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可以致遠,淡定之心,真的很不容易維持。海量的信息,每天迎面而來,不使人心生浮躁都難!
如何「心有徵知」?荀子提示了「虛壹而靜」的辦法,真的很不錯。如其不然,持守著信仰也很好。信仰佛法的在家居士、禪和子或許採取1的是禪家晏坐的辦法;信靠基督的弟兄姊妹或者用禱告、敬拜、等候神的辦法;至於沒有固定信仰的人或者習書、作畫、學音樂,也都能為各自的心靈開闢一方寧靜的空間。
我年輕時特別迷戀國樂,至今仍然會拉二胡。六十歲前後,採取信仰的方式,冷却了之前婚變、經濟重軛導致的浮躁,安頓了我熱惱的心靈,重新修復我的身心到清凉、清靜、可以安歇,能夠正常讀書、寫作的狀態。
在我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也常常鼓勵友生後學,每天挪出一小段「獨處的時間」給自己,也許可以檢點自己的心緒,記錄自己的學思感受,或者單單與「至高者」晤對。
照著辦的友生後學,後來大半都成為淡定哥、沉靜姊兒,他(她)們面對價值混亂、世情異化的外部環境,還真的比較有抗衡力、還真的能「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凡事優雅以對~當然,他(她)們其後的成就,也都較為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