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張良的抉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留侯世家說,這是漢六年正月的事情。
漢初紀年,十月為歲首。

項羽卒於漢五年年初,正月劉邦稱帝。
接下來的一年,漢帝國還在努力平亂。

六年正月的大封功臣,就是剛剛處理掉韓信的時候。
還記得嗎?這一年,曹參還在齊國。

韓信是從齊王變楚王,楚王變淮陰侯。
當劉邦跟張良說,你去齊國自己挑三萬戶的封地時,背後的含意相當深遠。

光明面是信任張良,要張良去接管齊國,免得曹參心懷不軌。
黑暗面是試探張良:齊國有大好本錢造反,我看你去了會怎麼玩?

張良可是比猴兒還精的謀聖啊。
立刻回答:「當年你我在『留』地相遇,你信任我,而我有時猜中,這是上天的恩賜。你封我留侯就好。三萬戶什麼的就不必了。」

「留」非屬齊,屬楚。
但離齊也相當近了。

張良一秒就知道劉邦在打什麼主意,動之以情,託之以天。
大家何必撕破臉?

然而,前面幾個大頭目封官晉爵的處理完,接下來下面中小型將領的處置,就沒那麼簡單了。
劉邦常常看到這些小將們在玩沙,就問張良,這些人是怎樣?

上(劉邦)在雒陽南宮,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

張良說:「你不知道嗎?他們在商量造反。」
劉邦大驚:「天下太平,反一個芋頭番薯喔。」

張良道:「你親近喜愛的人,都已經加封。天下不可能大到人人都有封賞,那些平常跟你沒什麼關係的,就會怕自己沒有封賞,反而被你加害。你說,大家是不是覺得把你幹掉來得爽快些?」
於是劉邦跟張良一番商議,就先封了當年曾經背叛過劉邦的雍齒為侯。

連這種反賊都有賞了,誰還愁封不到自己呢?

張良這一個兩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把韓信這個前車之鑑放進來,味道就更深刻而細膩了。
齊國,就是功臣(韓信)陷罪預備地。
怕沒有封賞被加害,也還是韓信。

為什麼劉邦抓到韓信之後,最終決定給他一個侯爵,讓他待在雒陽?
是不是就是張良的建言所致?

當時劉邦的功臣,以山東楚人為主。
在首都的討論上,大家都覺得雒陽比較好。

張良則認為,長安腹地廣大,進可攻退可守。
雒陽守到底沒飯吃就GG了啦。

於是大漢進行了一個遷都的動作。
而張良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進行了一個生酮的動作。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門不出歲餘。」

大家喜歡過度解釋「辟穀」沒關係,這裡可是很直接寫著留侯「不食穀」。
道引一般就是解釋他開始練氣功。

張良確實很想抽身而退,但呂后不讓他退。
大漢展開了低調的太子之爭。

呂后就要哥哥呂澤把張良「帶來」出謀劃策。
張良表示:「家務事,我說什麼劉邦也不會聽的……不過我知道有四個高人,向來看不起劉邦。但劉邦很敬重他們。」
如果你們能夠找這四個人出來輔佐太子,想必這個太子之位就穩了。

這四位的江湖渾號不是四絕,是商山四皓。
皓就是白頭,四個老人家是也。

也有人認為,光憑這四老,怎麼可能讓劉邦放棄廢太子?
張良站在太子那邊,才是劉邦真正把疼愛的趙王如意送走的原因。

這邊就尊重一下,商山四皓提過就算了。

漢十一年,英布造反。
劉邦原本打算要太子劉盈帶兵平亂。

呂后就跑出來哭哭:「英布乃天下猛將,諸將雖可抵禦,但也要你這老頭子才能駕馭諸將。劉盈前去,豈不是要羊去率領群狼嗎?」
劉邦表示:「廢物,我自己去。」

張良收到消息,連忙拖著病軀,趕往曲郵攔截劉邦:「任命太子為關中監軍,我可輔佐。」
於是,張良就成為了太子少傅。

後來太子太傅過世,不久劉邦也跟著駕崩。
張良呢?

原本張良是打算退隱的:「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但呂后不讓。
「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八年後,張良過世。
漢惠帝六年時,張良還出使了齊國,主持第二代齊王的就任典禮。

我實實在在不知道,關於張良功成身退是從哪邊來的幻想?
資治通鑑?

就史記來說,大約漢七年開始,張良就是呂后的打工仔了。
差不多打了整整十三年工,比幫劉邦更久。

張良過世後,繼位的兒子叫作張不疑。
另一個兒子張辟彊,則在朝廷擔當侍中,為呂后建立政權推了最重要的一步。

當初,黃石公跟張良說,你十年後會有興起的機會。
十三年後我們會再見: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就是我。

張良跟劉邦相信,那顆黃石就是來幫助他們的貴人。
因而起廟祭祀。
張良死後,也葬於此地。

其實看到張良,事情就很明白了。
漢初功臣,從呂者生。

但也沒生多久。
張不疑的留侯,後來就被漢文帝以「不敬」為罪名廢除。

張良到底不是神仙。
就像他自己說的,只是剛好劉邦跟他的交談比別人多。
所以他猜中的機率也因此提高而已。

張良也不是算準了劉邦必勝。
只是在他恢復韓國的雄心壯志中,劉邦的實踐程度比項羽更高罷了。

沒錯,有注意到嗎?
張良開始把他的智慧貢獻給呂后的時間點。
差不多就是韓王信謀反之後。

韓已不存,何須忠漢?

張良從頭到尾,一心便是向著韓國。

不是劉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項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這個曾經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說出了軟話。 武涉對韓信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劉邦貪得無厭,不吞並天下絕不會罷休的。 劉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項王手中,因項王憐憫才活命,而一旦逃脫,就背盟棄約,攻擊項王,不可親近,不能信賴。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沒被劉邦幹
Thumbnail
項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這個曾經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說出了軟話。 武涉對韓信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劉邦貪得無厭,不吞並天下絕不會罷休的。 劉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項王手中,因項王憐憫才活命,而一旦逃脫,就背盟棄約,攻擊項王,不可親近,不能信賴。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沒被劉邦幹
Thumbnail
歷史課都讀過吧,秦代廢除地方王侯,行郡縣制。 郡縣制把原來中國鬆散的封建制度,一秒變成了超級強大的中央集權制。 然而,過於劇烈的變化,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劉邦消滅項羽後,就一邊維持著藩王國,一邊對漢朝本身的領地分封列侯。 但這些列侯並不上任,主要還是由漢朝中央派出的郡守縣長們管理地方。
Thumbnail
歷史課都讀過吧,秦代廢除地方王侯,行郡縣制。 郡縣制把原來中國鬆散的封建制度,一秒變成了超級強大的中央集權制。 然而,過於劇烈的變化,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劉邦消滅項羽後,就一邊維持著藩王國,一邊對漢朝本身的領地分封列侯。 但這些列侯並不上任,主要還是由漢朝中央派出的郡守縣長們管理地方。
Thumbnail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齊國,不是韓信跟曹參的封國嗎?
Thumbnail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齊國,不是韓信跟曹參的封國嗎?
Thumbnail
漢三年底,在陳平的操作下,楚漢之間的滎陽決戰,以劉邦逃離收場。 此時,滎陽城尚未被攻陷,劉邦便打算集結關中兵力,反撲項羽。 但凡長腦子的將軍軍師,都會反對這個做法。 野戰硬撞項羽?有二十倍的兵力都不夠死。
Thumbnail
漢三年底,在陳平的操作下,楚漢之間的滎陽決戰,以劉邦逃離收場。 此時,滎陽城尚未被攻陷,劉邦便打算集結關中兵力,反撲項羽。 但凡長腦子的將軍軍師,都會反對這個做法。 野戰硬撞項羽?有二十倍的兵力都不夠死。
Thumbnail
漢元年四月,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跟他底下的聯軍將領們,紛紛四散去「接收」應得的領地。也因此引爆了一連串新的對抗。 原本的各國王侯,以齊為首最是不服--因為齊國根本沒有參加鉅鹿之戰與平定關中。 另一邊,明明第一個抵達關中,但卻被發配邊疆的漢王劉邦,更是不爽到了極點。
Thumbnail
漢元年四月,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跟他底下的聯軍將領們,紛紛四散去「接收」應得的領地。也因此引爆了一連串新的對抗。 原本的各國王侯,以齊為首最是不服--因為齊國根本沒有參加鉅鹿之戰與平定關中。 另一邊,明明第一個抵達關中,但卻被發配邊疆的漢王劉邦,更是不爽到了極點。
Thumbnail
秦朝跟漢朝的交際,在史書上,採用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記年法。也就是從子嬰投降的那一刻開始,視為秦亡,漢代。 明明劉邦連漢王都還不是,此時卻被記載為漢元年。 卻說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帶著四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口。 關口上,插的不是大秦黑旗,卻是赤紅的劉字大旗。
Thumbnail
秦朝跟漢朝的交際,在史書上,採用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記年法。也就是從子嬰投降的那一刻開始,視為秦亡,漢代。 明明劉邦連漢王都還不是,此時卻被記載為漢元年。 卻說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帶著四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口。 關口上,插的不是大秦黑旗,卻是赤紅的劉字大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