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丈量,記憶的深度 -側讀凌明玉《不遠的遠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的光景如何丈量?記憶的曲徑怎樣聆聽倒帶的語音?王家衛的《2046》尤言在耳:「所有記憶的存在都是為了忘卻。」當然,我們不見得認同這種說法,但無以否認,「記憶」始終都是生命書寫裡不能被捨棄的一環。

單看小說家們,無不熱衷於拋出一顆又一顆的震撼彈,將我們帶回業以消逝或僅僅留存於生命間隙的片段。有識的讀者必然會問:「為何是小說家,或者籠統地說,還包裹進電影工作者,卻獨獨排除了散文的蟻行人?」這個答案,米蘭.昆德拉說得好:「如果永劫回歸是最沈重的負擔,那麼我們的生活就能以全部輝煌的輕鬆,來與之抗衡。」

照昆德拉的說法,小說是這樣一種天賦的文體,得以憑藉回想的折光,照耀生命中那些沈重。而散文,因為太近、太近,不免成為卡爾維諾眼中,不斷被石化的世界之一環。這清楚地顯現在:小說寫作經常以第三人稱切開距離,散文則在敘實的要求下肩起第一人稱的寫法。有趣的是,凌明玉的新作《不遠的遠方》,恰恰有意挑戰了這種刻板的想法。

故事,從輯一「雙城記」裡的〈等待〉開始。一段注定失敗的年少愛情,不斷移轉鏡頭的城市光景,在時光隧道裡頭跳躍著的,是彼此始終凝視對方的姿態。「等待」是被刻意拉長了的時間,「雙城」是現實又是心理的必然之隔。存在於生命中的破碎線索,總是不經意地閃現,就像〈遠方〉開頭說的:「一個夢,醒來之後,回憶開始清晰。」

「雙城記」裡作者始終專注進行的,是解剖那些因為青春而終究必須遺落的自我。輯二的「取景窗」,則把焦點有意地轉換到長久生活的現實城市。市場中買菜的母女、海線火車上揹吉他的男子、賣蕃薯的落腮鬍老闆、超市裡的收銀員,這些散落拼圖中,雜混了兩個不同城市的記憶,更多的是屬於「我」所讀到的,無所言說的溫情。是以,我們可以目見,〈一碗感情湯!〉、〈我的忠貞〉、〈我曾買過時間〉、〈百無聊賴,就搭火車〉,如此滲入私我的城市素描。作者情感之充沛,似乎由此而見。

然而,一旦轉入「記憶聲帶」,隨即又會發現,寫的明明是親情,卻經常像是貼臉在櫥窗上的瞪大雙眼。一如〈親熱〉,開頭寫的是港都的熱,一轉筆卻立即映照出兩座城市、兩種生活、兩個各自只有一半的家庭,冷而熱。於是,藉著作者一再隱伏的線索,我們可以讀懂:「記憶的聲帶」實際上是卡在兩座城市間矛盾而交錯的音符。它們不斷迴旋拼湊,不在意奏不出和諧的樂曲,甚至帶些戲謔的要我們知道,人生就像〈迴轉人生〉裡頭的迴轉壽司,誰都不知眼前會轉到的究竟是哪盤。因為無以預測、無以躲避,拉開距離也才得以有柳暗花明的光景。

循此,輯四的「丈量距離」,理應是距離有意的拉開,作者卻寫了生活中簡單的、熱情的、令人珍視的片段。輯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熱情的年代〉、〈躺在椅子上的作文課〉、〈愛寫〉、〈時光藏書票〉,這幾篇回味寫作初衷與手寫年代的文章。〈熱情的年代〉中她談到自己參加文藝營,因為感覺到沒有寫作才能,幾乎要放棄寫作。沒想到卻意外的得到小說首獎,因而開始了那「不見天日晚夜孤寂刻畫」的創作生涯。這些篇章,用字少了刻意的雕琢與鋪陳,讀來卻令人份外的感動。

一路讀下,書中的四輯綿密成四面觀景窗,將讀者一一投擲入奔馳、停滯、折疊、驚心動魄的記憶方格。那些隱微揭露的,那些大膽鮮明的,那些恣意迴旋的,背後無不匿藏著創作者的真心與溫情。「遠方」可以是如此遙遠,卻也可以是「不遠的」。早在這本書名中,作者便已為我們揭示:「那些被流光陷阱住的記憶/那些最初的孤獨與最後的青春/那些高湯無法稀釋的情感默默留守/在我們都已聞嗅不到的/遠方。」

(本文首次刊登於《文訊雜誌》308期,2011年6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厚森的沙龍
17會員
23內容數
發表或尚未發表過的書評文字。
王厚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5
用「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火星爺爺《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Thumbnail
2022/06/05
用「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火星爺爺《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Thumbnail
2022/06/05
成大電機系李忠憲教授在《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但你逆想人生》中,稱呼自己,是一個「哲學型資安人」,他的人生走得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理工男」。他認為新時代的人類必須「跨越理工或人文的二元思考」,強調「『藝術』是打敗人工智慧的唯一方法」、「不管念醫或電機,都必修哲學」。
Thumbnail
2022/06/05
成大電機系李忠憲教授在《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但你逆想人生》中,稱呼自己,是一個「哲學型資安人」,他的人生走得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理工男」。他認為新時代的人類必須「跨越理工或人文的二元思考」,強調「『藝術』是打敗人工智慧的唯一方法」、「不管念醫或電機,都必修哲學」。
Thumbnail
2022/06/01
從台南到虎尾的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 每次開車到學校的路途中,我總會幫自己安排一些「節目」。多半是一些固定收聽的Podcast節目,有時則會複習已經聽過的幾場演講。前些日子最常聽的,是是愛瑞克兄2021年1月23日,在台大TMBA的演講「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
Thumbnail
2022/06/01
從台南到虎尾的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 每次開車到學校的路途中,我總會幫自己安排一些「節目」。多半是一些固定收聽的Podcast節目,有時則會複習已經聽過的幾場演講。前些日子最常聽的,是是愛瑞克兄2021年1月23日,在台大TMBA的演講「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忽然有個強烈感覺,我要寫一本書,就像電影《雙面薇若妮卡》女主角深夜與操偶師說話,命中注定,偶然,無力感,瘋狂,脆弱,迷茫,想哭,沒有眼淚可以流出來,那些無以名狀的幽微。 這次,與以前寫過的書都不一樣,一本無所謂,沒有目的,沒有想法,從身體深處湧出來的書。
Thumbnail
忽然有個強烈感覺,我要寫一本書,就像電影《雙面薇若妮卡》女主角深夜與操偶師說話,命中注定,偶然,無力感,瘋狂,脆弱,迷茫,想哭,沒有眼淚可以流出來,那些無以名狀的幽微。 這次,與以前寫過的書都不一樣,一本無所謂,沒有目的,沒有想法,從身體深處湧出來的書。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寥寥數個人,在這個濱海村鎮的世代裡輪轉著、流淌著。在那些稀疏凋零的遠山矮房中,人們的斜影遠比立像更體面,戶上的壁癌比牆新,久活到可以老的人才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臉,那些摧枯拉朽原來都不比遺忘更遠更長。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寥寥數個人,在這個濱海村鎮的世代裡輪轉著、流淌著。在那些稀疏凋零的遠山矮房中,人們的斜影遠比立像更體面,戶上的壁癌比牆新,久活到可以老的人才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臉,那些摧枯拉朽原來都不比遺忘更遠更長。
Thumbnail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Thumbnail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Thumbnail
生命的光景如何丈量?記憶的曲徑怎樣聆聽倒帶的語音?王家衛的《2046》尤言在耳:「所有記憶的存在都是為了忘卻。」當然,我們不見得認同這種說法,但無以否認,「記憶」始終都是生命書寫裡不能被捨棄的一環。
Thumbnail
生命的光景如何丈量?記憶的曲徑怎樣聆聽倒帶的語音?王家衛的《2046》尤言在耳:「所有記憶的存在都是為了忘卻。」當然,我們不見得認同這種說法,但無以否認,「記憶」始終都是生命書寫裡不能被捨棄的一環。
Thumbnail
「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將要動筆寫作的瞬間。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它是延續不斷的,但也是可以被打斷的。它開放給時間的步行者,在其中鑿開一個又一個的站立點。」──張惠菁
Thumbnail
「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將要動筆寫作的瞬間。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它是延續不斷的,但也是可以被打斷的。它開放給時間的步行者,在其中鑿開一個又一個的站立點。」──張惠菁
Thumbnail
週一難得有空參加「微讀詩」社團的活動,從書架中抽出二十幾歲買的詩集,恰好翻到用金屬書籤夾著的內頁,瀏覽之下,依舊十分有感覺,那時的心境和這首詩很像,但如今更多的是緬懷,便決定與大家分享這首詩: 路寒袖,〈遠方〉 七月之后 我們就都是流落的書生了 只是你在南,我在北方 候鳥每一掠過 拖累至今,每每
Thumbnail
週一難得有空參加「微讀詩」社團的活動,從書架中抽出二十幾歲買的詩集,恰好翻到用金屬書籤夾著的內頁,瀏覽之下,依舊十分有感覺,那時的心境和這首詩很像,但如今更多的是緬懷,便決定與大家分享這首詩: 路寒袖,〈遠方〉 七月之后 我們就都是流落的書生了 只是你在南,我在北方 候鳥每一掠過 拖累至今,每每
Thumbnail
若將一生凝縮為一格底片,你要擷取生命中哪個片段? 你會用多少年歲光陰,完成那獨一無二的曝光與顯影? 印象中的夢想總是被畫得大大的,其實也真沒太大真實樣貌,更多像是隔著毛玻璃端端望著,有點黑影有些雛型,輕輕的,搔弄著,晃動著。拖著複雜心理走在朝向終點的路程上是痛與快樂並存著,正因為極痛,所以快樂的營
Thumbnail
若將一生凝縮為一格底片,你要擷取生命中哪個片段? 你會用多少年歲光陰,完成那獨一無二的曝光與顯影? 印象中的夢想總是被畫得大大的,其實也真沒太大真實樣貌,更多像是隔著毛玻璃端端望著,有點黑影有些雛型,輕輕的,搔弄著,晃動著。拖著複雜心理走在朝向終點的路程上是痛與快樂並存著,正因為極痛,所以快樂的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