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去會死,去了以後呢?-石田裕輔《不去會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因為狂追公視的影集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想起了書櫃裡的這本書。高中時得到這本書,記得是滿喜歡,但早已想不起說了些什麼。於是十四年後(天啊我有沒有算錯)重新再讀了一次。
  這些年看過了更多旅行的書、聽過朋友打工旅遊的經歷、直到自己親身踏過異國土地,回頭看這個熱血的故事,吸睛的好像已經不是單車環遊世界這個志向有多了不起,或是遇到多慘多痛苦的情境,而是石田裕輔不斷被澆熄卻又不斷燃起的熱血精神,以及...怎麼一路上作者遇到的朋友們都是日本人?在加拿大的溪上泛舟還能一起吃鮮魚料理?!最開心的是在南美洲吃到道地日本料理?這也太日本了吧?
  想到留學法國時遇到的一位臺灣女生,每次見面都說著她不喜歡和臺灣人往來。好不容易到了國外,就是要跟外國人多交流,一直跟臺灣人混在一起,有什麼意思呢?於是我們一直沒有真的好好認識。但我絕對不會忘記身在國外的某個寒冷日子,在那間臺式珍珠奶茶店裡聽出背景音樂是徐佳瑩唱著身騎白馬時,我突然止不住地流淚。
  我根本不喜歡這首歌的。但當人身於異地,語言、飲食、景物、氣溫甚至濕度都不是自己熟悉的樣子,臺灣卡拉OK的芭樂歌突然不可思議地稀有珍貴。
  不知不覺間,連「踏出同溫層」、「留學」、「環遊世界」這些鼓吹大家突破限制的呼喊,竟也被強加上了一些刻板印象了。一定要見到絕世大景嗎?一定要很痛苦嗎?一定要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嗎?一定要有豔遇嗎?靜靜地去,靜靜地回來,難道不行嗎?石田裕輔遇見了許多日本人,許多溫馨熱情的互動,也只有在這條路上,才有可能遇到一群也在環遊世界路上的日本人啊!
  旅行的樣貌是什麼?任何人的答案都不會是自己真正去得到的那個。旅行定義的不是空間,而是一個心靈:隨時敞開心胸接納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接納自己不為人知的脆弱、也可能發現自己原來也有強韌的力量。隨時準備好面對生活的各種變動,面對未知:可能精采、也可能什麼都沒發生。每個人的旅行一定都不一樣的;無論是單車環遊世界、在山林裡漫遊、在日常上班的人行道,或是,就在人生的路上。「即使早被觀光客沾染過的旅遊勝地,或是電視上已經播放過無數次的地方,只要自己還未親身經歷,就是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如果沒有親眼目睹,對自己而言,永遠是未知的領域!」*
  誰知道去了會發生好事還是壞事,但不去會死。中二地握緊拳頭,「和悔恨一生比起來,還是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然後像櫻花般華麗地散落比較好!」**
*石田裕輔,不去會死,西遊記文化出版,2007年,p.58
*石田裕輔,不去會死,西遊記文化出版,2007年,p.98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4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
過去太習慣於每一句話出口前都得自我審查、都得確定有evidence-base。認同對的、排斥錯的。但說故事絕對不應該是這樣子。寫作需要觀察,觀察世界才能寫,閱讀只是輔助自己確認觀察是對的,無法取代實際的體驗;而要觀察世界,必須抱著萬物一體的觀念。我想,就是要能夠跳脫單一價值、忘記批判,單純地去觀察吧
旅程結束了,但並沒有獲得心裡期待的救贖。我懂那個感受。但這不代表我們要像被消除記憶一般變回原本的樣子。所有看過聽過感受過的都可能默默改變了什麼,無論變好或變壞。如同作者說的:「旅行的重點之一,在於返回之後,如何面對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蛻化成長。」
  2020年必須要好好謝謝的一本書。 沒有科學論述,就如同Munier的作品裡不會出現鼻孔中有吸管的海龜,作者用感性自嘲的口吻,拿自己與M作對比出與普世不同的觀點,對動物、對美與科學、對人類與世界的關係、對愛都有不同的看法。同時作者也描寫自己對攝影、等待的心情、人與動物的各種胡思亂
理論上,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待人,往往會得到相應的對待,久而久之,物以類聚彼相濡以沫,沒有對錯;但人類在這個舞池裡擺盪時卻必然發生擦槍走火,無心傷害或被傷害,錯過或失落。 (警告:內文有雷)
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
過去太習慣於每一句話出口前都得自我審查、都得確定有evidence-base。認同對的、排斥錯的。但說故事絕對不應該是這樣子。寫作需要觀察,觀察世界才能寫,閱讀只是輔助自己確認觀察是對的,無法取代實際的體驗;而要觀察世界,必須抱著萬物一體的觀念。我想,就是要能夠跳脫單一價值、忘記批判,單純地去觀察吧
旅程結束了,但並沒有獲得心裡期待的救贖。我懂那個感受。但這不代表我們要像被消除記憶一般變回原本的樣子。所有看過聽過感受過的都可能默默改變了什麼,無論變好或變壞。如同作者說的:「旅行的重點之一,在於返回之後,如何面對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蛻化成長。」
  2020年必須要好好謝謝的一本書。 沒有科學論述,就如同Munier的作品裡不會出現鼻孔中有吸管的海龜,作者用感性自嘲的口吻,拿自己與M作對比出與普世不同的觀點,對動物、對美與科學、對人類與世界的關係、對愛都有不同的看法。同時作者也描寫自己對攝影、等待的心情、人與動物的各種胡思亂
理論上,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待人,往往會得到相應的對待,久而久之,物以類聚彼相濡以沫,沒有對錯;但人類在這個舞池裡擺盪時卻必然發生擦槍走火,無心傷害或被傷害,錯過或失落。 (警告:內文有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練習自己去旅行聽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其實裡面可以拆分出好多東西喔~ 好啦,我想這是獨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這趟旅程老實說到現在我都沒什麼實感,彷彿從來沒去過?就像去的人不是我一樣。 想自己去旅行有很多出發點、想出發的原因,但當我到東京後發覺一切都與我的想像不同,一個人吃飯不難、一個人逛街不難、獨自
Thumbnail
旅行應該是發現,是感受,是很個人的事情。所以我不太看旅行書,我總會覺得,你的風景不一定是我想看的,你的感覺我也不一定能體會。但唯獨這位作家的書,我會一番再翻。
Thumbnail
人正在東京的我其實不算是來觀光的。台灣和日本都有家人的我,這兩個國家是我每年暑假的例行行程。 我一向害怕人擠人(可能在紐約住太久)。不是排斥遊客(出門在外大家都是遊客)而是比起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觀光景點,我更喜歡找冷門的景點。一方面是好奇心喜歡探索,一方面是覺得去參觀沒有被大量遊客洗禮的景點更
Thumbnail
最近都在看藤井樹“回程”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還蠻觸動過客的心,男主角計畫了一趟覺得這輩子最重要,也最有意義的一次長途旅行,由北到南就是去見曾經交往過的女朋友,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每個人都有曾經,每一段旅程也都有刻苦銘心的地方,過客當然也不例外,過客的每段感情都有美好的地方、也有不美麗的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Thumbnail
值得回憶的一趟旅程,獨旅其實並不孤獨,更多的是與內心的自我進行更深刻的對話,肉體的逛街並不是逛街,而是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在世俗上都會想擁有更多物質上的體驗,珍惜此時此刻的美好,其實能夠豐衣足食沒有在街上捱餓、掙扎、戰爭,已經是人生上很棒的開端了。
Thumbnail
決定離開台灣的旅人浪人們總是有些理由 不論是推力或拉力,無疑的,都是充滿勇氣的力量! 對我而言呢,來日本 woking holiday 一直是顆放在心中的種子 安靜地躺在泥土最底層等待陽光等待水 等待著一股衝勁! 會說日文的自己不滿足只是帶著過客的心情來旅行 而是想要認真的在日本生活過
Thumbnail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2/生命跟自然跟命運的相遇 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練習自己去旅行聽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其實裡面可以拆分出好多東西喔~ 好啦,我想這是獨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這趟旅程老實說到現在我都沒什麼實感,彷彿從來沒去過?就像去的人不是我一樣。 想自己去旅行有很多出發點、想出發的原因,但當我到東京後發覺一切都與我的想像不同,一個人吃飯不難、一個人逛街不難、獨自
Thumbnail
旅行應該是發現,是感受,是很個人的事情。所以我不太看旅行書,我總會覺得,你的風景不一定是我想看的,你的感覺我也不一定能體會。但唯獨這位作家的書,我會一番再翻。
Thumbnail
人正在東京的我其實不算是來觀光的。台灣和日本都有家人的我,這兩個國家是我每年暑假的例行行程。 我一向害怕人擠人(可能在紐約住太久)。不是排斥遊客(出門在外大家都是遊客)而是比起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觀光景點,我更喜歡找冷門的景點。一方面是好奇心喜歡探索,一方面是覺得去參觀沒有被大量遊客洗禮的景點更
Thumbnail
最近都在看藤井樹“回程”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還蠻觸動過客的心,男主角計畫了一趟覺得這輩子最重要,也最有意義的一次長途旅行,由北到南就是去見曾經交往過的女朋友,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每個人都有曾經,每一段旅程也都有刻苦銘心的地方,過客當然也不例外,過客的每段感情都有美好的地方、也有不美麗的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Thumbnail
值得回憶的一趟旅程,獨旅其實並不孤獨,更多的是與內心的自我進行更深刻的對話,肉體的逛街並不是逛街,而是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在世俗上都會想擁有更多物質上的體驗,珍惜此時此刻的美好,其實能夠豐衣足食沒有在街上捱餓、掙扎、戰爭,已經是人生上很棒的開端了。
Thumbnail
決定離開台灣的旅人浪人們總是有些理由 不論是推力或拉力,無疑的,都是充滿勇氣的力量! 對我而言呢,來日本 woking holiday 一直是顆放在心中的種子 安靜地躺在泥土最底層等待陽光等待水 等待著一股衝勁! 會說日文的自己不滿足只是帶著過客的心情來旅行 而是想要認真的在日本生活過
Thumbnail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2/生命跟自然跟命運的相遇 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