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屬於疫情的憂鬱六月

2021/07/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打從5月18日宣布疫情升三級警戒起,我在高雄工作的館舍就開始無限期閉館,只不過還有些文書事項可以做,尚不致於到放無薪假的,所以幾乎每天,都會到館內去做事或巡視,尤其難得遇到雨季的這陣子,還得檢查有無"做水災"。
然後,除了生活基本的飲食跟採買,完全沒去什麼額外的地方。
三級警戒下,五月二十幾號那週安排的台北行不可能去,回彰化家也已是母親節的事,開始把自己活動範圍徹底限縮在南鼓山一帶,就在地人習慣稱「哈瑪星」的捷運西子灣站周遭社區。這一個多月來去過最遠的地方,一是為拍車站照片及買漢堡王而到高雄車站周邊,二是中華路上的家樂福,基本都是為採買生活用品及買晚餐。
輕軌不算的話,上次搭捷運同樣是三級警戒開始前的事了,而且,若警戒持續且我一直忍著,可能會超過碩班時在馬祖生活,兩個月以上沒回家的紀錄。
2012年暑假,我在馬祖參與碩班的移地教學課程,從六月下旬一直待到九月中旬才回到家裡,然而最大、最大的差別是,那幾個月我在東莒活動自如,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不同的事可做,甚至中途還有到南竿、北竿、西莒等島嶼拜訪過,不像現在被迫「自發性」的,隔離在南鼓山一帶。
一直以為這一個多月能有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剪快十年前未完成的影片,或增加這平台的寫作頻率,實際上,生活領域被限縮讓人感到十分焦慮,同時這段期間被指派的工作,算是前人未收拾的善後處理,卻也非短時間能收尾的項目,因此,說壓力變大也不為過。
我是不是又再找藉口了?唉。
警戒期間獨有的樂趣,或許是跟同事尋找附近的防疫便當,而我們幾乎快把鹽埕跟哈瑪星一帶的店家吃遍了,還買到中華路的家樂福去,因為餐廳比愛河店多。不過,要說警戒結束後,有什麼情境我會感到矛盾的話,應該是又要回到以往得跟很多人接觸的工作型態,覺得很累,況且八月還有實習生要來。
以前覺得跟人互動稱得上動力,尤其覺得自己幫上忙的時候,結果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可能越來越覺得比不上別人,而與人連結本就是理所當然,交換某些彼此才有的東西,既然如此,若我身上東西沒那麼多或好,那想當然的,能創造出的連結就日漸稀少。
於是,雖然時間依然被工作跟憂鬱給填滿,至少,除了每天通電話的家人,實際接觸的人減少到只有同事及上司,某方面來說也算是種休息。畢竟,自己的能力只能創造這些連結,不是嗎?
「活該!」這個詞時常出現在我腦海裡,一直都是。
說真的,還是希望疫情警戒能趕快結束。現在哪也去不了,可終究還能賺錢勉強養活自己,而很多人是有經濟壓力卻沒了工作,相信這段期間對他們來說是絕對的難熬。
「撐下去喔,加油。」不管是那些被疫情影響的人,還是無藥可救的自己。
38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