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又到端午節,兩年前的六月天,有幸跟一位來自澳洲的敘事實踐者見面。談到節日源起,我用超爛的英文,出奇不意地說:「這節日是紀念華人史上第一位男同性戀者。」

實在我沒有說謊,記憶中香港的同志運動曾經有過這樣的論述。時為1999年,香港多個同志組織發起把當年的端午節定為香港首個同志日,令在高中選修了四年中國文學的我,頗為震撼。我一直被教育屈原是「忠君愛國,憂國憂民,在汩羅江懷石自殺」、「作品具愛國的主題,文體別樹一幟,善用比喻,托物寄興,開中國古代浪漫主義之先河」。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還在網絡搜尋資料,原來早在1944年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教授已指出屈原是弄臣,在文壇引起一翻討論,此一論調,也引來聞一多的認同。

如果當年中國文學堂,有教我們從同性戀的角度分析屈原的辭,我們就會變成同性戀嗎?知識有這麼容易灌輸,教師的工作就輕鬆多了。我一直認為,這論述抹煞了人類有獨立思考、會發問、會反思的能力。如果你有與孩子相處的經驗,年紀愈小的孩子觀察力愈好,也愈有好奇心,往往為成年人帶來充滿哲理的問題。

學生時代,我很喜歡中國文學這一科,學習怎樣通過文字、時代環境、作者個人經歷去賞析文學作品。漸漸我開始疑惑,到底我們有沒有過度解讀演繹,還得通過問米才知道作者原來的心意。那些對作者處世態度的描述,又是由誰來定義?我唸預科時,隱隱然知道,在民間故事,或是戲曲、文學中,也有不少斷袖之情。在圖書館借來竹林七賢的作品,特別喜愛其放浪瀟灑不羈,但記憶中課堂上教師指他們都是離經叛道。如果我們都有機會在課堂上稍為接觸,知道不同年代社會都有如此多元的面向,也算是長知識吧!至少也不會對小眾抱著大驚小怪,或視而不見、甚至嗤之以鼻的態度。可惜這一切都未有被納入為課程中。

近日清理家居,翻開當年會考課程綱要,楚辭的範文是屈原的《九歌・國殤》,而文學常識學習重點也包括「楚辭對後世的影響」。後來在預科亦讀了《涉江》。也許,《離騷》未有被納為範文,只因全文太長,而非因多年來文壇在屈原性取向上的討論。當人們在討論到底屈原是為國破家亡,還是為未得楚懷王歡心而投江自盡,教課書把屈原包裝為忠君愛國之士,我們又有因為讀了《九歌・國殤》,而願意為心愛的土地而戰死,甚至決心以死相諫君主嗎?又有因為讀了《涉江》而縱被放逐,或是身處黑暗亂世,明白前路崎嶇困苦,仍決心不隨波逐流嗎?如果屈原真有其人,他會希望楚辭怎樣影響著後世呢?無論是否被屈原影響,我們會否相信世上真有人抱著如屈原的精神而犧牲和堅持呢?我們認同和珍重這些價值觀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九歌・國殤》屈原
入漵浦余僮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援狄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涉江》屈原

關於屈原,也有一個說法,其實他不過是一個虛構人物而已,以上所論,也許早晚會因時勢而各自表述,甚至被推翻。而端午節的起源,早於屈原所處的時空,是民間在仲夏之端驅瘟避疫的習俗,目的是送走瘟神,也有說是祭龍的節日。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在不同地域的華人社會,也許會有不同的重點和取向,隨著時空的轉移,也許會有新一番的演繹。在疫境下, 我還是希望藉著端午節祈求惡靈散退,祝願大家平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敘事山谷村的沙龍
4會員
23內容數
2022/03/21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見到不同膚色的人,就會怕得要死:先是躲在母親身後,然後就開始醞釀缺堤式哭喊,規模按與對方膚色、距離、身高而成正比遞增。
Thumbnail
2022/03/21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見到不同膚色的人,就會怕得要死:先是躲在母親身後,然後就開始醞釀缺堤式哭喊,規模按與對方膚色、距離、身高而成正比遞增。
Thumbnail
2022/02/07
上星期五晚推卻約會,深閨不因疫情,而是港劇大結局。能讓觀眾投入,除了這幾天洗版式、夭心夭肺的對白,讓人代入的角色性格、情境和關係都功不可沒。 看到第十九集,阿信與蒙玲在電腦室的一場戲,我哭了。還未看的朋友說我誇張。
Thumbnail
2022/02/07
上星期五晚推卻約會,深閨不因疫情,而是港劇大結局。能讓觀眾投入,除了這幾天洗版式、夭心夭肺的對白,讓人代入的角色性格、情境和關係都功不可沒。 看到第十九集,阿信與蒙玲在電腦室的一場戲,我哭了。還未看的朋友說我誇張。
Thumbnail
2022/01/19
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因為疫情的緣故,部份電影同時辦場地放映和線上限時放映。我只選了武正晴導演的《Underdog》(港譯:敗犬拳王)(2020年)線上看。
Thumbnail
2022/01/19
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因為疫情的緣故,部份電影同時辦場地放映和線上限時放映。我只選了武正晴導演的《Underdog》(港譯:敗犬拳王)(2020年)線上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過端午節要吃棕子,賽龍舟,現在還放一天假。這都是托屈原的福,得感謝他,是他投江自盡用生命帶給後人的福利。  屈原非常有才華,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詩人。在他的時代,他獨步詩壇。春秋戰國時代,沒有能和他比肩的詩人。我覺得,如果端午節要紀念屈原,那就多宣揚些他的文學成就吧! 過端午節念
Thumbnail
過端午節要吃棕子,賽龍舟,現在還放一天假。這都是托屈原的福,得感謝他,是他投江自盡用生命帶給後人的福利。  屈原非常有才華,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詩人。在他的時代,他獨步詩壇。春秋戰國時代,沒有能和他比肩的詩人。我覺得,如果端午節要紀念屈原,那就多宣揚些他的文學成就吧! 過端午節念
Thumbnail
過去,學校和報章媒體大多宣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說划龍舟是為了找屈原,粽子是為了給魚蝦吃避免屈原被吃掉……這些傳說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我們也逐漸忘記或不知道端午節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在地的風俗。⁣
Thumbnail
過去,學校和報章媒體大多宣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說划龍舟是為了找屈原,粽子是為了給魚蝦吃避免屈原被吃掉……這些傳說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最佳代言人。我們也逐漸忘記或不知道端午節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在地的風俗。⁣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端午節 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屈原」的節日 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 滿懷抱負的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屈原帶著悲憤與痛苦,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在每年炎熱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都會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含義 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 它的第一個午日 正是登高順陽
Thumbnail
認端午,慶端午,端午意,樂端午 端午情濃 艾葉香濃情綿綿 龍舟競渡浪花連 端午佳節慶豐年 五彩粽子笑開顏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慶祝。 它是中國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被列為中國國家法定假日。
Thumbnail
認端午,慶端午,端午意,樂端午 端午情濃 艾葉香濃情綿綿 龍舟競渡浪花連 端午佳節慶豐年 五彩粽子笑開顏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慶祝。 它是中國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被列為中國國家法定假日。
Thumbnail
五月五,慶端午,與屈原也有關,也無關。
Thumbnail
五月五,慶端午,與屈原也有關,也無關。
Thumbnail
中國人過中國節,那什麼人過楚國節? 說到端午節的幾大元素:龍舟、粽子跟屈原,分別源自不同的信仰、文化原型。說起來,屈原其實算是死在一個好日子上,如果他真的死在這一天的話,剛好死在祭祀水神的日子上,否則我們試想一個簡單的問題:楚人之死,為什麼齊人要哀悼?
Thumbnail
中國人過中國節,那什麼人過楚國節? 說到端午節的幾大元素:龍舟、粽子跟屈原,分別源自不同的信仰、文化原型。說起來,屈原其實算是死在一個好日子上,如果他真的死在這一天的話,剛好死在祭祀水神的日子上,否則我們試想一個簡單的問題:楚人之死,為什麼齊人要哀悼?
Thumbnail
(品舊文)今天是端午節,時序在公元兩千零一十六年。接近兩千三百年前,汨羅江邊,屈原與漁父的對答,成為千古絕唱,漁父的曠達,屈原的執著,影響者後世無數代的讀書人。 楚辭.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
Thumbnail
(品舊文)今天是端午節,時序在公元兩千零一十六年。接近兩千三百年前,汨羅江邊,屈原與漁父的對答,成為千古絕唱,漁父的曠達,屈原的執著,影響者後世無數代的讀書人。 楚辭.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