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 01 以沈從文〈街〉談街景的凝固、延伸與變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推開窗櫺,一片春光就在眼前若即若離,眼前的街道或蜿蜒或筆直,都形成了一種對於街景的想像,或者可以這樣說,每個人都對街景有著自己的認知,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提及街景時,透過自身經驗不同,而召喚出某些我們所想像的,可稱之為街景的樣貌。
  然而街道不管被哪些景象構築,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生活中下意識地將街或者街景,變換成一種帶有指標或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相同產物,似乎剩下引導的意涵,讓我們感到既存在又疏離。而這或許也是我們當今對於眼前即景的苦惱,太多眼見為憑都變成一種跳躍的符碼,不僅沒有清楚傳遞出相應訊息,更讓我們錯過大量資訊。
  而在街景傳遞出諸多的符碼背後,或者說文學的象徵和元素,來自於對「街」的一種概念流動,甚至是框定出「街」、「街區」,以及所屬的景色。「街」代表的是一種流動性,帶有不確定的成分在,更可能帶有某種侵入的、陌生和熟悉的融合,街上的行人無論是自己或他者,都可能是在「街」這個空間與場域的範疇中。
  一個熟悉者或陌生人,關係的疏遠或貼近都被收納於其中,因此不管是如同鄭愁予〈錯誤〉中擦肩而過的達達馬蹄聲,抑或是本文所言的「有個小小的城鎮,有一條寂寞的長街。」,我們或許都可以注意到這樣的「街」有其獨特性質,甚至在帶有某種關聯性下,所導致的是連「街景」都帶有明確的空間邊界的性質。
  而這樣的邊界性質,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情緒或記憶的邊疆,事實上,當面對到街景之時,我們不僅是要眼見為憑,更重要的是面對它獨特的性質,包含其凝固、延伸與變形。沈從文的〈街〉就透過空間的側寫,將街景和國族情感匯雜在同一視野,造就一種「街」的概念流動與融合。
  沈從文係出生於清末民初,經歷了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等,與郁達夫等人交好,主要以小說《邊城》聞名於世。但其著作卻不僅小說,也有散文,〈街〉的文本表現便足稱重要的文學創作。而這「街」的流動不僅在概念上的流動,也在時間的長河上不斷地流轉,「街」在沈從文筆下從白日到夜晚,從晴空到雨日,文中瑣瑣碎碎地提及這樣的變化,但這樣的變化更是不單外在,而是滲透進記憶裏,或者也可以說,這樣的街道召喚出了某個程度的記憶。
  譬如其中所言的「每一個低低的屋檐下人家裏的婦人,各低下頭來趕著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頭來,用疲倦懮愁的眼睛,張望到對街的一個鋪子,......,記憶到由另一個大城裏來的收貨人的買賣了。她一定還想到另外一些事情。」街看似凝固了,但當想到另外的事情譬如回憶時,街就不再也不僅是街,而是一種回憶的場所,或者記憶的邊界,拓展並延伸出了一種街外之景,在此間被動式地勾起回憶。
  是的,作為一種被動式勾起回憶的空間,「街」縱使承攬了許多概念流動,卻不能抵抗這樣被動地面見著街景的澄澈,「當白日照到這長街時,這一條街靜靜的像在午睡,什麼地方柳樹桐樹上有新蟬單純而又倦人聲音,許多小小的屋裏,濕而發霉的土地上,頭髮乾枯臉兒瘦弱的孩子們,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親身邊睡著了。」那些蹲伏並沉沉睡去的孩子,雖然瘦弱,卻都將街凝固在這樣的景致之下,或許街安靜時景色也就凝定下來,像是濃烈的色彩被潑灑在文本中。
  但這樣濃烈的色彩,除了平靜或歡愉,卻也未曾遺落哭聲,「有些臨死時還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帶了信回來。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婦人,到晚上便把紙錢放在門前焚燒。紅紅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個人家的大門。見到這火光的孩子們,也照例十分歡喜。長街這時節也並不寂寞。」凝固、延伸與變形的哭聲卻帶著歡喜,或者說被歡喜聲輾壓了過去,變成一種節慶裏伏流的聲線,夜晚的火變幻成熱鬧的炮仗熙攘,一封家書裏捎帶著街景,或者更廣闊地講是對於故土的思念,延伸至遠方。
  遠方,或者更具有政治高度地說,就是一種帶有至高的民族大義,而意圖潛伏,所以「他們為了『國家』應當忘了『妻子』。」,這裡的「應當」不僅引人反思,沈從文更反覆地強調著街的「不寂寞」,看似衝突但卻也合情合理,這樣的街,已然不僅呈現出街景,而是更延伸甚至變形成一種與「街」原先狀態大相逕庭的性質,讓街變形成一種不再僅僅具備基礎性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帶有獨特的、延伸的,乃至於變形的性質。
  因此,當沈從文揭示出「街」的性質,在空間上而言,不僅是穿行的通道,更是「一條寂寞的長街」,或者是一條帶有國族影子、民族大義的旗幟飄揚其中,延伸乃至於變形的「街」,不僅傳遞並凝固著記憶,更是一種「寂寞情感」上的延伸。
  興許在我們的瞳孔穿過街景乃至於更多元素之後,我們的視線依舊對準了街道、街景,或者上面的種種元素和符碼,但卻能夠岔出不同的歧路,凝固、延伸並且將街景變得不再只有街的樣貌。是的,街景不再只是街,也不再只是道路,而是透過符碼的拼接和解構,如同沈從文的〈街〉所提出來的,在時間、國族、記憶等地方不斷被詮釋,以及被變形著。而可預見的,當街景因為文學變得多義而豐富起來,我們或許在詮讀文本時,也似乎不再見花是花,而是能從中尋得芳馥或鳥語,進而盎然出一片春意。

  • 參考資料
    沈從文〈街〉,收錄於《沈從文散文》(北京 : 人民文學,2007年)
  • 本文作者
  洪國恩,第五屆至第十屆藍墨水文藝社指導老師,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畢,現為青墨集文史工作室執行總監,曾擔任窺詩社社長,社團指導老師如竹女沂風文研、東海大學同創社、彰師大絆詩社等,並曾任職於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曾獲吳濁流文藝獎、金車短詩行等文學獎項,並發表現代詩文於創世紀詩刊、笠詩刊、幼獅文藝等刊物,但願文學能成為一盞世變中幽微卻足以前行的燭火。
是一個依傍文字組成的群體,成員具多元專業性,希望藉文字帶給觀看者不同的感受,透過解剖文藝,喚醒更多人對文化的重視。每個月我們都將推出一個新的主題,以具學術意識的分析與富有文藝性的創作,深入議題、激盪彼此想法,建構作者和讀者的思想橋樑、提升對議題的關注度,甚至是達到自我覺醒的願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或許那只是某種趨勢的興盛和衰滅,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我們的生命。」——《別讓我走》   全球肺炎肆虐,二〇二〇迄今,普世經歷著疫病的一年。許多幾近束手無策的生命,伴隨呼籲、眼淚與嘆息,等待著在哪個奇蹟的時機點獲得拯救與療癒。是這樣的一件事,我們或可假定,因為「治療」與「痊癒」借助外在力量的介入,
「我想告訴你,我一直在這裡。所以,請回過頭來吧。請從那個國度裡走出來,和待在現實世界裡的我相互交流。」 ——有川浩《雨樹之國》   依稀記得國中的輔導課總會帶我們參與各種體驗。像是在手腳裝上束帶及鉛塊,模擬四肢不便人士的生活,或是蒙眼體驗視障者生活的活動。高中到大學也聽過幾場身心障礙人士的演講,
  創傷書寫(Personal Trauma Writing)在近年的研究中十分盛行,但其中所潛藏的不僅是一種對於創傷的書寫,其中帶有的是對於隱傷的面對、錯誤的反思,以及從其中得到痊癒的過程。而這樣的書寫方式,幾乎是一種通則,就歷時性的角度而言,傷痕自覺或不自覺地融進書寫,以至於讓書寫中帶有幾分自
それから(從此以後)[註一] 零、   「沒有翅膀的蟲,破繭的話會死的。」   千本木悠彌在日記的最後一頁如此寫道;廉價的深藍色墨水在薄脆的紙頁上打了滑,隨指尖顫抖而摔落拖曳出一道蛇一樣的醜陋墨跡。夏日黃昏的空氣是濕黏悶熱而扎人的,空教室裡故障的電扇、以及她糾結成團的髮尾。如果要為賦新辭強說愁地將人
羿妘vs昱禎 關於〈誰執筆創造地獄〉 昱:   先我提一個自己最好奇的問題——在其他篇字覺的稿子裡大家通常會從「文字型的創作」下手,但我覺得妳選《地獄變》這篇有個蠻酷的地方是,宮廷繪師良秀是一名「繪畫者」而非文字型的書寫者。妳當初在選這篇的時候有特別著重在這點嗎?或是有什麼聯想? 羿:
(一)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 。……。聿、不律、弗、管、筆……五千年來,人們賦予「它們」不計其數的 名稱亦或代指,執其端洋洋灑灑,或記錄或宣洩內心所思、所想、所感,然則 那中國史上第一枝筆,至少可謂是第一枝具有毛筆外觀的筆,距離出世的時間 點竟未過一個
「或許那只是某種趨勢的興盛和衰滅,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我們的生命。」——《別讓我走》   全球肺炎肆虐,二〇二〇迄今,普世經歷著疫病的一年。許多幾近束手無策的生命,伴隨呼籲、眼淚與嘆息,等待著在哪個奇蹟的時機點獲得拯救與療癒。是這樣的一件事,我們或可假定,因為「治療」與「痊癒」借助外在力量的介入,
「我想告訴你,我一直在這裡。所以,請回過頭來吧。請從那個國度裡走出來,和待在現實世界裡的我相互交流。」 ——有川浩《雨樹之國》   依稀記得國中的輔導課總會帶我們參與各種體驗。像是在手腳裝上束帶及鉛塊,模擬四肢不便人士的生活,或是蒙眼體驗視障者生活的活動。高中到大學也聽過幾場身心障礙人士的演講,
  創傷書寫(Personal Trauma Writing)在近年的研究中十分盛行,但其中所潛藏的不僅是一種對於創傷的書寫,其中帶有的是對於隱傷的面對、錯誤的反思,以及從其中得到痊癒的過程。而這樣的書寫方式,幾乎是一種通則,就歷時性的角度而言,傷痕自覺或不自覺地融進書寫,以至於讓書寫中帶有幾分自
それから(從此以後)[註一] 零、   「沒有翅膀的蟲,破繭的話會死的。」   千本木悠彌在日記的最後一頁如此寫道;廉價的深藍色墨水在薄脆的紙頁上打了滑,隨指尖顫抖而摔落拖曳出一道蛇一樣的醜陋墨跡。夏日黃昏的空氣是濕黏悶熱而扎人的,空教室裡故障的電扇、以及她糾結成團的髮尾。如果要為賦新辭強說愁地將人
羿妘vs昱禎 關於〈誰執筆創造地獄〉 昱:   先我提一個自己最好奇的問題——在其他篇字覺的稿子裡大家通常會從「文字型的創作」下手,但我覺得妳選《地獄變》這篇有個蠻酷的地方是,宮廷繪師良秀是一名「繪畫者」而非文字型的書寫者。妳當初在選這篇的時候有特別著重在這點嗎?或是有什麼聯想? 羿:
(一)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 。……。聿、不律、弗、管、筆……五千年來,人們賦予「它們」不計其數的 名稱亦或代指,執其端洋洋灑灑,或記錄或宣洩內心所思、所想、所感,然則 那中國史上第一枝筆,至少可謂是第一枝具有毛筆外觀的筆,距離出世的時間 點竟未過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畫家的靈感來源 淡水,位於新北市的郊外,曾經是一個充滿鄉村風情的地方。這裡的景色曾是無數畫家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蜿蜒的小徑、綠油油的稻田,還是古樸的老屋,都給人一種寧靜的美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景色正逐漸消失。 越來越都市化 現今的淡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都市化。原本綠意盎然的田野,漸漸被
Thumbnail
街友像是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漂浮物,在人世間晃蕩,即使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什麼,變得可見、明晰,但在城市的陽光照射下,他們仍如幽靈般透明。街友社工的工作,是讓這些透明的幽靈擁有日常,彷彿日常生活是具有重量感的顏料,能一點一滴的賦予街友色彩,讓他們的輪廓變得清晰,直到和城市現場再度融成同一個場景。
晚上回家的路上,穿過老舊的巷弄,在一片古廟前的小廣場看到夜空中的明月,前方綴著幾片寂寥的雲朵,讓有些刺眼的月光柔和許多,讓我忘了身在何處,沉浸在這景色片刻的寧靜.沿著校園旁的人行道,幾棵老樹龐大的樹冠遮蔽了路燈,但卻遮不住月光,光線透過枝葉讓我有著淡淡的影子,舊城的巷弄老枝隔絕了馬路的車聲,雜亂錯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熱鬧的大街上叫賣聲不絕,只剩下幾條比較陰暗的小巷弄內杳無人煙,卻仍然傳來陣陣笑聲、鬧聲;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小巷內和外面的鬧市相比相差不多,只是一邊是熱得發昏一邊是冷得發抖。   一縷幽魂緩慢地往裡面走去,透過一扇水霧遠看,大家的動作一開始會有點慢、有點灰色,穿過水霧以後看到的卻又是完全不同
Thumbnail
透過手繪分享了歐式復古、日式清雅和臺式古樸的城市景觀,每種風情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各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談起新的剎那,會不自覺聯想舊得不好。但事實是必需有舊的犧牲,才有新的到來。
踩踏  街道應聲碎裂 墜落  城市化為深淵 一眨眼 時空回溯至從前 那時的街尚未染上喧囂 那時的街尚未背上立場 那時的街尚未取上意象 浮現在眼前的 是眷村回憶 沒有金龍 更無星雲 步行於無名的小巷 一望無際的 是人情味 時間帶走了一切 沒有人願意為他們留下故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畫家的靈感來源 淡水,位於新北市的郊外,曾經是一個充滿鄉村風情的地方。這裡的景色曾是無數畫家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蜿蜒的小徑、綠油油的稻田,還是古樸的老屋,都給人一種寧靜的美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景色正逐漸消失。 越來越都市化 現今的淡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都市化。原本綠意盎然的田野,漸漸被
Thumbnail
街友像是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漂浮物,在人世間晃蕩,即使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什麼,變得可見、明晰,但在城市的陽光照射下,他們仍如幽靈般透明。街友社工的工作,是讓這些透明的幽靈擁有日常,彷彿日常生活是具有重量感的顏料,能一點一滴的賦予街友色彩,讓他們的輪廓變得清晰,直到和城市現場再度融成同一個場景。
晚上回家的路上,穿過老舊的巷弄,在一片古廟前的小廣場看到夜空中的明月,前方綴著幾片寂寥的雲朵,讓有些刺眼的月光柔和許多,讓我忘了身在何處,沉浸在這景色片刻的寧靜.沿著校園旁的人行道,幾棵老樹龐大的樹冠遮蔽了路燈,但卻遮不住月光,光線透過枝葉讓我有著淡淡的影子,舊城的巷弄老枝隔絕了馬路的車聲,雜亂錯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熱鬧的大街上叫賣聲不絕,只剩下幾條比較陰暗的小巷弄內杳無人煙,卻仍然傳來陣陣笑聲、鬧聲;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小巷內和外面的鬧市相比相差不多,只是一邊是熱得發昏一邊是冷得發抖。   一縷幽魂緩慢地往裡面走去,透過一扇水霧遠看,大家的動作一開始會有點慢、有點灰色,穿過水霧以後看到的卻又是完全不同
Thumbnail
透過手繪分享了歐式復古、日式清雅和臺式古樸的城市景觀,每種風情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各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談起新的剎那,會不自覺聯想舊得不好。但事實是必需有舊的犧牲,才有新的到來。
踩踏  街道應聲碎裂 墜落  城市化為深淵 一眨眼 時空回溯至從前 那時的街尚未染上喧囂 那時的街尚未背上立場 那時的街尚未取上意象 浮現在眼前的 是眷村回憶 沒有金龍 更無星雲 步行於無名的小巷 一望無際的 是人情味 時間帶走了一切 沒有人願意為他們留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