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為我們講出生活的「網紅」:紀錄片《為寂寞在唱歌》​

2021/04/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公視紀實推出的最新紀綠片《為寂寞在唱歌》,是由謝欣志與陳芝安兩位導演共同創作的作品。以入選2019年台灣百大影響力網紅中的「小玉」、「黃大謙」,和未進榜的「夫夫之道」,以及一位訂閱人數僅有26位的創作者「最後的油漆工」作為主要的拍攝對象。透過跟拍與訪談交叉剪輯,從中觀察台灣網紅產業的發展進程,並揭露他們所遭遇到的焦慮、困境和難題。​
圖片來源:「公視紀實」官方臉書

誰讓網紅掌握話語權?

對於時下多數年輕人而言,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傳統媒體早已不再是能夠左右政治立場、提供觀點的優勢媒體。取而代之的是,YouTube、Podcast等新興崛起的網路渠道。像是擁有97萬訂閱者的「眼球中央電視台」和每部影片觀看次數輕鬆就破百萬的「博恩夜夜秀」,才是目前吸收新知、認識世界的主流媒介。而若想要立刻號召三千多人親自前往響應海邊淨灘活動,更只須「台客劇場」發布影片,就能快速達成。沒錯,我們不得不承認,網路科技的發展,造就了許多所謂的「網紅」誕生。超高流量與曝光度,讓他們成為現今社會裡掌握充分話語權的意見領袖。​ ​ ​ ​ ​ ​ ​ ​
然而,當立委、市長甚至是總統,紛紛以網紅為媒介進入大眾視野時;當商業品牌向網紅投注為數可觀的行銷預算與之合作時,我們就不得不仔細思量,在這看似擁有話語權的背後,以及在複雜的權力機制運作之下的網紅,其所遭受到的箝制和侷限有多嚴峻了。不少人經常會批判,某某網紅的影片內容,政治不正確、無聊空洞、看他的影片簡直浪費時間等等。但我們就以紀綠片中爭議性相對較大的「小玉」為例吧,他的YouTube 頻道至今累積了高達五億四千多萬的觀看次數。如此驚人的數字,不正是身為觀眾的我們貢獻而來的嗎?讓網紅掌握話語權的,不正是愛罵又愛看的觀眾嗎?​
圖片來源:《為寂寞在唱歌》劇照

先有「社會」才有「亂源」

記得這部紀錄片開始在網路社群宣傳時,可以看到有許多留言,針對片中拍攝小玉的部分,感到「不舒服」、「煩死了」。但在影片中,我卻對小玉的片段特別有感觸。為何支持小玉的粉絲黏著度會如此之高?即使他的影片內容是喝尿、喝母奶,和嘗試各種瘋狂的遊戲與實驗;甚至就連他寫歌自稱「我就是社會亂源」,粉絲也照樣買單。又好比不久前,在令人悲慟的太魯閣號事故發生之後,有一則新聞也讓我覺得驚訝。我們不再去追問哪個明星歌手或知名演員是否捐款,反而更加在意哪個YouTuber還沒捐款。這樣的轉變,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
當社會大眾要求網紅必須產出優質內容,同時又要行為端正,還得虛心接受任何批評,而一切都僅是因為他們的網紅身分,那麼便不難想像,伴隨而來的壓力之大,肯定是難以負荷的。誠如小玉在《社會亂源》歌曲裡所寫:「真正的殺手其實沒有拿刀,鋒利的文字還在傷口燃燒」,這個社會早已因為充斥過多的譴責與謾罵,而彼此撕裂和傷害。在看完紀錄片後,我特別去找了小玉的《社會亂源》這首歌來聽。我想,或許在我們指認像小玉這樣的年輕人是「亂源」之前,更應該先思考的是,這個「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那才是更加迫切、亟待被解決的。​
圖片來源:「公視紀實」官方臉書
《為寂寞在唱歌》是一部視角有趣的紀錄片。它以網紅崛起為觀察之面向,揭開了人們以為總是光鮮亮麗、收入豐厚的網紅的另外一面。不僅反映了現代人因為網路、科技發展進而愈顯疏離和寂寞的生活狀態,更因此讓網紅所創作的影片,反倒成為了生活裡重要的陪伴。就像黃大謙說的:「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在過這樣的生活,然後我只是把它講出來而已。」從今往後,也許我們就可以從這樣的角度再來重新審視和思考,網紅的定義與價值了。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