲的小安是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行銷襄理,被主管指派為一個千禧世代的產品設計印刷廣告,做了潛在客戶的訪查後設計出一個吸睛的廣告設計,加上一行文案以及 Call To Action 的網頁連結。但是想不到,50 歲的主管認為廣告內容缺乏產品功能特色優勢的說明文字。25 歲的小安認為主管不了解千禧世代喜愛的極簡風,因此馬上提了辭呈。但很諷刺的是,這行為也應證了主管認為年輕世代無法接受批評的概念。 類似的世代落差故事不斷在當今社會上演,這也是行銷人必須克服的挑戰。
戰後嬰兒潮世代還有許多人在職場上活躍、全球 X 世代佔據了多數企業領導者的角色、Y 世代是目前工作主力人口,Z 世代則是剛進入職場的族群。每一個世代的科技知識掌握度 (tech-savviness) 不盡相同,行銷人必須掌握各世代的特色與喜好,才能運用技術導向的 Marketing 5.0

鎖定各世代市場的挑戰

各世代經歷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生活,例如 X 世代多數可能經歷過父母離婚,或是成長於雙薪家庭因此父母照護時間非常有限。X 世代年輕時受到 MTV 音樂文化的影響,比其他世代更重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每一個世代對產品服務的行銷手法有不同的看法與偏好,例如 Y 世代喜歡體驗產品服務多過於擁有,像是常使用 Uber 服務而比較不想買車。因此針對 Y 世代的業務模式就要從販賣產品轉為訂閱制,Spotiy 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每個世代的需求不同,許多公司無法將業務推廣到所有的世代,他們的產品無法針對世代客製化,因此同時只能鎖定兩到三個世代。年輕世代的需求與偏好不斷變化造成產品週期縮短,而許多企業適應困難,許多產業例如汽車業、電子業、高科技、民生消費性產品 (Consumer Packaged Goods) 也面臨快速開發新產品以及在稍縱即逝的機會中獲取利益的壓力。
客群鎖定也是兩難,許多品牌主推戰後嬰兒潮 X 世代的客群,因為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資源以及有消費能力;但當 Y 與 Z 世代透過社群影響力與科技新知分享產品服務時,可以協助企業建立品牌資產 (Brand Equity)。而且,Y 與 Z 世代也開始影響他們嬰兒潮與 X 世代父母輩的購物決策。所以企業必須在「針對目前客群擴大價值建立」與「定位品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

下一篇我們將分享 Philip 如何區分各世代的特色與行銷策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7會員
55內容數
1.大人學的多語活動與商用讀書會 2.軟性活動介紹:多語品酒/茶/咖啡會、多語沙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iff 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講到 Philip 在書中提到 Next Tech 是未來行銷趨勢,也分享了一些企業如何在行銷後端營運 (Back-Office) 中導入 AI 技術,本篇我們繼續看一下 Next Tech 在前端營運的運用,以及行銷人如何在 AI 與智慧技術的世代中存活
《Marketing 5.0: Technology for Humanity》 是被譽為現代行銷學之父的 Philip Kotler 所著,他見證美國近代 40 年以來的經濟發展,建立一套完整的行銷理論也擔任許多跨國企業的顧問。​這本書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才在美國出版,台灣尚未有翻譯因此先帶大家搶鮮
上一篇講到 Philip 在書中提到 Next Tech 是未來行銷趨勢,也分享了一些企業如何在行銷後端營運 (Back-Office) 中導入 AI 技術,本篇我們繼續看一下 Next Tech 在前端營運的運用,以及行銷人如何在 AI 與智慧技術的世代中存活
《Marketing 5.0: Technology for Humanity》 是被譽為現代行銷學之父的 Philip Kotler 所著,他見證美國近代 40 年以來的經濟發展,建立一套完整的行銷理論也擔任許多跨國企業的顧問。​這本書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才在美國出版,台灣尚未有翻譯因此先帶大家搶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