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0歲的生日,記錄自己與老婆日本房產的觀察,剛好那陣子許多客戶都會問我,如何移民日本?這問題每年都有客戶問我,先簡單結論,日本沒有移民政策,沒有只要花錢就可以拿到身份的方式,但如果是您年輕的學子,那現在日本非常歡迎有能力的年輕人去工作,如果收入繳稅穩定,後續取得身份是相對不難的,那我們就來看看,2019 年,我在寫甚麼?
上個月是政億40歲的生日,剛好趁這個機會再帶老婆,拋子的去東京走走蜜月,這次特別住在神奈川的【武藏小杉站】,走的路線也都是神奈川與東京邊區。以往在專業上都會以投資出場等角度來去分析研究,但這次想要透過我老婆的眼睛來以不同的角度來去認識東京。既然這次的主題是【在日本自己住】,先來討論一下客戶常問到的問題,在日本買屋是否可以取得身份→答案是:不行!!!!!!!
簡單說買屋跟取得身份是分開,那怕是你買了很多很多很多間的日本房屋,日本政府還是不會因為你花很多錢就給您一個日本身份,讓您可以無限制進出日本。現行狀況:觀光簽證,目前台灣的觀光簽證是免簽,進入日本一次最多90天,一年內不得超過180天,這條件以我或多數人的狀況來看是很足夠了。以我為例,除非是我在日本工作,不然我跟我老婆住過日本的結論,就是半年在日本就差不多了,其它時間就在台灣或其它國家,畢竟我多數的朋友與家人都是在台灣。
可能會有人認為,那我日本的房屋空半年會不會很浪費,費用很高,先以我的房屋來舉例好了,我房屋的坪數是18.54坪(日本坪數是實坪),房型是2LDK(2房2廳1衛),目前每個月管理費+修繕基立金=20700日元(當時匯率約 6000台幣左右,現在約5260台幣),每年固都稅(類似台灣房屋地價稅)113300日幣(約33000台幣左右,現在約28780台幣)。
也就是說如果我空半年,約花我5萬台幣左右的成本,但因為日本是許多朋友與家人喜歡請方便的國家,所以我沒有用的半年,也會讓自己的親友去住住利用一下,這成本對我來說就很值得。當然有客戶會想到民宿的經營,但這因為牽扯到法律、經營與風險(旅客的背景無法控制),我個人是不考慮的。
但還是有很多客戶會想知道是否有甚麼可以在日本長住的方法,這部分除了婚姻、工作、求學簽證,有一種是市場流傳似乎可以用【錢】達成的方法【經營管理簽證】。
針對【經營管理簽證】我也來簡單聊一下,2006年,日本實施了【投資經營簽證】,眼尖的大家應該發現跟【經營管理簽證】的名字不一樣。【經營管理簽證】是2015年改名的,主要是去掉【投資】二字,原因是這簽證的目地是鼓勵外國人來日本投資活絡市場、增加稅收與就業機會。但聰明的外國人,找到許多方法(假財報、虛擬經營等),為的是透過這簽證的過程來取得永久在日本居住的身份,當然在這種與日本立意不同的狀況下,日本政府察覺並開始對此修法與嚴格把關,為的是把這政策原有的功能實現。
相關的一些提醒,可以參考下方的網站
這是網路上看到一個有不動產經驗的網紅做的視頻,我覺得蠻客觀的,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簡單幾個重點給大家參考:
1、 申請很易,被拒絕也很易,更新失敗也很易。
2、 不要做假,風險是大的。
3、 買房出租申請是划不來的。
我個人建議除非是真正有想去發展做生意,再思考這管道的可行性,置產還是歸置產。
上方是簡單的一些分享
正式進入主題了,這次我跟我老婆去的地方分別有:浦田、武藏小杉、橫濱、日吉、多摩川、田園調布、自由之丘、二子玉川、元住吉、新宿、大久保、中野、新高園寺、谷中銀座、代代木、原宿表參道、涉谷站、惠比壽、武藏小山、戶越銀座、洗足池等,近郊或豪宅區都有經過。不得不說,都有令人著迷的地方,而且地鐵距離都在40分鐘以內就可以到達,除了部分區塊外,多數都在環境與機能都是可以兼優的地點。
讓我老婆不禁的與我討論,在台北通常機能與環境是要取捨的,要環境舒服的可能機能不方便,要機能方便的可能環境上太過熱鬧與豐富,如果是環境跟機能都好,那房屋的居住成本遠超過我能力可以負擔的。以我自己目前居住的內湖港墘站來舉例,我住的是43年的公寓,坪數36.6坪,公寓二樓,月租金2.3萬台幣,2016年樓上3樓成交2000萬台幣,離車站3分鐘。類似產品如下:
坦白說,環境條件已經在台北市內算不錯的,附近有公園、有學校、有捷運、有機能,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小孩比較多,所以特別在意走路的環境與真正的活動空間,這部份我還是沒有覺得很方便。
透過自己住過日本與不斷的觀察,自己覺得台灣與日本空間大小需要的不同是因為環境,舉例來說,在台灣我跟我家人在家的時間大過於在外的時間,因為在家的時間多,所以相對需要找不同的事情與配備來滿足在家的時間,因此我需要大空間,讓大家可以各自看電視、各自玩樂、各自有各自的區塊、所以坪數與格局越來越大,越來越豪華。
但住在日本的時間或是我去日本時所觀察的到的,日本的休假時間,多會利用附近的自然環境去野餐、郊遊、運動等,環境與空間的配置,有一種自然的平衡與舒適,回到家後多是吃飯聊天與睡覺,自然而然,在家需求空間就不需要太大。
也許每個人追求的平衡不同,但我跟我老婆確實愛上環境與交通合一的日本,我不拿頂級的市中心來討論,我就拿我這次走過的幾個較小且我喜歡的站來比較對照一般,物件的部分我是挑5年內三房產品成交行情(2019年)。
《多摩川站》:大田區東京的邊邊,過河就到神奈川,與豪宅區田園調布緊臨1站、與自由之丘臨2站,到涉谷站地鐵13分鐘可到。
現在匯率來看只要1450萬台幣,但這二年東京房價也又貴起來一些
《日吉站》:為慶應大學校區,車站一出來即看到慶應大學的銀杏大道,是一個大學城簡單的生活圈,到渋谷站地鐵20~26分鐘,到橫濱站地鐵12~18分鐘。
我跟老婆都很喜歡去大學的餐飲部,因為會覺得自己跟學生差不多年紀,我老婆是,但我已經不是了
《洗足池站》:這車站是一位客戶推薦,很喜歡附近的環境,想買來自己住,加上車站名很特別,洗足,源由也是來自﹝洗腳﹞,所以這次特別繞過去看,看了後是我跟我老婆也都很想居住的點之一。下方2篇遊記寫的很棒,推薦去東京有空不彷走走半日遊一下,別有一番寧靜的悠閒感。到山手線五反田站地鐵10分鐘。
洗足池環境網站分享
除了南面沒有湖景的環境外,屋齡舊也一個關鍵,這二間二年後不知道房價變化如何
想像自己住在這的感覺如何,但現實的流動性還是很重要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當居住不再被限制,世界國界平行化,人口與人群會如何移動呢?(去年至今的疫情,似乎對於國際化又產生不同的省思)
【逐水草而居】是一個課本裡針對遊牧民族的形容詞,原本是意思是說因為畜牧需要動物的飼料(草),所以當一地的草吃完後,會再搬往有水草的地方居住,讓所養的動物有食物可以繼續吃繼續生存。
但將這形容詞放到現在的社會,所聯想到就是【北漂】一詞(不論是往台北還是國外),人也是一樣,求生存、求發展甚至是求更好的環境。小時候常聽到的是去國外留學念書,但隨者現在年紀慢慢的長大,真的開始會去思考,50歲以後、60歲以後……..更久以後的生活我該如何安排(當我需要工作或不需要工作),去宜蘭、去中南部、去花東或是小琉球等。
真的很感謝這幾年的工作能讓我嘗試與研究,靠者科技的發達,使得交通成本、溝通工具、文化交流、企業移動與人才轉換等,變的是那麼簡單,讓我的選擇不在侷限單一區塊,我可選擇的世界與生活,輕易的可以更多樣化。雖不可否認,台灣是我的根,也是我親友的聚集的地方,也是我熟悉的地方,但這並不衝突我同時能擁有其它選項。
當同樣的價格我能得到更好的條件時,市場的流動是無法阻擋的,鼓勵大家趁日本還有機會,還無限制的時候,在能力有餘的前提下去挑一個自己喜歡的環境與交通方便的地點來置產。先進國家都有少子化老年化的問題(台灣也是),相同的,先進國家也都會想辦法創造出好環境來吸引人進來。日本與台灣1小時的時差、交通距離4小時內,文化與環境的熟悉,想去就去,真的是一個很方便的選項。
下方是2019年蜜月旅行的照片,抱歉,因為老婆都有入鏡,絕對沒有故意挑照來曬^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