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理性與感性是同一件事

2021/05/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我開始學薩克斯風,以前小時候也學過鋼琴跟長笛,但是我從來沒有認真的去面對過音樂(覺得音樂是非常感性的東西,所以也非常疑惑為什麼那麼多作曲家都是德國人),這次終於鼓起勇氣去認真面對樂理,發現樂理其實跟談戀愛非常像。
開始面對樂理之後,發現樂理跟數學脫不了干係。因為本質上,音樂就是不同頻率的排列組合,並且藉由這些不同元素的排列組合來組成跟操作「感覺」。雖然我因為遇到雙生火焰突然打通調情跟誘惑的任督二脈,但一直以來我都對於要「解釋」感覺這個東西感到很困擾。
但剛好開始學音樂,反而打通了這個左腦與右腦的連結。讓我發現,極致的理性與極致的感性其實根本就是同一件事。我們會認為理性跟感性不同的地方是因為,我們同時簡化了理性與感性在描述真相時的複雜性,但不論是從理性層面還是感性層面去看一件事,他們看的都是同一件事,但過去我們總硬要把理性跟感性看成不同的事情,才會卡住。
簡單來說,極致的理性,是「從外向內」看的一種思考方向。而極致的感性則是「由內向外」看的一種思考方向。但不論是由外向內還是由內向外的去「理解」一件事,我們在「經驗」的真相都不曾變過,而切這個真相要還原它的面貌,需要把極致的理性與感性同時合在一起看才得以成立。
自從開始研究象徵學之後,我一直對於藝術領域的「sense」這件事感到興致盎然,深入了解這些看似「很不理性」的東西背後,例如美感的養成、穿衣搭配的敏感度、音樂的音樂性表達等,這些東西都跟「數學、幾何、物理」等非常「理性」的東西有密切的關聯性。人際關係中的應對進退、調情與誘惑的「藝術」也會是同樣的道理。
那些「感覺派」的人都是「感覺得不夠極致」才會否定理性。而那些「理性派」也是「理性得不夠極致」才會否定感覺。拿音樂來說,一段音樂要呈現什麼樣的情感,有它一定的規則性,運用速度、節奏、力度、強度、位置與範圍,這些元素的排列組合,就能去「創造那樣的感覺」、「引發那樣的感動」。感覺派的人是因為缺乏對物理世界的規則與元素認識的梳理(也就是整體集群的內容結構分割不清楚),而理性派的則是缺乏對能量世界的感知與大量資訊缺乏足夠複雜的整合性(也就是分割資訊彼此連結度的不足)。也就是說,真正極致的藝術,也就是生命本身。是不能夠單用片面的切入角度去理解的,而我們的大腦結構就用隱喻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這點。
我們的教育系統是我們過度習慣用左腦的方式來吸收資訊,是分割式的邏輯系統。但是右腦吸收資訊的方式,是整合、跳躍連結式的系統。(也就是象徵學的應用,一個符號可以含有大量的資訊。)反而能活用右腦功能的人,比較懂得「融會貫通」,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全才都是理工腦跟藝術腦都很發達的。反而右腦的吸收資訊的結構,會使得資訊更能大量的儲存跟更快速的吸收。
要比喻的話,左腦儲存資訊的方法很像「塊狀」,而右腦儲存資訊的方法則是「網狀」。左腦需要大量的貯存空間,但是左腦則像是連到「網際網路」一樣,自己本身是不用很大的貯存空間的,其概念本身就有非常大的差異。(這同時也可以對應到理解物理世界跟靈性世界的差別,結合了才是真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在生命中會有如此多的掙扎與限制性,就是因為我們被教育只能用片面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使得我們總是,無法去探究跟觸碰到事物的本質。
不管是眼神的接觸,聲音的使用,還是肢體的表達,都涵蓋了與音樂表達情感的相同物理元素,也是力度、強度、範圍、速度、位置的排列組合。但是光是有這些表面的排列組合還不夠,因為只是單單「執行」這些東西會讓人感覺像個「機器人」。要讓這些動作注入「生命」的,就是對能量世界的認識,這個「形式」必須有相對應的能量對應,才會使得一個動作或是一個排列組合的效果達到最大。也因此,要將「形式」與「能量(內容)」的藩籬給打破,使得兩個完全相同又完全不同的東西能整合。
我們必須把「理性的人學不會感性」、「感性的人學不會理性」這種錯誤的認知與限制性信念給拿掉,我們才能真正地去探索人的潛能,讓自己進步得更快。並且獲得不管是在工作上、人際關係上都能悠遊自如的人生。音樂就是這樣的東西,極度理性卻也極度感性,正好音樂這樣的特性,使得我在學習它的同時,領悟到了要如何使得「談戀愛」的sense用更容易的方式去理解,並且幫助我自己跟學員去建起理性與感性那本自存在的橋樑。
那個橋樑一但建立起來,讓我們回歸創造的本源,而不再被分割的思維洗腦。每個人都有不可思議的潛能等著發揮。
(然後數學其實本質上很不理性啊,好多這種「沒有為什麼就是這樣」的事X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5K會員
481內容數
我是誰不重要,我的文字有帶給你什麼比較重要。 Fuck rightousness, I do want I wa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