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對象:
l 平時逛書店總是被嘲諷的說:「現在的人都很忙,你還真是閒阿!」
l 雖然知道上網買書比較方便,但總忍不住還是喜歡逛書店的你。
l 家裡書櫃一大堆還一直買書的你。
l 買了就是要看,但書始終看不完,對此一直有罪惡感的你。
l 想大聲對別人說:「看書超棒的好嗎?」「別一直跟我說網路比較好!」
作者嶋浩一郎是日本書店大獎的創立者,也是文青書店book&Beer的店長,雖然他是「賣書」的,一定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這顆瓜甜滋滋又香噴噴,重點是物美價廉你買不買呢?
我最常看到大家說:「書!買了就是要讀!不讀!買了要做什麼?」坦白說,我也是這樣認為,但!看了這本書,我稍微可以接受我某些書沒有看。想想!逛了一兩小時的書店,那麼多的書我偏不買,卻只買這幾本,這說不定是我的潛意識提醒我「它們可能是我的救贖」,只是回家又會因為「惰性」往比較輕鬆的書讀去,甚至不看它。
所以,這一本小小的書,卻能教你「喝斥」唱衰者、還能幫你擊退你內心的自我厭惡及小惡魔,你確定不看嗎?
為什麼要去實體書店?
l 若已確定要找的書,去博客來等網路書店的確比較方便,但若想要「意外的啟發」,實體書店更適合喔!
l 漫步在書店,就像跟世界接觸,書店的資訊或許比網路少,但勝在可以用很短的時間瀏覽全部。你用半小時快速「走馬看花」整間店,是不是就可以把現在的流行巡禮過一遍,但網路呢!!!
l 在書架之間旅行 在每個書架都可以「創意性跳躍」,有沒有發現,你常常要去看理財的書,卻不知不覺買了健康養身相關的書;或者要買學英文的書,最後走到擺放工作效率的書架。
你想要什麼?
l 我們一直都誤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可以用文字表達我們的想法比例出奇的低。就像情緒勒索、文青、小資族、美魔女……等用詞都是現今社會創造出來,我們瞬間會覺得:「對!就是這樣,他說出我想要說的!」因此得到共鳴,內心才會滿足。
l 常常會遇到「自己沒發現,以前就想看」的書,就是在書店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原來我對這種事情感興趣喔!」抱著書「哇!」驚嘆之餘,嘴角還會露出一絲絲的微笑呢!
l 他說網路書店只可以搜尋到「已被文字化的慾望」,你一定要先有關鍵字才可以搜尋你想要的資料;但實體書店卻有龐大藏在我們內心冰山下的真實感受,需要你隨處看看才能被挖掘的,所以實體書店可以協助你找到自己的潛能,也許你都不知道自己這麼利害。
l 書店還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興趣在世界體系中的位置。利用網路搜尋資料,就像帶著放大鏡找森林中的一棵樹,容易有「見樹不見林」的風險,而書店就像是鳥瞰整座森林,你可以知道它的相對位置。
買書,不必為讀書!
l 珍惜與書的相遇
買書的行為,是記錄當時一時興起的渴望,把當時被吸引的感受保留下來。
l 買書不讀沒關係
把那些買來的書,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當做反應自己內心的一面鏡子,提醒並持續刺激你的腦力。
l 「買了書就必須全部把書讀完」-根本是神話。
l 家中的書架,就像網路的搜尋紀錄,陳列著過去自己的興趣或關心的事,是直接顯現出自己內心的一個地方。
看書就像旅行,旅行會使人成長,因為旅行會有意想不到的經歷;看書也一樣,因為它可以暫時讓你變成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時空,進行靈魂切換的旅行。
看書比選擇障礙更簡單,買書比自我厭惡更療癒,心境比環境更沉醉,不管你在哪,別鞭打自己了!我都替你感到痛,人生一路上的趕路,不累嗎?
難得有個便宜的嗜好,把買書當作到此一遊的紀念品,不挺好的?
你想想自己每次出去玩買的紀念品回來除了送人,剩下來的在哪裡呢?
至少書還在書架上,它可以是你的日記、週記、警惕你的勵志名言、也是裝飾的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