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週記】2024年4月的第2週(下):增加新夥伴,甜玉米與等待23年的菜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今年自己來種玉米吧!

今年本來怕阿媽種太多東西會太累,打算不種玉米了,但阿媽說玉米很好顧,似乎很想種的樣子,所以就變成年輕人們負責種,阿媽幫忙顧一下,希望不會給阿媽太多負擔。(自己的幸福自己創造!)

嬸嬸買來的黃玉米的籽,粉紅色的部分據說是藥,讓玉米比較不會生病

嬸嬸買來的黃玉米的籽,粉紅色的部分據說是藥,讓玉米比較不會生病

玉米依照口感有分甜玉米、Q玉米,幫忙買籽的嬸嬸問大家喜歡吃甜的還是Q的,大家都說喜歡Q的,只有我說「甜的煮湯也滿好吃的呀」,所以我就順理成章的變成甜玉米種植擔當了(Q玉米由嬸嬸負責)。

raw-image

玉米很容易混種,因此不同種的甜玉米和Q玉米不能種得太靠近。我們將甜玉米也分成兩批,相隔幾天種,這樣就可以輪流收成,不會一下要採收一大堆,一下子又沒有。

我們分別在禮拜三、禮拜日種下。種植方式是整好地之後挖兩條溝,種子相隔30~50公分種下一顆,按進土裡。再撒上一層有機肥就完成了。

和其他菜不同的是,種完之後不需要把土蓋回,而是留下兩條溝。阿媽說因為玉米長得很高大容易倒,所以等玉米發芽長高,再一邊把土慢慢蓋回,這樣靠近根部的地方就會有土支撐。

禮拜日因為有了43號肥料,因此在挖好溝之後多了一個步驟:撒上43號肥料,用鋤頭稍微和土混合拌一下。接著一樣播種、蓋上一層有機肥。阿媽說已經種好的那畦,就等它發芽再追加肥料就可以了。

解除封印的23年菜瓜種子

還記得一個月前說要來種菜時,阿媽從冰箱翻出一包寫著「90年」的種子。如果是指民國90年的話,就是已經封印超過23年的種子了。

如果經過這樣漫長的等待還可以發芽的話,種子的生命力也太不可思議了。阿媽(不怎麼抱希望的)把它們種進土裡,然而過了一個多禮拜,別袋種子的南瓜都開始發芽時,它們似乎都沒有動靜。

然而正當我們都差不多放棄,開始忙著種別的東西(小黃瓜和南瓜)的時候,種子就悄悄地發芽了!

種下種子後過了一個月的模樣

種下種子後過了一個月的模樣

又過了一兩週後,種子順利的成長到足夠大,阿媽便將它們移植到田裡。其中好幾株是菜瓜,就種在以前已經搭好的瓜棚旁邊。阿媽種完之後還剩下兩株,一直被放置在門口沒有人理。我問阿媽那兩株菜瓜要怎麼辦呢,阿嬤說可能就丟掉吧。

欸!?等待23年好不容易發芽的種子,丟掉也太可惜了吧。而且我很喜歡吃菜瓜,書上也沒有教菜瓜的種法,所以特別想跟阿媽學種。教練我想種菜瓜啊!

由於我時不時向阿媽表達我很想種菜瓜的心情,阿媽就默默的幫我想辦法,最後幫我相中了一塊地,附近有水(阿媽說有水的話菜瓜會長得很好),而且之後搭瓜棚應該也不會太麻煩,真的是太感謝阿媽了。於是我們就趕緊來種了!

種植方式是先將草去除,用鋤頭把土翻鬆,在土上撒一點43號肥料,鋤一鋤稍微與土混合。挖一個坑,放一點有機肥,把菜苗放入,土蓋回去就完成了(後來我又割了一點草,覆蓋在周圍)。

這禮拜增添了許多新夥伴,在我不在的時候,阿媽也默默種了很多東西。在小黃瓜的周圍還新增了秋葵、空心菜等。雖然不是「我的」菜們,不過它們在我(有回去澆水時)的澆水範圍內,所以大概會像是鄰居小孩一樣看顧一下它們,或許也會更新一下它們的近況吧。感覺整塊田地越來越熱鬧了!








avatar-img
6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言函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週最初遭遇鋒面所以停工,涼涼的下雨天,坐在客廳聽阿媽說以前的故事。到了週末天氣卻變得無比晴朗,氣溫高達三十度,我們像平常一樣下午兩點出發,沒多久就已經汗流浹背。所謂春天,其實就是冬天夏天交互著來吧?每次到田裡,我都會先去看小黃瓜,因特別悉心照料之外,每次看都發現它又長大了好多,讓人特別有成就感。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四月的第一個禮拜三,我坐在客廳沙發跟阿媽聊天。阿媽問這幾天會不會下雨,我看了看手機上的氣象預報顯示陰天,也沒有寫降雨機率,就說「好像不會耶」。阿媽說清明這幾天如果沒雨,今年就會是不太下雨,可能有旱災的一年喔。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山藥是我們家每年都會吃的食材,春天的時候種下,秋冬的時候收成,剛好在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吃熱呼呼的山藥雞湯或排骨湯。不過今年因為停工了幾個月沒去田裡,到了三月才收成,阿媽一直很擔心會不好吃了。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這週最初遭遇鋒面所以停工,涼涼的下雨天,坐在客廳聽阿媽說以前的故事。到了週末天氣卻變得無比晴朗,氣溫高達三十度,我們像平常一樣下午兩點出發,沒多久就已經汗流浹背。所謂春天,其實就是冬天夏天交互著來吧?每次到田裡,我都會先去看小黃瓜,因特別悉心照料之外,每次看都發現它又長大了好多,讓人特別有成就感。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四月的第一個禮拜三,我坐在客廳沙發跟阿媽聊天。阿媽問這幾天會不會下雨,我看了看手機上的氣象預報顯示陰天,也沒有寫降雨機率,就說「好像不會耶」。阿媽說清明這幾天如果沒雨,今年就會是不太下雨,可能有旱災的一年喔。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山藥是我們家每年都會吃的食材,春天的時候種下,秋冬的時候收成,剛好在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吃熱呼呼的山藥雞湯或排骨湯。不過今年因為停工了幾個月沒去田裡,到了三月才收成,阿媽一直很擔心會不好吃了。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六月芒種節氣,「 安苗」任務跟著指令「走節氣」的意識。 看著種子發芽的孩子們,應該很開心吧~ 而看著孩子很開心的爸爸媽媽,一定更開心。 在節氣任務裏,挑戰了許多行動。 走出門買豆苗,準備容器把豆苗種下去, 看似簡單,不過就是個種綠豆, 但這行動是生活中多出來的小事, 要做小事,得要有特
Thumbnail
愈接近端午節,天氣愈來愈熱,正中午面對熱騰騰的午餐,常常會覺得食慾不振,這時就需要一道健康又爽口的開胃菜,剛好手邊有婆婆自己種的青木瓜,打算自製青木瓜涼拌百香果。 作法不難,但青木瓜切薄片費工,殺青也需要等待時間,我就邊作邊寫方格子,來打發無聊。 作法: 1.青木瓜清洗、削皮、切成薄片
天台上,又多了新成員~四季豆。 應該是種對了月份,發芽到長成豆莢,好像才2個月左右。本來對四季豆沒什麼期待,沒想到,竟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大豐收。 以前種些花花草草,倒是沒有什麼感覺。現在種種蔬果,每天看着它成長,等著它開花,等著它結果,那個感覺真的不一樣。到了可以收成的那一個時刻,哇!心情一整個舒
Thumbnail
0419:甘蔗雞燜筍絲、蒜香肉燥四季豆、香煸小黃瓜、水煮蛋 前一天先備料 甘蔗雞(我買元榆牧場甘蔗雞)、半顆洋蔥 公婆愛心滷肉 牛小排 蔥花與香菜 蒸雞蛋 四季豆洗淨瀝乾,切段 -----------------------------------------------------
Thumbnail
周末,煮了絲瓜枸杞蛋花湯,配著包子,就是一頓餐點。 絲瓜是娘家媽媽很喜歡的食物,中年之後,也成為我簡單料理的主菜之一,加了枸杞與蛋花,女兒的接受度就提高了。 與女兒一起用餐時,總會聊聊生活的經驗與觀點。等女兒上了大學之後,課業不會是生活唯一重心,最近看的台劇《此時此刻》,變成我們愛情話題的來源。
Thumbnail
媽媽:「寶貝,這是什麼?」       兒子:「玉米!」       媽媽:「這是茄子。寶貝,那是什麼?」母親笑著問。       兒子:「玉米!」       媽媽:「那是陽傘。寶貝,鞦韆旁邊的是什麼?」媽媽溫柔地問。       兒子:「玉米。」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過年必備的長年菜 我們這裡的長年菜是刈菜 看過淑女養成記的年夜飯 當時覺得納悶,怎麼會用菠菜代替呢? 後來看到很多網友討論,才知道 原來南部的長年菜是菠菜 早早就跟綠手指好友預定好 要留一顆刈菜給我 今天要去採回來準備 只帶著一咖菜籃子就出發了 到了菜園熱情的好友一直問:
Thumbnail
每年的初二,我都陪媽媽回孃家,期待著在餐桌上看到新的菜色。即使有些菜餚不是我喜歡吃的,但看著媽媽和阿罵一起做菜,再享用阿罵親手做的菜餚時,她們臉上的開心表情讓我也覺得菜好吃起來了。
Thumbnail
六月芒種節氣,「 安苗」任務跟著指令「走節氣」的意識。 看著種子發芽的孩子們,應該很開心吧~ 而看著孩子很開心的爸爸媽媽,一定更開心。 在節氣任務裏,挑戰了許多行動。 走出門買豆苗,準備容器把豆苗種下去, 看似簡單,不過就是個種綠豆, 但這行動是生活中多出來的小事, 要做小事,得要有特
Thumbnail
愈接近端午節,天氣愈來愈熱,正中午面對熱騰騰的午餐,常常會覺得食慾不振,這時就需要一道健康又爽口的開胃菜,剛好手邊有婆婆自己種的青木瓜,打算自製青木瓜涼拌百香果。 作法不難,但青木瓜切薄片費工,殺青也需要等待時間,我就邊作邊寫方格子,來打發無聊。 作法: 1.青木瓜清洗、削皮、切成薄片
天台上,又多了新成員~四季豆。 應該是種對了月份,發芽到長成豆莢,好像才2個月左右。本來對四季豆沒什麼期待,沒想到,竟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大豐收。 以前種些花花草草,倒是沒有什麼感覺。現在種種蔬果,每天看着它成長,等著它開花,等著它結果,那個感覺真的不一樣。到了可以收成的那一個時刻,哇!心情一整個舒
Thumbnail
0419:甘蔗雞燜筍絲、蒜香肉燥四季豆、香煸小黃瓜、水煮蛋 前一天先備料 甘蔗雞(我買元榆牧場甘蔗雞)、半顆洋蔥 公婆愛心滷肉 牛小排 蔥花與香菜 蒸雞蛋 四季豆洗淨瀝乾,切段 -----------------------------------------------------
Thumbnail
周末,煮了絲瓜枸杞蛋花湯,配著包子,就是一頓餐點。 絲瓜是娘家媽媽很喜歡的食物,中年之後,也成為我簡單料理的主菜之一,加了枸杞與蛋花,女兒的接受度就提高了。 與女兒一起用餐時,總會聊聊生活的經驗與觀點。等女兒上了大學之後,課業不會是生活唯一重心,最近看的台劇《此時此刻》,變成我們愛情話題的來源。
Thumbnail
媽媽:「寶貝,這是什麼?」       兒子:「玉米!」       媽媽:「這是茄子。寶貝,那是什麼?」母親笑著問。       兒子:「玉米!」       媽媽:「那是陽傘。寶貝,鞦韆旁邊的是什麼?」媽媽溫柔地問。       兒子:「玉米。」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過年必備的長年菜 我們這裡的長年菜是刈菜 看過淑女養成記的年夜飯 當時覺得納悶,怎麼會用菠菜代替呢? 後來看到很多網友討論,才知道 原來南部的長年菜是菠菜 早早就跟綠手指好友預定好 要留一顆刈菜給我 今天要去採回來準備 只帶著一咖菜籃子就出發了 到了菜園熱情的好友一直問:
Thumbnail
每年的初二,我都陪媽媽回孃家,期待著在餐桌上看到新的菜色。即使有些菜餚不是我喜歡吃的,但看著媽媽和阿罵一起做菜,再享用阿罵親手做的菜餚時,她們臉上的開心表情讓我也覺得菜好吃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