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與理性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言)

大家買東西時是否都會檢討究竟是想要還是必要呢?就算是想要的東西,買了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再問一個問題,你遇到緊急狀況要即時反應時,你會分析優劣後才會行動嗎?要知道你只有幾秒的反應時間。

人類都是有2種判斷事物的思維方式,稱為感性和理性,它們在如何處理資訊、做決策和應對情境上存在顯著的差異,簡單定義一下區別:


感性:

屬於情感和直覺的反應。

包含強烈的情緒牽引: 憤怒、快樂、恐懼、悲傷等

理性:

理性是一種基於分析、邏輯和事實的思考方式,理性的人傾向於冷靜地權衡各種選項,根據事實和數據來做決策。

理性盡量避免情緒決策,而是追求更合乎理性的解決方案。


(感性情境)

創造性領域: 在藝術、音樂、文學等創造性領域中,感性思維非常重要。 創造性的想法和作品通常來自於情感和直覺的啟發。 若是一電影充滿理性,我一定覺得非常無聊,激不起情感的碰撞。

人際關係: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解決衝突或提供情感支持時,感性思維非常重要,有助於建立深刻的人際關係。

緊急情況:感性思維可以幫助迅速做出決策,而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理性分析。 開車時一定感性主導,你不會想得到明確的車距才來判斷是否要剎車。

(理性情境)

人生決策: 需要考慮數個複雜的因素,分析長期後果和風險的決策中就需要理性去做判斷。 例如買房子?或是職業規劃等等。

解決問題: 解決複雜的問題通常都需要邏輯分析和系統性思考,這是理性思考的強項,我們並不希望因解決這個問題而衍生其他問題。

科學研究與工程: 科學研究和工程領域需要嚴格的實驗和分析,理性思維對於發現新知識和解決技術問題有正向的幫助,而建立實驗與理論的架構也必須十分嚴謹,無法用直覺去直接 判斷。


(感性與理性優劣差異)

人是情感表達且需要群居才能生活的生物,因此通常感性的行為是相對符合人性的,豐富的情緒感受力可以讓人更有創作力與相關藝術性行為,反之感性的人可能更容易受情感波動 的影響,導致決策容易變化無常。

而某些時刻會需要迅速做出決策,感性可以一瞬間做出判斷當下最有利的行為,而缺點在於可能會忽略客觀的數據判斷,也就是當你運用直覺/經驗去下決策,可能會是 短期的最佳決策,但從長遠來看可能不盡理想。

而理性行為通常被認為是反人性,也許是因為無法獲得即時性的好處,所以會引發人心理上的不適感,通常需要很多數據來證明決策正確性。 因此理性能更好的應付複雜的問題,主要是理性思考更有邏輯性,但可能相對缺乏情感連接,難以同理他人容易造成衝突。

但若是需要短時間做出決策的事,就不適用理性判斷,例如在駕駛的階段遇到緊急狀況,若是使用理性思辨判斷車距、車速來決定下一步,將會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


(感性與理性相互應用_賽局理論)

賽局理論(Game Theory)是一個與感性和理性相關聯的理論,主要是研究人們在策略性互動中做出決策的行為。 它關注個體如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最佳選擇。 賽局理論強調個體在策略性互動中需要考慮其他人的行為和可能的後果。 感性因素可能使個體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行為和情緒影響,而理性因素則可能使個體更傾向於分析和評估不同策略的潛在結果。

舉個著名的例子: 囚徒困境

有2個小偷同時被抓了,因為證據有限,警察給小偷2個選擇: 認罪跟不認罪

如果2個都認罪: 同時判罪3年

如果1個認罪1個不認罪,那認罪的人被視為汙點證人,不判刑,而不認罪之人要判5年

如果同時不認罪,因現有證據,2人都會被判1年

不准小偷串供並分開審問

這個例子該怎麼判斷呢?以圖表做個清楚的說明

raw-image


可以看到,都認罪是最佳選擇,因為合計是判刑最少的2年

但若考慮對方的選擇來做判斷呢?

假設對方認罪的情況下,我方選擇認罪(關3年),選擇不認罪(關5年)

假設對方不認罪的情況下,我方選擇認罪(不判刑),選擇不認罪(關1年)

所以可以發現,以理性來講不管什麼情況都是選擇認罪最有利

因為沒有建立信任,所以無法以感性思維影響決策做出對賽局最有利的選擇。


(結論)

感性思考可以在賽局中引入情感和信任的因素,而理性思維則有助於分析和優化策略,各體通常會綜合考慮感性和理性思維,以在相互作用中獲得最佳結果。

所以如何在2個思維系統,也就是感性和理性運用在人類行為中,並且在相互作用的影響取得平衡,對於獲得最佳對策變得十分重要。 就像人無法活在客觀世界中,果斷選擇最佳的數據分析,維持身心靈的平靜也是必須顧及的考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唉咿工程師 LC
1會員
12內容數
生活在艱難的人生,除了不斷變強這條路,沒其他選擇 這裡會提供 人生/成長/學習 相關文章 成為想把自己榨乾提供價值的工程師
唉咿工程師 LC的其他內容
2025/02/23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買回時間』,透過委派、取代、投資、生產四象限法(DRIP)分析時間分配,將低效時間轉移,專注於高價值任務,打造高效人生。作者丹.馬特爾分享如何提升效率、領導團隊和規劃人生,最終目標是獲得財富自由和人生平衡。
Thumbnail
2025/02/23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買回時間』,透過委派、取代、投資、生產四象限法(DRIP)分析時間分配,將低效時間轉移,專注於高價值任務,打造高效人生。作者丹.馬特爾分享如何提升效率、領導團隊和規劃人生,最終目標是獲得財富自由和人生平衡。
Thumbnail
2025/01/20
提升生產力與正向情緒的關聯性探討,並以《愉悅生產力》書籍為例,說明如何透過遊戲化思維、自我心態調整、克服拖延症、消除倦怠等方法,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5/01/20
提升生產力與正向情緒的關聯性探討,並以《愉悅生產力》書籍為例,說明如何透過遊戲化思維、自我心態調整、克服拖延症、消除倦怠等方法,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5/01/05
本文提供暢銷書《隱性潛能》的書評及SEO建議,探討如何透過培養品格技能、追求不適感、加強吸收與適應能力、追求卓越不追求完美、建立動力架構、運用機會系統等方法,釋放個人潛能,並在工作和學習中取得卓越成就。
Thumbnail
2025/01/05
本文提供暢銷書《隱性潛能》的書評及SEO建議,探討如何透過培養品格技能、追求不適感、加強吸收與適應能力、追求卓越不追求完美、建立動力架構、運用機會系統等方法,釋放個人潛能,並在工作和學習中取得卓越成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致在感情路上成長的我們:感情上你是理智派還是感性派?有一對姐妹用一本小說的時間,分別做了實驗,理智派和感性派的對決,且看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的結果,一起學習好好戀愛吧。
Thumbnail
致在感情路上成長的我們:感情上你是理智派還是感性派?有一對姐妹用一本小說的時間,分別做了實驗,理智派和感性派的對決,且看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的結果,一起學習好好戀愛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你是否經歷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對許多人來說,感性和理性都是共存的,但當兩者的力量出現平衡時,便會引發莫大的煎熬。本文將分享作者內心糾結的感性與理性對立的經歷,希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你是否經歷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對許多人來說,感性和理性都是共存的,但當兩者的力量出現平衡時,便會引發莫大的煎熬。本文將分享作者內心糾結的感性與理性對立的經歷,希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