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威
說到對柯有倫的印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會是歌手,還是演員?雖然背負著父親的光環,但柯有倫始終在演藝路上,用自己的實力,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些年來,他出演了國片《陣頭》男主角,票房突破三億;從2005年的第一張專輯開始,至今已經發行過6張專輯,搖滾卻充滿溫柔的曲風,也帶來亮眼的成績。
無論是何種身分,都能感受到柯有倫的認真與敬業;他將演戲的熱誠,化成每一個他所詮釋的角色、他將對生活的態度與想法,放進創作的音樂作品中,柯有倫用自己的步調與節奏,走穩人生的道路。
把音樂創作當日記 柯有倫想挑戰當主持
因為從小就耳濡目染,讓表演的因子,很早就種在柯有倫的體內。
演員出身的柯有倫,其實從四歲就跟著父親柯受良拍戲,從小就在片場長大、耳濡目染,長大後,即便父親希望他能擁有高學歷,但骨子裡潛藏表演基因的他,最終還是按耐不住,一腳踏進了演藝圈。
在進入演藝圈後,柯有倫除了演戲,更在2005年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Alan 柯有倫》,除了找來大師-方文山合作外,自己也包辦了大部分的詞曲創作,而首張專輯的搖滾曲風,不僅為他日後的專輯奠定基礎,也讓人見識到演員身分以外的他,仍舊多才多藝。
柯有倫將音樂創作當作自己的日記,在音符中書寫他的人生經歷。
對柯有倫來說,音樂創作,就如同他的日記般,他將生活的點滴,寫成旋律,唱出自己的人生,他說:「音樂其實是我的日記,我會把一些點點滴滴的東西,寫進去,譬如說第一張專輯,把想念爸爸的很多事情放進去,還好有音樂,讓我把心情給發洩出來。」
但柯有倫坦言,自己從小最想做的,就是當個好演員,他說,自己從小就開始拍戲,也在片場經歷了成長,即便現在擁有歌手的身分,但仍舊在演員路上持續學習;柯有倫說,身為一個藝人,在演藝圈能做的事,他都做過了,除了從小就拍戲外,以前還曾幫「四大天王」中的黎明伴舞、在香港當過武行、後來還有機會發唱片、上節目,任何可以挑戰的事,他都願意去嘗試,也看得出他在這條路上的甘之如飴。
當過演員、歌手,柯有倫坦言對「主持人」這個身分很感興趣。
有趣的是,柯有倫雖然在演藝圈中有很多種身分,但唯有一種工作,他至今還沒挑戰過,就是「主持人」,他表示自己會想嘗試訪問看看演藝圈的前輩,尤其是那些曾經跟父親合作過的大導演或演員,像曾志偉、李連杰、導演劉偉強、陳可辛等人,柯有倫表示,這樣的合作,應該能擦出有趣的火花,對於觀眾也的確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令人很是期待。
柯有倫從「達叔」身上學敬業 超愛拍戲:我很喜歡當演員
對柯有倫來說,在演藝圈生存的不二法門,就是「敬業」。
近年除了歌手、演員的角色外,也會看到柯有倫上運動競賽節目,更在節目中表現出拼命三郎的模樣,也不難看出,他對於工作的認真看待,對他來說,除了從父親身上了解到,在演藝圈工作,必須得「百分之百的努力」外,他認為,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都應該要認真與敬業:「一定要敬業,如果不敬業,這行很難走得下去,尤其看過太多好的演員,他們那種敬業的方法。」
柯有倫以曾經合作過、今年二月過世的吳孟達為例,他說:「達叔為什麼從不拿劇本?因為他已經在家裡把全部的劇本背熟了,他連你的台詞都會背了。」柯有倫表示,從吳孟達身上學習到許多,像兩人在2017年合作港劇《反黑》,在戲中,兩人是感情非常好的叔姪,所以有大量的對手戲。
柯有倫2017年曾與吳孟達合作,吳孟達的認真與敬業,讓柯有倫印象深刻。
柯有倫回憶當時的合作,他口中的「達叔」吳孟達,還會在開拍前考他,像角色之間的關係、跟自己角色有什麼樣的糾葛等:「從那次之後,我就更清楚說,我要看的不只是劇本,我是要看整部戲裡,人物角色的關係,他要做什麼、他的背景在幹嘛?都要去了解。」柯有倫說,在每場戲開拍前,吳孟達都會先跟他彩排過,讓彼此先熟悉這場戲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對方會有怎麼樣的詮釋,等正式開拍時,就會非常流暢:「真的太多東西可以學了。」
柯有倫坦言,自己真的很喜歡演戲,雖然不像其他演員能夠不斷有演出機會,但也讓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成為演員的時刻:「我很喜歡當演員!」他說,自己很喜歡拍戲的環境,每當他因戲開工,就會覺得回到熟悉的地方:「我會覺得像家人,從前面不認識,到後面感情變很好。」
柯有倫說,對於演員這個身分,現在的他選擇等待,等待屬於他的機會、等待好的作品,也因為現在當了父親,讓他非常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在作品中詮釋「爸爸」這樣的角色:「我從以前就很想演爸爸。」但他說,好險當時沒有接下父親的角色,擔心自己會撐不起來;不過,現在有了人生經歷,有妻有女,相信自己可以為角色注入豐富的靈魂。
邁入四十更沉穩 柯有倫領悟時間寶貴
今年邁入四十歲的柯有倫,從外表來看,跟以前剛以歌手身分出現在螢光幕前的他,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在心境上,有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他笑著說,到了這年紀,就想回到20幾歲的時候:「像以前做音樂,可以做一個禮拜,都沒什麼睡覺,可現在不行了!」
從大男孩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成為一家之主的柯有倫,漸漸享受生命中的沉澱。
柯有倫說,相較過去可能幾天就能完成幾首歌,現在的他,大概一周、甚至是一個月才能完成一首歌,因為他選擇將生命帶來的衝擊,透過沉澱,慢慢的消化成能量:「可是出來的東西,反而變得精緻,因為以前是直接的反應,就像是反射動作一樣。」無論是失戀、跟朋友吵架,都能用最快的速度消化,將情緒轉化成創作。
到了現在,柯有倫反而更加追求的是歌曲背後的意義、創作的目的又是什麼,對柯有倫來說,如果做出來的作品,找不到存在的意義,他寧願放著不寫:「因為你知道,會聽你歌的族群是誰、會知道想跟大家說的是什麼,也會知道大家跟我有過一樣的經歷。」透過他的音樂創作,不僅引發許多共鳴,也讓柯有倫找到一群喜歡他作品的粉絲。
來到四十歲,也讓他更加體悟「時間的珍貴」,他發現計算時間的方式,跟以前年輕時候,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有了太太、女兒後,更需要將時間做平均的分配,希望在工作與家人間取得平衡。
他說,如果以一個人平均年齡70歲來算,現年40歲的他,只剩下幾萬天可以活:「這樣,你算時間就會更加精打細算。」對柯有倫來說,這樣的改變無疑是件好事,因為回過頭看以前的自己,才發現自己浪費了許多時間,也讓他忍不住提醒身邊的朋友:「不要浪費時間,能做得趕快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