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中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endy Novantino on Unsplash
是人,都會恐慌,但怎麼樣的恐慌心理造成了這次社會的動盪不安?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廣泛定義就是成為這個階段下沒有生活物資以及染上疾病的潛伏受害者。這個「詞」很容易氾濫使用,我當然也是受害者,是被別人影響下的受害者,我該怪別人嗎?別人會道歉嗎?是哪一個?還是我們只是有錯在先,也不在第一時間承認?
人心就是這樣,若你真的看到了恐慌,看到了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就應該想起我們在群聚之間的感染力有多麽恐怖,宛如看到了喪屍出沒,一點也不誇張,我還跟同事半開玩笑地說,我們到底是怎麼樣的心理?一跟風,沒完沒了?蛋塔熱之後還不夠,在從眾效應下的確有相當大的感染規模。
實驗證明了這點,的確,多次研究中,從眾造成了反從眾的效應也跟著上演,因為我們是社會性的影響,因為恐慌而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無辜」人,更容易把氣怪罪於他人,讓自己得到這樣的苦果。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現在是關鍵時期,套一句陳時中衛福部長的話,我們所看到人心是怎麼樣,一個「疾病」就可以看透人心。
我不擔心嗎?擔心有何用?我沒有做好準備嗎?當然有,但沒有人心冷靜準備來得妥當。請你真正靜下心來想想人類行為的我們,是怎麼樣應對這樣的「災情」的?當桃園機場要應付宛如逃難潮的台灣國人時,我們還在當酸民們,說這不是要我們先送死嗎?館長毫不諱言地表白了這個意思。誰是酸民,誰有言論自由,我當然沒有意見。但——說真的,你有言論自由的那個同時,就更容易沒有思考最深的反思去想我們現在的行為。
他們當然說得對,我是說酸民,他們認為應該先把這些沒有出國的台灣民眾先保護好,隔離國外回國的國人。他們也認為早就應該先「鎖國」,以免有更多人「回來」,他們的意見言之正確,因為就保守派的想法是沒錯,我們要保護好自己才行,才能照顧別人。保守的心理就是護著自己的本質,才能在一個圈子裡照顧同樣的「人們」。但以自由派的心理來看,我們確實應該讓他們回國,畢竟是中華民國國籍的民眾,為何要拒絕?結果上演著確診的記者會,你說要怪誰?他們?我們?還是每一個人?
一定怪某一個出氣的對象嗎?那真的很無辜。人就是有這種心理,當我們有錯時,很少第一時間承認「我錯了!」,反而想找一個理由說服他人這樣的觀點沒有錯,更站得住腳,所謂的歸因謬誤,有一個很奇怪的論點就是為何要歸因出一個很「正確」的理由,即使那並非「絕對」正確?
得饒人處且饒人,看來很難做到這點。人有缺點,人有很多可以找到正確的理由,我相信那是真的,心理學家也證實,我們有太多可以牽強連線的理由去證明「錯不在我」。其實,我不知道,酸民當然也是正確,沒有人會質疑你非不正確,你總是會說「這樣錯了嗎」?但我真的不知道,所謂對錯,更容易強調這樣的對錯。我也常在「對與錯」中提到這幾點,但現在呢?我們不但理由很充分,還很正確。
當酸民很簡單,只有反諷的語氣,以及帶有一個抱怨的口氣幾乎就像酸民。每次看到很多新聞,我都忍不住想要酸上幾句,因為我講的是我碰上的事實例子,但不能代表任何人,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只要口吻是這樣,你就是這樣的人。
你當然沒有想過這點,我當然也是,要維持正能量,相信真的會更好,更要接受批評與指教,長期下來並不容易,因為人有相當情緒,可是當我們能夠思考這其中,或許會覺得不是不顯重要,而是重要的點沒有寫進每一個人想聽的話裡。
Andy Beales on Unsplash
這個女生想的與那個女生想的當然不一樣,雖然都是女性,;同樣的,男性在女性應該要怎麼思考,不只是因為需要性別思考轉換,更要在思考之間去了解意思之間的段落,與性別之外的詮釋,畢竟,同性也有不一樣的思考話題與方式,也同樣的,同卵雙胞胎之後的思考也隨著環境逐漸拉大彼此的看法,甚至可能有反差。
你可能沒有想到這點,人之間的我們,對於現在的社會影響是在不知覺之間的。酸民會認為你沒有去搶,是「奇怪」的,但我們不去認真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只是不斷擴張我們的生活方式,就算沒有吃過的餐廳好像就落伍或不對勁,但我的確沒吃過,原因之一是價格,之二則是沒有真正的時間可以去,之三是沒有朋友願意去。
但我羨慕嗎?一點也不。我也不嫉妒,因為就算沒有吃過新開幕的餐廳或是新奇的食物,不代表我就是菊外人,也同樣的,在一個我們要有的範圍中,就算是生活用品,好像就是要有一著盲從的跟風走向才行,這的確是盲從,我們也很難真正思考自己需要什麼,反正現在有的是時間,反正價格也不貴,反正可以搶到便宜,反正說不定有機會,反正只要有任何可能,社會人幾乎會參與,這是多數社會上的集中需要,就真正來看,會有恐慌心理,還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我唯一會有恐慌心態,不是擔心買不到,而是突然擔心我的信用卡或是錢包之類不翼而飛,我還發生過兩次,最後都學到教訓,因此,我的「恐慌症」發作,一定是擔心這又再犯,否則,很少擔心什麼。
人呢?很難說。恐慌,是一種預期心理,所以要趁早出手,以免錯失了機會。心理學家面對這類的恐慌,唯一的解釋「冷靜」下來,但那些民眾說:「誰理你啊!」因為搶不到比失去更扼腕,所以更要「用力」去搶糧,搶食,搶物資。這時候,沒有人肯願意思考這其中,因為當我們沒有得到,人心理會有一種預期作用告訴自己,這是「必須」的,更容易歸因謬誤,將錯怪罪於自己沒有得到一種回報。
你更有理由,調整自己的認知失調,相信是自己的原因,也可能無預警去怪罪他人讓自己沒有買到自己想要的。因此,更容易把錯分得更加清楚透明,誰都知道是誰的錯?「喔!是你慢了一步,也或者是別人害你摔倒,或是樓梯間還是電梯故障讓你沒有買到。」你都有千千百百的理由可以把你給說服,總之,給自己理由很容易,因為大腦就是這麼容易解釋,你與易於相信,但你沒有反覆思考這其中,是你真的想要,還是你真的很需要?
越是相信,就越是更容易集中,就沒有辦法擺脫,就更難冷靜下來,思考這之外。
這兩者實在太薄弱,很難說服你。因為你更有理由說服各種千百理由把優點說成缺點,也或者你可以提出比優點還多的缺點,你就更容易迎向新歡,拋棄舊愛。你既然沒有想到,別人也當然沒有替你把關的權利,你家人可能提出讓你打消的念頭,但你更有理由說服你是真的需要,而非想要。因此,只要你這點沒搞懂,就很難說服一個理由讓你做到,你是真的很有需要的感受勝於想要的念頭。
恐慌是由於自己沒有跟上該有的那種想法造成,就像自己會容易失去那樣的緊張感,在你的大腦中不斷催促你趕快買,趕快跟上。只要預期的心態沒有去改變,去意識到,我們就會跟著那種跟風的心理,冥冥作祟。大腦的潛意識在你最深層中向你解釋一切,我們會給自己很好的理由去相信那真的是所有,就像我們的觀念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這當然很正確,卻也很反諷,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在強調沒有把物資捐給其他國民時被罵臭頭的原因,先不管發生疫情的最先國家是哪一個,我們會更有理由去相信該做什麼,這也是很難改變的事實,因為證據擺在眼前,你怎麼可能先於以否認?
你真的沒有意識到這點,是吧?就更容易掉進陷阱裡,就可以把你帶入你認為的心態範圍中,越是相信,就越是更容易集中,就沒有辦法擺脫,就更難冷靜下來,思考這之外。同事說我太鑽牛角尖也有同工之妙,就很難相信那是真的所有。
很難做到吧?人的意識就很難真的想到什麼,不意外的就是自己的那種心理心態貫穿彼此的認為想法。應該要救他國民眾,還是自己人,往往就是電車難題的其中一種,你或許認為很簡單,只要傷亡就少就行了!但後來真的去相信這其中,你就陷入死胡同當中。恐慌,就是恐懼加上一種慌張上的心理在大腦一直告訴你要跟著某種「應該」跟上的心態腳步,社會很容易如此,你明明不要,但被人半推半就的心理,你就不自覺往前走。
這就是恐慌效果的擴大,宛如擴音機的放大效果讓你不想聽到也難,不主動也難。沒有人怪你,但你很容易怪罪於你自己,或是找一個理由去相信非要這麼做。保守派的信徒們,更容易被外部一種信念,以及一種自己的主張作為相信自己才是正確的理由,自己有主張,沒有人怪你,只是你把自己的信念,或是某種應該存在的信念放在那邊,就讓你相信你是那種所有應該得到的絕佳存在感。
誰之過?你啊!也是別人,你有千百理由可以找,可以編,可以去無邊去製造一個出來,但也可能把別人帶進來,成為是你存在的理由,而加以否決掉。為什麼會恐慌?不是我們去相信,去說服自己的某種引導結果嗎?或者這不是因果,而是層層影響下的環節所牽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3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K. Mitch Hodge on Unsplash 想像你是在什麼樣的情境看到什麼樣的環境,人是被環境所影響,想像你是電影裡的那個角色,不管是不是主角,還是配角,或者根本只是走過螢幕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你可能都沒有想過人之間的心境是怎麼樣?在流行病學的領域中,在公共衛生的領域中,維持手部清潔
ROBIN WORRALL on Unsplash 我看著我眼前的那些人,我只是觀望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怎麼說話。突然,我的同事轉過頭來說:「我們就是離不開手機,是吧?」我點點頭,沒多說什麼,在等待的時刻,看著我們眼前的那群人,全都看著手機,還真是有一種錯覺。 隔天,看看捷運電車裡的那群人,我們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NeONBRAND null on Unsplash 有人很關心我的感情狀況——我的同事,我的家人,甚至是第一次見面的人,不管認識與否,總是會問我,「你有女朋友嗎?」我一直說沒有,他們就會接連問,「為何不交一個女朋友呢?」我總是回答,「我很想,但沒辦法。」 我聯誼過,與女生聊天也沒問題,但是就是
Caroline Veronez on Unsplash 看著自己的成就,不免悲觀。然後看著自己的粉絲團,更是不敢想像,有人說,你應該加強這一塊,我說,我試過,但達到目標了!卻也失去了「自我」對於本質上的投注。我到底想要什麼?就如同很「官方」的答案:世界和平,正確來說是「世界平衡」。當然,很難達到
Victor Rodvang on Unsplash 看電視節目比賽是為了得到「金曲獎」,不禁讓我莞爾一笑。而不管電視節目是「綜藝類型」,抑或是「真的」比賽的等級,我都不在乎。因為如果說唱歌是為了拿一座葛萊美獎,而演戲是為了拿一座金球獎或是奧斯卡金像獎,那麼你就是為獎項而活的人們。 這樣好嗎?我
K. Mitch Hodge on Unsplash 想像你是在什麼樣的情境看到什麼樣的環境,人是被環境所影響,想像你是電影裡的那個角色,不管是不是主角,還是配角,或者根本只是走過螢幕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你可能都沒有想過人之間的心境是怎麼樣?在流行病學的領域中,在公共衛生的領域中,維持手部清潔
ROBIN WORRALL on Unsplash 我看著我眼前的那些人,我只是觀望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怎麼說話。突然,我的同事轉過頭來說:「我們就是離不開手機,是吧?」我點點頭,沒多說什麼,在等待的時刻,看著我們眼前的那群人,全都看著手機,還真是有一種錯覺。 隔天,看看捷運電車裡的那群人,我們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NeONBRAND null on Unsplash 有人很關心我的感情狀況——我的同事,我的家人,甚至是第一次見面的人,不管認識與否,總是會問我,「你有女朋友嗎?」我一直說沒有,他們就會接連問,「為何不交一個女朋友呢?」我總是回答,「我很想,但沒辦法。」 我聯誼過,與女生聊天也沒問題,但是就是
Caroline Veronez on Unsplash 看著自己的成就,不免悲觀。然後看著自己的粉絲團,更是不敢想像,有人說,你應該加強這一塊,我說,我試過,但達到目標了!卻也失去了「自我」對於本質上的投注。我到底想要什麼?就如同很「官方」的答案:世界和平,正確來說是「世界平衡」。當然,很難達到
Victor Rodvang on Unsplash 看電視節目比賽是為了得到「金曲獎」,不禁讓我莞爾一笑。而不管電視節目是「綜藝類型」,抑或是「真的」比賽的等級,我都不在乎。因為如果說唱歌是為了拿一座葛萊美獎,而演戲是為了拿一座金球獎或是奧斯卡金像獎,那麼你就是為獎項而活的人們。 這樣好嗎?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人們驚慌失措的反應,再次地讓人魔們確認他們的權力地位。為什麼你那麼害怕我?當然是因為我令人害怕、我的權力就在於我能令你產生恐懼。媒體一再對他們妖魔化的描述,都讓那些魯蛇們看到,只有透過無殺別殺人,他們才能進入那不凡的人魔世界裡。 媒體的嗜血的報導、讀者的驚惶地胡亂指責,都在鼓勵無差別的殺人行為。
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下,許多人會經歷恐慌情緒。恐慌是一種無來由的巨大壓力,常常因對外界環境過於敏感而引發的不安。然而,學會安於當下,專注於當下,警覺到自己正在恐慌,才能有效地讓自己冷靜下來。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面對和管理恐慌情緒,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在面對恐慌時保持冷靜。 恐慌的本質與來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下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内容,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影响我们选择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微妙而根深蒂固的,有可能在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生活。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谈谈吧! 鸵鸟效应 这指的是忽视负面信息或反馈的倾向,类似于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这可能表现为一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對於跟他人接觸或社交行為感到恐懼。 你是社恐人嗎? 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嗎? 在自媒體的充斥下 很多人躲在網路的背後 有些人很活躍有些人很潛水 真實生活中是和網路相同tone調的人嗎? 也或許因為這樣社交恐懼越來越多 越來越害怕和真實的人說話 也越來越不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生而為人,有恐懼和焦慮是正常的。 因為,我們的色身太脆弱,慾望和妄想卻太多。 因為,我們有杏仁核和邊緣系統。 因為,為了求生,我們需要靠恐懼和焦慮,來解決問題,來突破現實上的困境。 然而,邪魔眾生卻在我們的靈識參數動了手腳,讓我們的恐懼和煩惱,也變成是一種癮頭,一種迴路,讓我們習慣性地在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恐慌是一種強烈恐懼的感受,害怕且慌張。與一般害怕、恐懼不同的是,感到害怕、恐懼時,我們的壓力與情緒對象是很明確的,但恐慌出現時,我們卻更多的是感受到恐懼本身,我們會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喘不過氣、梗塞作嘔感、暈眩、窒息感、發抖等等這類的感覺......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人們驚慌失措的反應,再次地讓人魔們確認他們的權力地位。為什麼你那麼害怕我?當然是因為我令人害怕、我的權力就在於我能令你產生恐懼。媒體一再對他們妖魔化的描述,都讓那些魯蛇們看到,只有透過無殺別殺人,他們才能進入那不凡的人魔世界裡。 媒體的嗜血的報導、讀者的驚惶地胡亂指責,都在鼓勵無差別的殺人行為。
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下,許多人會經歷恐慌情緒。恐慌是一種無來由的巨大壓力,常常因對外界環境過於敏感而引發的不安。然而,學會安於當下,專注於當下,警覺到自己正在恐慌,才能有效地讓自己冷靜下來。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面對和管理恐慌情緒,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在面對恐慌時保持冷靜。 恐慌的本質與來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下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内容,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影响我们选择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微妙而根深蒂固的,有可能在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生活。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谈谈吧! 鸵鸟效应 这指的是忽视负面信息或反馈的倾向,类似于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这可能表现为一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對於跟他人接觸或社交行為感到恐懼。 你是社恐人嗎? 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嗎? 在自媒體的充斥下 很多人躲在網路的背後 有些人很活躍有些人很潛水 真實生活中是和網路相同tone調的人嗎? 也或許因為這樣社交恐懼越來越多 越來越害怕和真實的人說話 也越來越不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生而為人,有恐懼和焦慮是正常的。 因為,我們的色身太脆弱,慾望和妄想卻太多。 因為,我們有杏仁核和邊緣系統。 因為,為了求生,我們需要靠恐懼和焦慮,來解決問題,來突破現實上的困境。 然而,邪魔眾生卻在我們的靈識參數動了手腳,讓我們的恐懼和煩惱,也變成是一種癮頭,一種迴路,讓我們習慣性地在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恐慌是一種強烈恐懼的感受,害怕且慌張。與一般害怕、恐懼不同的是,感到害怕、恐懼時,我們的壓力與情緒對象是很明確的,但恐慌出現時,我們卻更多的是感受到恐懼本身,我們會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喘不過氣、梗塞作嘔感、暈眩、窒息感、發抖等等這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