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在這個年代,我們為什麼需要紀錄片?

更新於 2021/05/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年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在4月30日展開,截至寫稿的5月5日,參展的137部紀錄片中已有39部全場售罄,讓策展人林木材也在個人臉書直呼不可思議。
紀錄片為什麼能力抗嚴峻疫情、在2021年橫空出世?不如劇情片,無刻意設計的對白、動作;常以空鏡頭、非敘事結構、間歇性慢動作呈現的紀錄片,如何召喚人的情感?魅力又有何在?

在社群時代彌足珍貴的真實性

根據研究,一份《紐約時報》的資訊量,相當於一位17世紀英國人一生會經歷的所有知識量。在人人皆為創用者,製作與散播訊息門檻極低的世代,多數人都有無可避免、眾聲喧嘩下的焦慮。
此外,攝影及修圖技術的便捷,讓照片失去此時此刻的靈光,照片見證曾經,卻不能表述曾經。而恰好我們也生活在一個「透明社會」,韓炳哲在《透明社會》一書中提到,透明社會強調弭平否定性、不能忍受資訊空缺和視覺空缺。
於是,真實成了奢侈的想望。
紀錄片以陳述、還原、擬仿真實為基調,讓人在觀影前即有:故事建立於某段歷史記憶的先行準備。至於觀影後的解讀,則取決於對這段記憶的先驗知識,與作者表彰的交集。
對真實的渴求,也呼應了此次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題名:再見真實。
再現真實(Re-encounter reality)也再見真實(Goodbye reality)。
縱然紀錄片以誠實為名,但記憶帶有創作者的主觀說服性,野史的取材對象、過程和陳述方式,往往也有其偏俠。我們可以融匯影片於記憶,卻不該相信其為全部的記憶。在盼望收受真實之虞,更該思考的是,如何僭越既有權力結構,從中找到自身理解與安置的位置。

越陳越香的歷時性

國際紀錄片影展催生者李疾曾表示:「策動紀錄片雙年展,是想在一些官方的影展外,建立一個樸素的,人道的,甚至是更具批判性的影展。而這些精神正都包含在『紀錄片』中。」
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的主視覺,以不同時序下的藍莓碗錯落,光影的深淺交疊,讓人感受時光的更迭與歷時性。
現今懷舊、復古風當道,但在緬懷、復刻的情懷下,值得反思的是,古為何值得傳唱?今昔的不同是反應進步或失去?今昔是否又以相異包裝、包裹相同的內容再現?
例如此次參展作品,亞倫.雷奈的作品《夜與霧》(數位修復版)以平實如詩口吻的畫外音、輕快音樂表現納粹與戰爭的暴力。
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動,卻也能在中共對新疆族群的身上看見。槍決、毒氣室內加諸人體的酷刑,傷害實則與網路生態排外、詆毀的鞭斥惡意言語無異。
以古逢今,歷史有成功者的故事,也有失敗者的失語。

與讀者、作者的辯證關係

紀錄片擷取的某段歷史後轉譯、陳述,珍貴之處在於它恰好貼合了某個族群、甚至多個族群的集體記憶,往往具有跨文化的共同關懷、連結,既作者卻又集體作者的創作性。
在解讀紀錄片時,更能體現「若要讀者誕生,除非作者已死」的真切性,從中找到後現代讀者與作者的辯證關係。
受困於疫情下的台灣人,能有這個收束各地故事、人物樣貌的影展,確實難得可貴。以套票的方式販售,也給予低成本觀影、將影像消遣入生活的自在隨意,是一場貼近影像生命的展演。
avatar-img
14會員
21內容數
用一本書,回應一個社會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ggy J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較於其他訴說中年議題的電影,《醉好的時光》最討喜的部分,莫過於將場景設定在校園。四位中年大叔以「讓身體維持在0.05酒精,能表現出最好狀態」的實驗,開啟不同於日常的生活。
相較於其他訴說中年議題的電影,《醉好的時光》最討喜的部分,莫過於將場景設定在校園。四位中年大叔以「讓身體維持在0.05酒精,能表現出最好狀態」的實驗,開啟不同於日常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紀實攝影自誕生以來,承擔著記錄歷史與社會現象的重任。透過影像,攝影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我們理解過去的重要媒介。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影像裁切所帶來的政治性,顯示出紀實攝影不僅是事實的記錄,還是一種社會行動,展現了人性、情感與歷史的深度連結。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紀實攝影自誕生以來,承擔著記錄歷史與社會現象的重任。透過影像,攝影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我們理解過去的重要媒介。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影像裁切所帶來的政治性,顯示出紀實攝影不僅是事實的記錄,還是一種社會行動,展現了人性、情感與歷史的深度連結。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