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看情緒—從媽媽的身上看到自己(三)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註:
1.從生活瑣事的敘述中了解情緒,才不會被情緒帶著走。
2.【 】內,有數字的是寫過的,聯結在下面,可以點進去看看說明;沒有數字的是還沒寫到的。

註:「同」是我和媽媽相同的,「不同」是我和她不同的地方
●眼睛、注意力都在看別人
看別人很清楚,都不看自己。
她住在台北小弟家時,跟我說,小弟的小孩回家都沒有先洗手。她的眼睛一直在注意人家的一舉一動。
「他好可憐喔!」「他做了什麼—」「他什麼沒做—」......,對別人的事她都看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她休息了很久沒運動,第一次出去走路時,腳磨破皮自己不知道,回來才發現,又幾個月不能出去走。我去新竹看她,她說:「我綁了護腰,拿了拐杖,想說我以前都走10圈,今天也要走10圈。」走社區的籃球場。我在想要怎麼說,她才聽得懂?
「如果有家人半年、一年沒走了,他今天要出去走路,妳會跟他說什麼?」我靈機一動。
「『你已經很久沒走了,第一次走,不要走太多。』」她回答地很流利。
「是啊!妳會對人家說,不會對自己說。妳那麼久沒走了,第一次走,還是要跟以前一樣走10圈,太多了。而且,腳磨破皮,走的時候應該就有感覺,可以馬上停止,但妳沒感覺,回來發現時,已經破比較大片了。」
同:我以前是這樣,都在注意別人,隨時在準備要做出「正確」的反應。終於明白,為什麼對於以前別人說的話會記得那麼清楚?因為很注意在聽,在記啊!(苦笑)
不同:這幾年已經在學習好好照顧自己了,而且將自己管好就好。
【看得到別人的好,看不到自己的好】
●人家的回答,她都要問很多次,好像不相信似的;也可能是仔細,要再三確認
回答媽媽的問題好累,她都要問很多遍,加上她自己也覆述多遍。不知道她是不相信,或是要再三確認,免得弄錯。
所以,有些事情(她沒聽過的)也懶得跟她說,因為要說很多遍,她又不一定聽得懂,聽得進去,沒有急需的話,就不說了。
同:我搭車時,車票上寫的,時刻表等都要看很多次。
不同:對於人家的回答,我會注意聽,不會問很多次。
以前,用電話回答人家的問題時,她問了3遍,我回答3次,第3次說完後,她說:「等一下,我拿筆寫下來。」蛤?她前面沒寫喔!想用腦袋記,後來發現還是不行,得要用筆寫下來才行,結果我又要再說一次讓她記。
——寫完上面這個「以前」的經驗,我想到了,媽媽因為沒用筆寫下來,所以要再三用嘴巴確認,等於幫她將回答背起來,天啊!
●要特權,從來不照排隊來。
不管是看病或辦事,都要找舅舅或爸爸托人,要求比較「好」的待遇,好像照排隊,就會被分到「不好」的似的,而且會比較慢。
比如要去榮總看病,我得事先去找某護理師幫忙掛號(以前還沒電腦化時),先給她掛號證。當天陪媽媽到了門診現場,也先去找她,她帶我們進去,反正她們有方法,讓我媽先看。
如果門診時,醫生說要排檢查,到了檢查的部門,櫃台說要哪一天才行,她會唉說她年紀大,不舒服,住得遠......,請她排早一點?人家就給她排近一點的日子,甚至當天檢查(以前醫院的檢查都不會當天,要再來一趟)。
如果是表妹工作的放射科,表妹幫她排中午休息時間的20分鐘,請同事插進去做,或她自己照。
以前住楊梅時,有一次颱風過後,隔壁有小貨車的哥哥在招鄰居們去石門水庫看放水,每個人收一點車錢,我和媽媽去了。
上車時,她說她會暈車,要坐前面,說我也會暈車(拉我一起),司機哥哥的女友趕快從副駕座下來,到後面去(貨車的那個位置可以坐2個人)。
下車後,媽媽又跟我唸說:「不好意思,害他女朋友不能坐前面。」這是什麼意思?要佔好位子,又要不好意思,害我好玩的心情都沒有了。回程時,我說我還好,將他女朋友拉到前面去坐。
同:小時候,在鄉下地方的生活上有些小特權,這是人家給我的,不是我要求的;在學校,因為成績好,又乖,會幫老師做事,應該也有一些特權,至少是免於被惡劣對待的特權。
不同:我凡事都照規定來,不會要求特權,很不喜歡特權。
【情緒29—喜歡批評別人】覺得自己比較高級
●囤積
東西只有進來,不會出去。看她去丟垃圾時,我都覺得很神奇,還有她認為是「垃圾」的東西喔?所有用過的瓶罐,不論大小,連吃豆花的小湯匙也要洗乾淨,晾乾,收起來。家裏的後陽台堆满了瓶罐、盒子、塑膠袋,她的房間也是,什麼都有,廣告單都進了她的房間,說要寫字,客廳、餐廳的公共區域、櫥櫃也都有她的東西。
弟弟要去丟垃圾、回收,會被她叫住,檢查,有些再撿回來;大哥搬家時,她說去幫忙,然後揀了一堆大哥不要的東西回來。
同:我也很會收。上次搬家到新店大房子時,發現,家裏的東西百分之八十是不會用的,常用的只有桌上、枱面上的東西。家裏的櫃子數量少少的,但是裝箱時一箱滿了,再拿一個紙箱過來,東西一直裝不完,原來我很會收。
不同:搬到新店後,慢慢將一些東西丟掉或回收、在跳蚤市場賣掉。後來離家出走,分居,住所很變動,更是將東西減少到最簡單的數量。前年工作室開了收納課的前後,我才發現,我很會收資料,不管是紙本的,電腦裏的,只要收過的資料就不會丟,連各種人的聯絡方式都存著,覺察到這點時,花了一些時間,將資料丟掉、刪除、整理了一番。
後來發現,還有腦袋裏的,存了很多很多的思緒,然後用各種方法將它減少一點,免得占用太多的空間和能量。
【情緒28—擔心下一秒的變化】節約物資,囤積物品,是擔心有意外,缺物資。
【情緒10—仔細,未雨綢繆】「將來可能會用到」—是未雨綢繆
●話不直接說,繞了幾圈
她常說都沒有人跟她講話,她沒有獨居,都有家人同住,只要有家人回來,都是她在講話,怎麼沒人跟她講話呢?她不會講話後,我才想通,她有事都不會直接說,總要繞大圈子,而且繞了好幾圈,人家照她說的事情回答她,不是她要的答案,所以繼續說,重覆說,人家還是照字面回答,也不是她要的,就不斷說......
因為她沒有說她真正想說的話,所以她自己覺得她沒說什麼,沒人跟她講話—真是冤枉喔!那人家聽她講話,回應她的時間、力氣、感情算什麼呢?通通白費了,她自己也白費了,沒得到自己想要的。
偶而幾次,我靈機一動的回答,她愣住幾秒,然後說出她真正的話來,這個話題就不會再說了,當時我明白,是我「回答對了」,只是我好忙,哪有那麼多的心力去想她的九彎十八拐,天大的謎團呢?
她最好當<紅樓夢>裏的賈母,有那麼多人奉承她,猜她的意思,最會猜的人,地位最高,許多人巴著她,看她的意思走。喂!這是什麼年代了?
很多年前,我在成長班中說了一段和我媽的對話,老師說:「或許她覺得這麼說,比較有禮貌吧!」是喔!真的耶!那是她認為的禮貌和修養,我還要加一項:女人的謙卑,女人不可以直接說出她的意思—那是她的做法。
同:我這些年才知道,以前我很多話沒說,或是我說了,人家不理我,就算了。
不同:這幾年的療癒裏,很重要的一項是「將話說出來」。我和媽媽不同,以前,我不知道我可以說,其實說了也沒人理我—這是主要的原因。媽媽是自己選擇不直接說的,她在家裏最大,大家都要聽她的,她不說,一直繞圈子,偶而人家才聽懂,人家聽不懂時,她繼續重覆說,還是不直接說—真服了她。
【情緒31—有話不說,委屈自己】她真正的意思不說,沒說。
●省錢
花錢時斤斤計較就不用說了。使用家裏的器具、設備時,她都很緊張,叫我們不能太用力,要照她的規定用,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很久以後才明白,原來,東西壞了是她最緊張的事情,自己不會修時,請人修理要「花錢」。
以前買豬肉是買一大塊回來,自己切(豬肉攤幫忙切成小塊是後來的事情),看媽媽切肉時,好像想將1斤切成2斤似的。
以前跟她拿錢時,一定會東問西問的,好像我在騙她,會亂花錢似的。高中時我住校,定時要跟她拿飯錢和車錢,每次看她從皮包裏拿出錢來時,好像千斤重似的,像要割她的肉一樣,當時我心裏下定決心,將來我會賺錢時,再也不要跟她拿錢了。我上了大學後,平常當家教,收入當生活費,寒暑假工讀當學費,真的沒再跟她拿錢了。
同:我很節儉,很會盤算,除了養3個孩子外,和先生在15年中買了幾棟房子。
這幾年才發現,我對家裏的東西,也是不准它壞,認為它「應該」「永遠」好好的。原來是小時候印記下來的。
不同:對小孩的花費不會省,才藝班、樂器、出去玩、體制外教育等,我知道的,做得到的都做了。
【情緒28—擔心下一秒的變化】省錢,是擔心有意外,怕沒飯吃,缺物資。
●要「馬上」
媽媽的動作很慢,加上「認識」她的時候,她就是老老的樣子,以為她是慢吞吞的,她不會講話後,我才恍然大悟,她的心裏是急的。
要人家做事就要「馬上」,人家沒馬上答應,馬上去做的話,就一直唸一直唸,唸到三哥大吼大叫為止。三哥大吼幾次後又哭訴三哥吼她,她很可憐。
她幫人家做事就很慢很慢,都是嘴巴上在說,手上沒有動作。
同:我會「馬上」。
不同:我是動作去做,而且不會叫別人做,都是自己去做。
【情緒2—急躁沒耐心】

▓總結:我跟她一樣的

1。我隨時要帶吃的,因為糖尿病的關係,澱粉吃得少,有時候會突然很餓。她說她胃不好,吃很少,容易餓,隨時要帶東西,餓了就要吃;到外面吃飯時,也要帶饅頭,說餐廳的飯太硬,她吃不下去。
2。時常唉身體不舒服,我不太會對別人說,只放在心裏,自己承受。她是一直說,我們聽了一輩子了。
——我很不喜歡的這2點,我也有,唉!

呼!終於寫完了

草稿早就寫好了,寫完(一)之後,一直不想動手,但總要將它寫出來啊!寫到想哭,我又想到那句話:「有人用一輩子治癒童年」,我是,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力氣,到底要療癒到什麼時候呢?昨天決定,來請人占卜吧!
有人說:「總要分手後,才會明白。」我也是在媽媽不能說話後,突然明白了她很多事情。


前面2篇在這裏:


請追踪本專題喔!

寫了20多篇後,終於想到要怎麼將生活中碰到的情緒寫出來。
我們了解自己的情緒,才不會不知不覺中被情緒拉著走,自己跟著團團轉。
了解這些情緒,是拉出另外一隻眼睛,從外面看自己。我們看別人時都很清楚,看自己看不到,所以要用另外一隻眼睛將自己當成另外一個人來看。
歡迎追踪閱讀,也歡迎回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63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