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確診者,該建立更多支持與理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5月15日三級警戒以來,度過了漫長的在居家防疫,從一開始周遭的人瘋搶物資、周邊的人不斷討論,到現在每一天聽到數字,關心疫苗情況,也就習以為常,似乎習慣了與病毒共處,而在疫情剛開始的當下,針對確診者去阿公店有了人與人的接觸,造成疫情爆發,更是出現許多與論,網路上甚至出現了不少嘲諷的梗圖,這種夾帶社會觀感的歧視,更或許是助長疫情擴散的原因。

「病恥感」是對疾病的一種負性情緒,伴隨它的,是對疾病負面、污名化的評論。

關於病恥感在精神病領域有很多的相關研究,傳統觀念總是給有精神疾病患者打上了一個「變態、不正常」的烙印,使有精神疾病的人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同時這種標籤也出現在各種病症,愛滋病、精神病、傳染病。源於社會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偏見,使人大眾在無形當中存在的歧視,病恥感使得患者不敢去面對現實,害怕自己不是被社會所接納的群體,造成阻礙就醫,甚至在心理層面的傷害更可能是一輩子。

得病是一件可恥的事,別人怎麼看我?我的家人怎麼辦?

病毒從來不會因為所謂的職業、生活情況而有所區分,就算是長照未出門的老年人都會染疫了,就拿人性來說,不管任何人,對烙印的恐懼害怕也不比其阿公店的人少,現實是病毒從來不會挑人.高舉批判的道德量尺,反而將染疫模糊了焦點,沒有做好防疫手段,不具備防疫觀念,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直面疾病,願意踏進醫院的大門」,才是防堵疫情的重要關鍵,疫情中不需要所謂的獵巫行動,更不需要在各個媒體、網路的訕笑及貶抑,要知道歧視所帶來的心靈創傷,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社會負擔,我們需要抱持寬容的心,正視病情「去汙名化」,建立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的社會,消除偏見和誤解。

面對確診者我們只需要說“沒有關係,大家都會生病,只要好好治療,一切都會好起來”。

圖片提供者: Shutterstock版權: Copyright (c) 2017 Stanislaw Mikulski/Shutterstock. No use without permissi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漫遊陳星潔的沙龍
47會員
22內容數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幾天老媽跟我說,家裡附近有個單親爸爸確診,結果家門口被整個封起來,不讓他出來,連取餐都有困難。 ⠀⠀⠀ 新聞看到,有媳婦感染了新冠肺炎,半夜被家裡面的人趕出家門。 ⠀⠀⠀ 想起,最近有朋友確診了,一邊喉嚨痛得要命一邊到處跟最近接觸過的朋友們道歉請他們去快篩,接著就接到家人的電話,指責著他為什麼不小
Thumbnail
前幾天老媽跟我說,家裡附近有個單親爸爸確診,結果家門口被整個封起來,不讓他出來,連取餐都有困難。 ⠀⠀⠀ 新聞看到,有媳婦感染了新冠肺炎,半夜被家裡面的人趕出家門。 ⠀⠀⠀ 想起,最近有朋友確診了,一邊喉嚨痛得要命一邊到處跟最近接觸過的朋友們道歉請他們去快篩,接著就接到家人的電話,指責著他為什麼不小
Thumbnail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Thumbnail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五月底內人先確診後,隔天自己快篩也是陽性。內人不解為何她會染疫,在岳母打電話來關心時,直指是因我的工作環境比較複雜,人來人往,應該是被我傳染的。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五月底內人先確診後,隔天自己快篩也是陽性。內人不解為何她會染疫,在岳母打電話來關心時,直指是因我的工作環境比較複雜,人來人往,應該是被我傳染的。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Thumbnail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Thumbnail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Thumbnail
一連幾天,一直聽到身邊的朋友都染疫了,好像沒染疫的人,才是少數。 有兩個我們之前有接觸的客戶,他們公司同時都有2人以上染疫,我真擔心,其實我們團隊,其實也有人被傳染了。 目前是沒人說,但我們與他们接觸很頻繁,其實中獎機會很大。 但是若疫情一直擴散開來,難不保我們的團隊也有人會染疫。 蠻令人擔心的。
Thumbnail
一連幾天,一直聽到身邊的朋友都染疫了,好像沒染疫的人,才是少數。 有兩個我們之前有接觸的客戶,他們公司同時都有2人以上染疫,我真擔心,其實我們團隊,其實也有人被傳染了。 目前是沒人說,但我們與他们接觸很頻繁,其實中獎機會很大。 但是若疫情一直擴散開來,難不保我們的團隊也有人會染疫。 蠻令人擔心的。
Thumbnail
首先必須先說這些無關醫療、無關政治,就只是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觀點。
Thumbnail
首先必須先說這些無關醫療、無關政治,就只是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觀點。
Thumbnail
COVID-19已經逼近每個人的身邊,網路上就有一則笑話,「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 「你快篩平安嗎?」這快變成了最近朋友之間每早的問候語 雖然政府喊出「與病毒共存」,但我以眼見為憑,認為著實不能輕忽。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身邊染病的同事、長官、朋友真的愈來愈多了。
Thumbnail
COVID-19已經逼近每個人的身邊,網路上就有一則笑話,「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 「你快篩平安嗎?」這快變成了最近朋友之間每早的問候語 雖然政府喊出「與病毒共存」,但我以眼見為憑,認為著實不能輕忽。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身邊染病的同事、長官、朋友真的愈來愈多了。
Thumbnail
沒想到他先聽見了我的腳步聲,緊張的回頭,一手摀著口罩一手抬了起來說:你不要過來,我確診了,但你不要害怕。阿你不要跟別人說我生病哦!好嗎? 這個瞬間我突然回想起在我生病時,許多附近長輩都提醒我不要提自己生病的事情,以及不斷要我趕快好起來的感受。 但暫時先把自己的感受收起來,先來面對眼前的對話。 -
Thumbnail
沒想到他先聽見了我的腳步聲,緊張的回頭,一手摀著口罩一手抬了起來說:你不要過來,我確診了,但你不要害怕。阿你不要跟別人說我生病哦!好嗎? 這個瞬間我突然回想起在我生病時,許多附近長輩都提醒我不要提自己生病的事情,以及不斷要我趕快好起來的感受。 但暫時先把自己的感受收起來,先來面對眼前的對話。 -
Thumbnail
我們好像隨便就可以把命交代這疫情的任何時候. 公司後來諒解了,而我想為我們這些人發聲一下. 不打疫苗的我們,好像隨便就可以把命交代這疫情的任何時候,只能生死由命,我們只能更小心防護,我們不是刁民.我們只是連個基本保護,都沒辦法承受而已. 壞掉的大人逍遙法外,受傷的人還在努力活下去。 狀況描述:
Thumbnail
我們好像隨便就可以把命交代這疫情的任何時候. 公司後來諒解了,而我想為我們這些人發聲一下. 不打疫苗的我們,好像隨便就可以把命交代這疫情的任何時候,只能生死由命,我們只能更小心防護,我們不是刁民.我們只是連個基本保護,都沒辦法承受而已. 壞掉的大人逍遙法外,受傷的人還在努力活下去。 狀況描述:
Thumbnail
病毒從來不會因為所謂的職業、生活情況而有所區分,就算是長照未出門的老年人都會染疫了,就拿人性來說,不管任何人,對烙印的恐懼害怕也不比其阿公店的人少
Thumbnail
病毒從來不會因為所謂的職業、生活情況而有所區分,就算是長照未出門的老年人都會染疫了,就拿人性來說,不管任何人,對烙印的恐懼害怕也不比其阿公店的人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