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就是在家煮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疫情嚴峻,在家上班上課,連帶三餐也得在家料理,雖說粉紅色的熊貓、黑綠色的屋伯,在各大街小巷川川梭梭,像流水麵線一樣,把各種吃食送到每家飢腸轆轆的人手上,但免不了,還是有自家煮飯人的出現。

這件事我想很久很久了,像我們這種自產自銷的小農,標榜的又是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的種植方式,於是免不了便會被賦予食農教育的期待;包括生態活動、農事體驗這種。初初剛開始種稻那兩三年,甚麼穀東聚啊、插秧體驗啊、收割體驗啊,我們按著節氣跟作物生長規畫著,但越做,我反而越搞不懂這些個事情。

我喜歡客戶來玩,尤其是那種已經死心踏地,跟著先生種的米連續訂購三四年以上的客人,甚至我有甚麼心裡的話、生活的問題,可以分享可以詢問的那種客人。我想的是,一次不要太多人來,兩家人,6~8個人就好,早上10點悠悠閒閒的到宜蘭,先帶他們去田區散散步,不一定非要下田裡拔草,趕鳥,割稻,就跟著先生,讓先生說曾在哪裡看過黃鱔,太陽太大的時候,他會躲到哪裡遮陽,去附近柑仔店,會固定買些甚麼飲料解渴這樣,回家前去三官宮,拈炷香,跟三官大帝介紹,就是這兩家人,愛著這土地上種出來的米,希望好好保祐這樣惜情惜米惜地的人,讓我們種出更好吃的米回饋給他們。

然後中午到我們家裡,遞上冷毛巾跟涼茶,讓大家喘口氣,涼爽一下,我女鳳梨招呼同來的小朋友,映空看情況調整冷暖氣溫度,我跟我兒半獸人則快快預備開飯。菜色的話嘛,附近農友的蔬菜當然是一定要的,豬油拌嫩地瓜葉、我的獨門滷製豬蹄、檸檬鱸魚、五更腸旺、半獸人拿手的蔬菜烘蛋、涼拌小黃瓜之類涼拌小菜,湯的話,我想準備兩種,一個是菜頭排骨湯或蒲仔瓜排骨湯,另一個則是小白菜蛋花湯,看想喝肉湯還是菜湯,都有的選。

飯後,鳳梨會捧上切好的水果,我喜歡香片跟烏龍,也會沏茶給大家順順口,之後,二樓我會規劃成通鋪的榻榻米形式,累壞的客人們,請不要客氣,我們會拉下蚊帳,讓你們好好睡個午覺,2個小時或3個小時都可以,就當來鄉下親戚家,不想睡的,我們到一樓,我會再邀請幾個比較好的農友,我們邊喝茶、邊嗑點瓜子、嚼點酥糖、撥些花生聊聊,除了我們做的事,也知道其他農友在做的事,不要用演講的形式,不要倡議甚麼大無畏的豐功偉業,我們就在生活裡,分享除此之外,彼此還能多做些甚麼小事貢獻給這塊土地這樣。

然後午睡的人醒了,想再去附近走走看看夕陽也好,然後我們奉上微薄的伴手禮,可能是映空手作的鹽麴,或是我做的麻辣湯底,之後揮手道別,看你們踏著金黃的夕陽,回到自己溫暖的家。

是,我們家新購的預售屋,就預備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微小而真心誠意的款待來客變規劃。

這不是食農教育,這是我們歡迎客人進入我們生活的一天,那是款待、那是感謝、那是對待朋友的招待之道,請不要冠上食農教育。

對我而言,食農教育是甚麼?我心中根深蒂固的食農教育,其實就是一種食物人類學。來體驗一次插秧、來體驗一次割稻、來參加個甚麼農學堂,就能知道農業的真諦嗎?就能知道回到你原本的生活裡能做些甚麼事、來幫助農業跟這些農夫嗎?這幾年連我們自己種植都用插秧機、打田機、收割機這些機械來代工了,但我們卻還在舉辦跟實際農耕脫節的手工體驗,到底為什麼呢?憶苦思甜?很遺憾的是,我們針對參加活動的客人做調查,結果全然不如人意。

為什麼要來參加這樣的農事體驗活動?讓小孩放電、讓全家有娛樂的場域可去、想吃吃看農夫煮的飯菜、這地方沒去過…..等等等,那麼體驗完了後,你會在家煮飯嗎?你會持續購買農夫們種的米跟菜嗎?你會讓孩子增加下廚的次數嗎?答案裡大概有一半以上,會維持自己原本以外食為主的生活型態,所以,農夫種的瓜果稻米蔬菜,在這次體驗活動中,我們想要的持續續航力,在結束後並沒有增加多大幫助。

這不是食農教育,這是款待、這是一種農業型態的娛樂,食農教育最根本的場域在自家的餐桌,不是在田區。

我兒半獸人今年16歲,可獨自燒製三菜一湯的一桌晚餐菜色,並在一小時內完成,有肉有魚有菜,他的醬燒鮭魚調味極為出色,往往讓妹妹拌飯滿滿吃上兩碗;而小三的女兒,小二開始即會製作鬆餅、蒸饅頭烤麵包,早餐自己料理不成問題。帶兄妹兩人去菜市場,兒子半獸人指著魚攤上的黑喉問老闆一斤多少錢?老闆說一斤240,女兒一聽睜大眼睛,拉拉哥哥袖子說,昨天一斤才180啊,我們不要買,買吳郭魚紅燒就好,哥哥點點頭,我在旁邊決定說,買吳郭,我來燒好吃的紅燒吳郭魚。

對我來說,這才是我心中的食農教育,合理的吃當季,好的食材我願意花錢買,價差太大,我會多想一下是否非當季食材,然後,永續合理的購買,讓菜跟米還能繼續種下去,讓不造成海洋生態浩劫的魚持續供應,讓農夫漁夫獲得合理的報酬,並得以生存下去,沒有購買的續航力,沒有這些常識的傳承,那麼這種農事體驗,對我來說,是娛樂、是款待,跟教育毫無關係。

所以我自己這麼做,並在我的孩子國小開始,就讓他們跟著我上菜市場、跟著我在廚房裡轉悠,從水腳腳色,到反過來,我成為兒子的副手。

除了讓孩子念書外,請讓他們活得更有生活感一點,動手煮顆蛋都好,這便是食農教育,蛋煮的好吃,就會繼續跟蛋農買蛋,那麼台灣優質的雞蛋,便會在你的購買下,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不要以為食農跟你很遠,你的每一次消費,都將帶領我們朝向某個不知道好壞的方向走去,並慢慢塑立成一個跟現在不同的世界,沒錯,你,就是食農教育裡最重要的導師,我們生產者跟隨著你,往你想要的那個地方沓沓走去,亦步亦趨,並且,已然沒有回頭路。

Ps.我很現實直接,若讀了喜歡,歡迎贊助,多工媽媽感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彭顯惠的沙龍
1.5K會員
77內容數
在這專題內,我說吃寫吃,因為我愛吃也煮。我先生在宜蘭種米,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所以食物對我來說,除了果腹,還有我人生的軌跡,並且還藉由我的孩子仍繼續在延續著,這是好悠遠好長的過程,想分享那滿滿的記憶跟感概,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 我是個理想的病人,我仍然過著我理想的生活,你也一定可以。
彭顯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19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Thumbnail
2024/02/19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Thumbnail
2023/10/19
小時候吃水餃是一件麻煩事,跟現在冷凍水餃充斥在賣場的方便迥然不同,那時吃的水餃都是外婆包的,皮外婆揉的桿的、餡料外婆預備的,包也是外婆包的,我偶爾包上幾個,露餡又掐不緊,就被喝令下桌去,等吃就好。
Thumbnail
2023/10/19
小時候吃水餃是一件麻煩事,跟現在冷凍水餃充斥在賣場的方便迥然不同,那時吃的水餃都是外婆包的,皮外婆揉的桿的、餡料外婆預備的,包也是外婆包的,我偶爾包上幾個,露餡又掐不緊,就被喝令下桌去,等吃就好。
Thumbnail
2023/06/13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Thumbnail
2023/06/13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日餐桌上的白飯,都是得來不易的,它們既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農民辛勞的收成,更是父母勤奮工作後換得的。
Thumbnail
每日餐桌上的白飯,都是得來不易的,它們既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農民辛勞的收成,更是父母勤奮工作後換得的。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開始一步步學習農作,用「流血、流淚、流汗」還不足以形容這七年多來的農耕生活,還要加上體力透支、身體損傷、經濟重擔等等艱難的挑戰。雖然農耕生活如此艱難,我們竟然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這是因為與泥土為伍,與植物為伴,看著生機盎然的作物,看著美麗的花朵...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開始一步步學習農作,用「流血、流淚、流汗」還不足以形容這七年多來的農耕生活,還要加上體力透支、身體損傷、經濟重擔等等艱難的挑戰。雖然農耕生活如此艱難,我們竟然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這是因為與泥土為伍,與植物為伴,看著生機盎然的作物,看著美麗的花朵...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屋簷下幾個人要吃飯】 當計畫轉換工作或都市生活到農業生活時,如何吃喝和養家,就成為必須考量的現實問題。雖然我現在有一筆存款,但未來如果轉換生活型態之後,收入的水平勢必不如以往,我必須要找到其他的收入來源。 雖然說收入可能會下降,但我從念書時期,就嚮往那種晴耕雨讀的生活。不打算繼續教書的我也打算
Thumbnail
【屋簷下幾個人要吃飯】 當計畫轉換工作或都市生活到農業生活時,如何吃喝和養家,就成為必須考量的現實問題。雖然我現在有一筆存款,但未來如果轉換生活型態之後,收入的水平勢必不如以往,我必須要找到其他的收入來源。 雖然說收入可能會下降,但我從念書時期,就嚮往那種晴耕雨讀的生活。不打算繼續教書的我也打算
Thumbnail
近年來看到網路上吃素的百百種吃法,甚至為了吃什麼不吃什麼討論或爭吵的熱熱鬧鬧,有時候看一看覺得好像變成一種時尚潮流的感覺。如此正夯的話題感,不管正面反面討論吵架,旁觀看的很開心啊! 這篇只想記錄自己的變化過程而已。
Thumbnail
近年來看到網路上吃素的百百種吃法,甚至為了吃什麼不吃什麼討論或爭吵的熱熱鬧鬧,有時候看一看覺得好像變成一種時尚潮流的感覺。如此正夯的話題感,不管正面反面討論吵架,旁觀看的很開心啊! 這篇只想記錄自己的變化過程而已。
Thumbnail
我想過如果有了經驗,可以回去阿嬤的田裡建造小屋、種植至少能自用的米糧蔬果。阿公阿嬤以前也種稻,收成時還帶著堂姊到田裡放炮趕鳥,但到我出生前不久就不種了,我不確定在潛意識裡有什麼隱隱的關聯,讓我回到做農的工作裡。
Thumbnail
我想過如果有了經驗,可以回去阿嬤的田裡建造小屋、種植至少能自用的米糧蔬果。阿公阿嬤以前也種稻,收成時還帶著堂姊到田裡放炮趕鳥,但到我出生前不久就不種了,我不確定在潛意識裡有什麼隱隱的關聯,讓我回到做農的工作裡。
Thumbnail
疫情嚴峻,在家上班上課,連帶三餐也得在家料理,雖說粉紅色的熊貓、黑綠色的屋伯,在各大街小巷川川梭梭,像流水麵線一樣,把各種吃食送到每家飢腸轆轆的人手上,但免不了,還是有自家煮飯人的出現。 這件事我想很久很久了,像我們這種自產自銷的小農,標榜的又是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的種植方式,於是免不了便會被賦予
Thumbnail
疫情嚴峻,在家上班上課,連帶三餐也得在家料理,雖說粉紅色的熊貓、黑綠色的屋伯,在各大街小巷川川梭梭,像流水麵線一樣,把各種吃食送到每家飢腸轆轆的人手上,但免不了,還是有自家煮飯人的出現。 這件事我想很久很久了,像我們這種自產自銷的小農,標榜的又是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的種植方式,於是免不了便會被賦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