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的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昔日貧農果腹餐,翻身眾愛養生歡;
良田惡地皆繁衍,命韌綿延不畏難。

raw-image

心型翠綠或紫色的葉子繁衍整片田野,間或開出淺紫色喇叭狀的花,雖然不是很醒目,卻也清新可喜;地瓜在農業社會時,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種作物。
小時候家中養了幾隻豬,當然也難免要種上一整片的地瓜,採摘地瓜葉餵豬;看父母把採下來的地瓜葉紮成綑,插入兩頭削尖的竹子放在肩頭挑回家,才四、五歲的孩兒也想幫忙,得到的是兩小綑的地瓜葉,興高采烈的挑著,小小孩兒不懂生活的勞苦,也許只是當成遊戲吧!
早期很多窮苦人家吃不起白米只能出<番薯籤粥>,我家雖然不至於全部都吃地瓜,但也常在米飯或稀飯裡加些地瓜,面對黃澄澄一鍋飯,見不到幾粒白米,總是嚮往哪天能吃到滿滿的白米飯,從來都沒愛吃過地瓜。
至於地瓜葉我們不曾拿來吃,稱它為<豬菜>。想不到現今社會,不但是地瓜,連地瓜葉在市場一把把的賣,成了健康的養生菜,而且還不便宜,更發展出蜜番薯、烤番薯、地瓜球之類的甜點,也是很受歡迎,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有句俗諺說:「番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
是因為老一輩台灣人在遭受"異族"統治時,拿來比喻:不怕犧牲奉獻自己, 只希望子孫後代前仆後繼,繁衍壯大,又因為台灣的形狀很像番薯, 所以用番薯的繁衍,來激勵子孫要學習番薯的精神 ,說起來,聽到地瓜就覺得很本土味,其實它是外來種,而不是台灣本土原有的植物,很多人大概想不到吧?
已經許久沒吃過地瓜飯了,雖然仍然不愛吃它,只有記憶有一種白肉的地瓜,吃起來有鬆綿的口感,跟一般地瓜很不一樣,我就很愛吃,只是那好像很少見?
不論愛不愛吃,有時也會懷念起地瓜的滋味,那個快樂的挑著地瓜葉的時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風吹的沙龍
56會員
502內容數
短篇小說創作、雜想、散文、心情手札
風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1
惱人的東北季風   秋,深了 草枯葉黃畫出大地的顏色 海灘戲水人潮 遊客嬉鬧景象 都在吃完月餅之後 潛逃無蹤 機場安靜了,海暗沉寂了 耳邊只東北季風嘲弄的呼號  翻湧海浪阻斷出海的路 閑擱著,寂寞的漁網 機車歪斜掙扎前進 細沙撲臉生疼 片刻 眼鏡已灰濛  下不了田,出不了海 街坊啊!抓抓老鼠吧 (
Thumbnail
2021/10/21
惱人的東北季風   秋,深了 草枯葉黃畫出大地的顏色 海灘戲水人潮 遊客嬉鬧景象 都在吃完月餅之後 潛逃無蹤 機場安靜了,海暗沉寂了 耳邊只東北季風嘲弄的呼號  翻湧海浪阻斷出海的路 閑擱著,寂寞的漁網 機車歪斜掙扎前進 細沙撲臉生疼 片刻 眼鏡已灰濛  下不了田,出不了海 街坊啊!抓抓老鼠吧 (
Thumbnail
2021/09/24
龍舌蘭   為何你總是披甲帶刀 拒人於千里 卻又高傲的散發美麗 讓眾人遙觀 可望不可及 想接近你 卻讓眼淚揮灑不息  是龍~就該孤高冷絕 卻僅綻放雅潔的欣喜 烈陽無情海砂狂嘯 我必須迎擊 無意傷害你 只是~放送一次的美麗 我的生命將 走向永遠的孤寂  ********************  
Thumbnail
2021/09/24
龍舌蘭   為何你總是披甲帶刀 拒人於千里 卻又高傲的散發美麗 讓眾人遙觀 可望不可及 想接近你 卻讓眼淚揮灑不息  是龍~就該孤高冷絕 卻僅綻放雅潔的欣喜 烈陽無情海砂狂嘯 我必須迎擊 無意傷害你 只是~放送一次的美麗 我的生命將 走向永遠的孤寂  ********************  
Thumbnail
2021/09/15
上元喜慶笑呵呵,射虎花燈沸地鑼; 神廟乞龜歡節趣,映花銀月影婆娑。 說起來,在澎湖元宵節要比過年熱鬧得多,由於澎湖很多討海人看天吃飯,對於宗教信仰更是虔誠,在澎湖每個村莊都幾乎都兩間以上的廟宇,還有些小小的宮、祠之類的不計其數,我曾看過一些資料,單就望安一個離島有登記的廟宇就23間;澎湖縣廟宇的密
Thumbnail
2021/09/15
上元喜慶笑呵呵,射虎花燈沸地鑼; 神廟乞龜歡節趣,映花銀月影婆娑。 說起來,在澎湖元宵節要比過年熱鬧得多,由於澎湖很多討海人看天吃飯,對於宗教信仰更是虔誠,在澎湖每個村莊都幾乎都兩間以上的廟宇,還有些小小的宮、祠之類的不計其數,我曾看過一些資料,單就望安一個離島有登記的廟宇就23間;澎湖縣廟宇的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Thumbnail
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Thumbnail
曾幾何時,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地瓜粥竟然搖身一變,成為紳士淑女歌舞闌珊後的消夜點心。只是,盛在鏤金飾骨瓷碗中的熱粥,吃起來似乎少掉了那份童年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曾幾何時,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地瓜粥竟然搖身一變,成為紳士淑女歌舞闌珊後的消夜點心。只是,盛在鏤金飾骨瓷碗中的熱粥,吃起來似乎少掉了那份童年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走進掛著瓜子行招牌的小鎮店面,我們表明了來意,想拍攝有關瓜子的影片。老闆娘害羞的說,老闆剛好不在家,她則是不願上鏡頭的。不過小鎮人的熱情溫暖仍在,老闆娘親切的告訴我們好多關於瓜子製作的事。不多久,我只記得聽到一個大問題:「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在種植瓜子瓜了。」
Thumbnail
走進掛著瓜子行招牌的小鎮店面,我們表明了來意,想拍攝有關瓜子的影片。老闆娘害羞的說,老闆剛好不在家,她則是不願上鏡頭的。不過小鎮人的熱情溫暖仍在,老闆娘親切的告訴我們好多關於瓜子製作的事。不多久,我只記得聽到一個大問題:「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在種植瓜子瓜了。」
Thumbnail
我在雲林縣水林鄉出生長大,非常少人知道這個地方,因為這是雲林縣很鄉下的一個地方。但水林鄉出產的台農57號地瓜,卻是全台灣最好吃的!據說整個水林鄉的地瓜產量,占全國的10~12%。 這真是上帝很特別的恩賜。
Thumbnail
我在雲林縣水林鄉出生長大,非常少人知道這個地方,因為這是雲林縣很鄉下的一個地方。但水林鄉出產的台農57號地瓜,卻是全台灣最好吃的!據說整個水林鄉的地瓜產量,占全國的10~12%。 這真是上帝很特別的恩賜。
Thumbnail
街市菜攤見到久違的上海雞毛菜,12元一斤,欣然買下,五十年前的事浮現腦海。 那年上山下鄉赴東北,每年可以有幾個月在上海,享受「無人管束」的自由。城裡的日子,想到集體戶有幾分自留地,如果培植多種多樣的上海蔬菜改善生活該有多好!於是專程去郊區,採購了雞毛菜,黃瓜,南瓜,茄子,蠶豆,刀豆,扁豆,番茄,辣椒
Thumbnail
街市菜攤見到久違的上海雞毛菜,12元一斤,欣然買下,五十年前的事浮現腦海。 那年上山下鄉赴東北,每年可以有幾個月在上海,享受「無人管束」的自由。城裡的日子,想到集體戶有幾分自留地,如果培植多種多樣的上海蔬菜改善生活該有多好!於是專程去郊區,採購了雞毛菜,黃瓜,南瓜,茄子,蠶豆,刀豆,扁豆,番茄,辣椒
Thumbnail
你愛吃玉米嗎?玉米與稻米、小麥,並列為世界三大主食,原產於中美洲,16世紀時因為地理大發現而傳播到全世界。玉米在臺灣種植的歷史久遠,早年由南洋傳入,成為原住民的主食,有些部落至今還保留著祖先傳承下來的地方品系。 ​ ​
Thumbnail
你愛吃玉米嗎?玉米與稻米、小麥,並列為世界三大主食,原產於中美洲,16世紀時因為地理大發現而傳播到全世界。玉米在臺灣種植的歷史久遠,早年由南洋傳入,成為原住民的主食,有些部落至今還保留著祖先傳承下來的地方品系。 ​ ​
Thumbnail
昔日貧農果腹餐,翻身眾愛養生歡; 良田惡地皆繁衍,命韌綿延不畏難。 心型翠綠或紫色的葉子繁衍整片田野,間或開出淺紫色喇叭狀的花,雖然不是很醒目,卻也清新可喜;地瓜在農業社會時,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種作物。 小時候家中養了幾隻豬,當然也難免要種上一整片的地瓜,採摘地瓜葉餵豬;看父母把採下來的地瓜葉紮成
Thumbnail
昔日貧農果腹餐,翻身眾愛養生歡; 良田惡地皆繁衍,命韌綿延不畏難。 心型翠綠或紫色的葉子繁衍整片田野,間或開出淺紫色喇叭狀的花,雖然不是很醒目,卻也清新可喜;地瓜在農業社會時,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種作物。 小時候家中養了幾隻豬,當然也難免要種上一整片的地瓜,採摘地瓜葉餵豬;看父母把採下來的地瓜葉紮成
Thumbnail
貢寮味於台灣的東北角,東瀕太平洋,西鄰雙溪區。說到貢寮的美食,腦中浮現九孔、海菜與小卷;這些讓貢寮人引以為傲的特產,當地居民卻不常吃…
Thumbnail
貢寮味於台灣的東北角,東瀕太平洋,西鄰雙溪區。說到貢寮的美食,腦中浮現九孔、海菜與小卷;這些讓貢寮人引以為傲的特產,當地居民卻不常吃…
Thumbnail
月初應芬之邀到彰化大城挖的地瓜還有,甜甜的地瓜粥是女兒喜歡的,以虔敬的心情洗淨地瓜削皮切條,農事不容易呀,大城鄉冬天的風跟颱風一樣,我們費了二個多鐘頭,才拔好挖出兩畦,我是腰痠腿軟,還被土中冒出的蜈蚣嚇到尖叫
Thumbnail
月初應芬之邀到彰化大城挖的地瓜還有,甜甜的地瓜粥是女兒喜歡的,以虔敬的心情洗淨地瓜削皮切條,農事不容易呀,大城鄉冬天的風跟颱風一樣,我們費了二個多鐘頭,才拔好挖出兩畦,我是腰痠腿軟,還被土中冒出的蜈蚣嚇到尖叫
Thumbnail
   我在國語日報的專欄「原來作物有故事」要出版了!從2016年九月開始,大家跟著我,從小米一路看下來,不但認識了三四十種作物,也了解到它們背後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很棒呢? 想要有這個專欄、甚至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植物社會史過去只有歐美版本,讓我想寫一個屬於臺灣人的版本。
Thumbnail
   我在國語日報的專欄「原來作物有故事」要出版了!從2016年九月開始,大家跟著我,從小米一路看下來,不但認識了三四十種作物,也了解到它們背後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很棒呢? 想要有這個專欄、甚至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植物社會史過去只有歐美版本,讓我想寫一個屬於臺灣人的版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