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音樂家的背譜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有一個學生〝K〞,他記憶力非凡,彈過幾次的歌基本上能將歌曲輪廓彈出來,於是我研究他在理解音樂時的思路。他能夠很快便將一組慨念分析,理解後再組織出來,都基於一個動作:思考


究竟怎樣去理解音樂才是正確?


音樂最基本的結構由三個元素組成:節奏;旋律;節奏


〝K〞在認識新的歌曲時,很快找到旋律的變化和重複,以下列歌曲為例:


Haydn trumpet concerto in E-flat major, Andante

Haydn trumpet concerto in E-flat major, Andante



沒有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讀者都應該能夠找到紅色和紫色部份一樣和不同地方,唯一的變化就是第二小節上行的部份。
〝K〞的過人之處就是他在學習的時候已經理解當中的變化和相同,以舉一反三的方法學習不同的段落,在背一段等於背三段。就是他的第一招:類比法
找類同的地方,理解後以生動的方式作記憶,以以上例子為例,我會告訴學生紅色句子是跳級作結尾,紫色句子就一級一級的爬上去(年紀比較小的學生我會以畫畫和填顏色去引導他們思考)。當他們彈到那個位置時,便是在想跳級或是爬上去,久以久之,他們每次彈到那裡的時侯,大腦就會提醒他們是紅色和紫色結構的內容,那就是記下來的一個結構的方法。

第一招去提升背譜能力就是在學習時將段落作分類,然後用方法引導思考。



第二招其實是在上一個例子也有用,就是以聯想將旋律(單一線條)內容以方便大腦思考的方法作導入:從以上例子,記一個爬樓梯的結構,是會比記下彈[ F-G-A-Bb-C ] 五個英文字母方便。


我再以另外一個例子作解說:


Snurretoppen №2 from Humoreske-Bagateller, op. 11, Carl Nielsen

Snurretoppen №2 from Humoreske-Bagateller, op. 11, Carl Nielsen


藍色的部分:是一個重拍下行的一個線條(我比喻成下樓梯的小男孩)
黃色是右手線條變化(一)(我比喻成攪打忌廉)
紅色是右手線條變化(二)(這個位置有忌廉出界了)
回到黃色(三)(還原原本打忌廉的位置)


學生在思考單線條旋律時可以抽出變化部分,讓大腦先認識他們:
用聯想認識他們的故事,在練習時形象化的記熟他們。

第二招是以形象化的比喻作聯想,引導思考和記住他們的變化。




第三招就是以邏輯作聯想,包括以和弦結構、Sequence、句式等等去拆解他們,當中需要更多音樂邏輯作根基去配合,比如我將琴譜的和弦會寫出來,學生都未必能馬上認得那些和弦有什麼音在裡面。所以第三招未必能在此文一一細說,但如果身為鋼琴老師的讀者可以以這些邏輯為切入點給學生以一組邏輯去認識音樂,比沒規律地學習更為有效。
無論如何,學習什麼技能,在每個細節上多加思考,去理解及消化當中內容,一定能提升整個學習水平,雖然這是很基本的東西,但很多學生和老師會漸漸讓大腦變懶惰,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學習的路會是有趣好玩的。


通過以上分享你有收穫沒有?我是Neptune 老師,分享教學的所見所聞,推廣善用心理學和大腦運作的學習策略,主要想分享給自己學生的家長,如果是剛好路過,想持續看這樣的文章請關注和分享,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作討論,讓我有持續分享的動力!實踐愛的教育,在學習音樂路上愉快成長!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ptune (Aka. CK)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鋼琴老師的獨白: 鋼琴 老師 音樂 教學 故事 心得 分享 學習 學生 教育 古典 流行 爵士 創作 製作 作曲 寫作 寫歌
2021/05/23
其實這個世界沒有天生的天才,所有的智慧都是一個好的教育者以適合的方法傳承知識給學生,將學生打造為天才。 而好的教育是必須理解大腦怎樣思考。所以我眼中所有學生都是我的天才,因為性格不同,用的方法都要不同,所有學生都是第一名。
Thumbnail
2021/05/23
其實這個世界沒有天生的天才,所有的智慧都是一個好的教育者以適合的方法傳承知識給學生,將學生打造為天才。 而好的教育是必須理解大腦怎樣思考。所以我眼中所有學生都是我的天才,因為性格不同,用的方法都要不同,所有學生都是第一名。
Thumbnail
2021/05/17
在開始閱讀之前,讀者在心中回答我幾條問題: 1. 你昨晚是幾點吃晚飯的? 2. 你上一個星期日是幾點起床的? 記憶是一種聯繫神經的一種蛋白質,在海馬迴(Hippocampus) 決定留下來的核糖核酸裡 記憶有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要在學習中發揮有好的表現,一定需要善用長期記憶去完成任務。 而短
Thumbnail
2021/05/17
在開始閱讀之前,讀者在心中回答我幾條問題: 1. 你昨晚是幾點吃晚飯的? 2. 你上一個星期日是幾點起床的? 記憶是一種聯繫神經的一種蛋白質,在海馬迴(Hippocampus) 決定留下來的核糖核酸裡 記憶有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要在學習中發揮有好的表現,一定需要善用長期記憶去完成任務。 而短
Thumbnail
2021/05/14
不論是老師;學生或是家長,都想鋼琴獲得好成績,怎樣能短時間有高效率的練習? 首先,我們要在每次練習都做到思考和處理好細節,而不是囫圇吞棗般重複練習。 2002年諾貝爾得獎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一個影響我對大腦認識很深遠的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兩個系統…
Thumbnail
2021/05/14
不論是老師;學生或是家長,都想鋼琴獲得好成績,怎樣能短時間有高效率的練習? 首先,我們要在每次練習都做到思考和處理好細節,而不是囫圇吞棗般重複練習。 2002年諾貝爾得獎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一個影響我對大腦認識很深遠的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兩個系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天分, 而是A組學生平均需要花費跟別組一樣多的時間來練習,才通過測驗。 A組學生唯一有的「天分」,就是「勤奮」,
Thumbnail
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天分, 而是A組學生平均需要花費跟別組一樣多的時間來練習,才通過測驗。 A組學生唯一有的「天分」,就是「勤奮」,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這是一篇分享樂器學習心得的文章,介紹瞭如何從音樂基礎學起,再提到如何在 YouTube 上找到節奏練習影片。文章中強調學習樂器需要耐心和時間,建議找一個好老師學習會比較快。
Thumbnail
這是一篇分享樂器學習心得的文章,介紹瞭如何從音樂基礎學起,再提到如何在 YouTube 上找到節奏練習影片。文章中強調學習樂器需要耐心和時間,建議找一個好老師學習會比較快。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初學樂器時的試煉,如何突破與學習樂器時遇到的困難。作者講述了從音樂基礎學習的重要性,並提到了一個Youtuber的節奏練習影片推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初學樂器時的試煉,如何突破與學習樂器時遇到的困難。作者講述了從音樂基礎學習的重要性,並提到了一個Youtuber的節奏練習影片推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