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不需要懂技術?」
「產品經理需不需要懂行銷?」
「產品經理需不需要懂組織管理?」
面對這些疑問,我只能說:「都要懂啦,哪次不需要懂的。」
產品經理就是這樣的一份工作,你就是一個什麼都要略懂,掌握到可以跟該領域的專家對談的程度。
多年前,我剛從工程師轉行當產品經理時,我以為PM只要控制好案子的時程就好。
有一天,被主管交代要製作給業務的產品賣點簡報(Sales Kit),才發覺自己對產品行銷一竅不通、抓不出簡報重點、說故事的渲染力淒慘無比;另外有個同事是商管科系剛畢業,完全不懂任何軟硬體技術,看規格表像是無字天書,工程師都不想理他,覺得跟他溝通產品技術議題都是對牛彈琴。
無論是什麼背景出身的PM,都有不同的職能學習課題。
PM的職能,是確保公司能透過產品獲利
一家公司的事業,是由產品帶來顧客價值而獲利。而產品從概念到退場,都是由PM一手掌握。
每個產品或服務,都有它的生命週期,分成三個階段:
- 產品企劃:規劃產品的概念想法,解決目標族群的需求,讓投資者看到獲利願景而買單
- 產品研發:讓概念想法落地,進入市場
- 產品營運:讓消費者接觸到產品、認同產品價值、公司因而獲利;管理供需,確保獲利持續提升;當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時,提出進行改良或是將產品退場、發想另一個產品企劃來應變
在不同產品生命週期階段,延伸出PM所需的專業職能。
作出具説服力的產品企劃
- 用戶洞察:和業務單位、用戶研究單位,一起探討我們想投入的產業、市場、想服務的消費者、使用者輪廓(Persona)
- 技術研究:和工程技術單位,一起探討,我們使用哪種技術架構,可以用最低成本滿足客戶需求
- 打造原型:和工程技術單位,透過一連串最小可驗證原型,打磨出最佳解決方案
- 產品定位:基於以上過程,歸納出產品的目標族群及想解決他們的問題、設計產品的獲利機制
- 企劃提案:說服投資者,描述產品需要被投資上市的原因、投資效益、執行可行性
充分掌握產品專案管理
- 專案資源控管:確保時間、成本、品質彼此平衡,如期如質交付產品上市
- 外包商/供應商溝通:將部分工作外包給外部廠商、或是採購原物料都能滿足預期目標
- 內部團隊溝通:分成向上、平行、向下溝通。
向上溝通主要是讓主管能掌握專案進度,提供必要的資源;平行溝通則是跨單位合作,讓各單位的專業可以在開發流程中充分發揮;向下溝通則是合理分配部屬任務,確保每個人工作負擔都可以讓大家發揮能力與達成目標品質
- 風險管理:擬定遇到各種阻礙專案目標的可能性,以及應對的策略與心態
數據驅動的產品營運策略
- 供應鏈管理:確保獲利最大化。例如採購議價、備料、生產、訂單控管
- 品質管理:確保顧客滿意度。遇到客訴是否能即時反應、是否能即時推出最受用戶喜愛的功能
- 提升價值:確保事業穩定成長。是否能衍生出事業護城河、其他可獲利的產品或服務
每個職能隨著你的年資、經驗,當你對公司組織與營運夠了解時,都會有新的議題,例如團隊溝通的進階,就是產品事業群之間的協作溝通、甚至是組織改制的討論參與,確保公司資源能夠有效被運用。
跟著專家、跟著產品週期開始學習
列出了十幾個職能,每一個都是可以深入探討的主題,也有該領域的專業單位,例如採購、行銷、製程管理。
時間有限、日常的工作也很忙,究竟該怎麼開始學?
我的建議是,根據你現在進入公司時,負責的產品專案走到哪段產品週期,就先把那一段所需的職能學好;在產品各種階段,你會遇到許多專業單位窗口,在不影響工作進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問、從他身上學到該領域的知識。
舉例來說,當我在產品研發階段,去機構成型廠,確認塑膠外殼的組裝驗證進度時,照理說我只要在廠商安排的辦公室吹冷氣等報告就好。但我選擇主動進產線,看這些機構件是怎麼生產的,聽工程師跟廠商溝通時,用了哪些術語,討論哪些事情。
在下一次新產品企劃階段時,我因為對各種製程技術的良率,更有概念,可以先預想去找工程師提早探討產品開發的可行性;工程師們知道你懂一些術語,就不會懶得跟你解釋,會更有耐心去跟你談設計難度,你可以提供適合的預算跟時間資源給他,大家一起達成專案目標。
不管在哪一個階段,都要試著去了解,你負責的產品線整體週期。這些知識與經驗,可能當下不見得會用到,但某一天肯定會用到,別讓自己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悔恨。
這是一條很長的路,但是是一條多采多姿、有許多精彩畫面與體驗的路程,享受這趟學習旅程吧!
「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想定期收看我的文章,請按下追蹤。
歡迎在文章底下、FB粉專留下你的想法,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