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時間就等於用心?該如何看待學習

2021/06/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會想要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我這陣子在撰寫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突然想到以前就學階段的事情。

我在大學時期,曾上過一堂課,記得是有關設計的課程,有一次要交作業時,要給老師看作品評分,主要是平面類型的畫稿,當時老師一看到我的作品,並沒有其他的評論跟建議,只突然說了一句話:「這個好像太簡單了,感覺沒有花多少時間。」
當下我是沒有回應,或許可能自己是學生,沒有立場可以回應。而現在回想起來,我在思考的是,老師怎麼會說,很像是花很少時間呢?不知道是從何理解的?
我自己事後在想這件事情,會不會是當時我技術不好,因為可能跟其他人比起來差了很多,所以老師會覺得這件作品很簡單,沒有用心。但實際上我那時一張圖,從構思、圖稿、修正,一直到上色,至少花了快兩天的時間。
或許大家會覺得說要花一個禮拜才算久吧!
大學同一堂設計課程的作品
如果我說其實這兩張圖花的時間差不多,請問有人會相信嗎?
假若您如果不相信,可能就是掉進一般思考模式中,或許就會跟老師的回答差不多。
老實說這兩張圖的差別。左邊看起來比起右邊相對精細跟複雜,但如果您有看我之前的文章,向心之旅續章(貳),就會知道我在臨摹M.C. Escher的作品,而右邊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兩邊是採用了不同方式創作:
左邊(臨摹):設計思考與構圖時間短,鉛筆精細素描時間長。
右邊(創造):設計思考與構圖時間長,水彩上色勾邊時間短。
因此會發現在構思設計階段,臨摹相較於需要將不同元素作結合的構思設計來的短,但,但執行操作上臨摹確比右邊來的長。所以我分別練習到:
左邊(臨摹):認識藝術家,依照比例繪製,學習運用鉛筆素描。
右邊(創造):找到想要的元素,在構圖中反覆調整,結合成想要呈現的型態。
可以瞭解我都在學習成長,並不是不用心,但如果看到結果,只依循著看起來花的時間長短來評論,是不是很奇怪呢?

我們在意的用心,是否只看時間上的長短,還是只要專注在您的目標上?
又或者說,如果一個專業的餐廳廚師,跟一個平時沒在煮,突然想要煮給心愛的家人吃,單獨依時間跟經驗上來看,如果都是作同一道菜,大家可想而知,結果可能差別滿大的。
但或許他們對於別人要吃自己煮的食物,都是很重視,都是很想要呈現最好的樣貌。
這個時候該怎麼評論?這件事是否有沒有花時間,甚至有沒有用心呢?

另一部分是由於自己也身為教育者,若沒有用心思考,該怎麼讓學生學習進步?而只是可能上了幾年的課程,重複一樣的教學方式。因此便反問自己就算是花很多時間,但或許是否沒有用心呢?
像是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能力上的差異,如果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非但不會進步,甚至會到不想學習。
然而課堂上一定有些內容必須要一樣的,像是國文都要讀到同一章,考試都是同一個範圍。自己在就學階段,雖然大家都是這樣聽老師上課,但卻有很大的不同。為什麼我可能要讀那麼久的書,複習這麼多次,還沒有辦法跟厲害的同學一樣。像是大家可能有聽過,就是那個看起來沒在讀書,但考試都滿分的人。
但或許老師這時應該關注的,為什麼學生聽不懂,是不是方法用錯,還是學生有問題也不敢問等等之類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並沒有覺得不花時間就是不用心,或者是用心不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想要分享的,是在自己經歷學習不同事情的過程中,知道用心必定會花很多時間,然而不能只單看結果,反而要去看這個過程中自己或是學生是否學到些甚麼,這也是我覺得滿困難的事情之一。
身為教育者,相信擁有同理心是非常重要

雖然我當時沒有回應這位老師,但自己目前在教課時,常常會想到,必須要有同理心的看待每個人,如果只看到結果,而說了一句,其實沒有關注在學生的學習與進步上的話語。我想,或許會傷同學的心,也可能犯了跟那位老師一樣的問題。
倘若如果我多上幾次那堂課程,學習到更多設計知識跟如何增加實作效率,老師看待的結果會不會不同呢?也或者還是一樣的對待呢?

《期許教育者,能夠時時刻刻地運用同理心,幫助自己與學生學習成長。》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
Link-yen
Link-yen
喜愛自然環境的屏東人,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畢業後,於苗栗三義成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工作室。 除了享受在藝術創作中,透過藝術作品,將呈現自己所感知的世界。 平時有著藝術教學與推廣部分,其餘時間聽音樂、看展覽、玩遊戲、看動畫、運動等不同休閒活動。 將藉由不同領域的體會與感動,化為文字傳遞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