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韓式料理的印象都是泡菜、辣蘿蔔、石鍋拌飯,不太會吃辣的我總是又愛又恨。後來聽説“國民美食”辛拉麵(我封的)標準吃法是加火腿加起司(類似部隊鍋),我才第一次知道韓式料理裏也有起司的存在。
近年來風靡台灣的韓式料理更是變本加厲,辣炒年糕、泡菜炒飯、辣鷄面、韓式炸鷄都可以加上起司,還有“兩餐”年糕火鍋外面那一圈光看就覺得罪惡的起司,可以說南韓人真的很知道怎麽把起司發揚光大!
所以,韓式料理到底跟起司有什麽淵源呢?
應該很多人都聽説過部隊鍋的由來。韓戰停戰後駐扎在首爾的美軍和受美援的南韓人,因爲物資缺乏,只有香腸、午餐肉這類可以存放比較久的肉類可以吃,爲了減少油膩味、增加飽足感,漸漸流行起加入辣椒醬、泡菜、速食麵和起司煮湯的這種吃法。
但是部隊鍋裏的起司大部分是美國運送過來的切片加工起司,而最早引進起司製造方法的,據説是一位比利時傳教士。[1] 當時這位傳教士到南韓幫助戰後倖存的人民 [2],後來創建了南韓第一個起司製造工廠,現在這個廠區已經改造成一個主題公園(
Imsil Cheese Theme Park)了。[3]
至於爲什麽起司會開始受南韓人歡迎,除了部隊鍋的影響外,有一説是南韓人感到壓力時就想吃辣的食物紓壓,因此每當南韓國情不樂觀(例如金融危機),辛辣料理就會消耗得特別快,但人體能忍受的辣度是有極限的,所以爲了讓客人能夠吃得更多,店家開始在辛辣料理裏加入起司,藉由裏面的乳脂和蛋白質解辣,並且美式起司碰到腌製的辣泡菜會形成一種類似奶油的滑順口感,於是這種吃法逐漸變成熱潮,蔓延整個南韓。[3]
現在,韓國甚至是美國乳製品的第五大進口國,還間接影響了美國乳製品的價格(笑)[3] 不過,相較於戰後常見的廉價加工起司片,現在隨著飲食方式西化,加入韓式料理中的起司也有越來越多形態。這幾年灑有起司辣醬的韓式炸鷄也開始出現在柏林,看來南韓人受歐美影響的料理,也許哪天真的能夠“反向輸出”征服歐美人的味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