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經營】原來還能這樣思考教學,在陪伴講師訓中的三大學習

2023/02/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每一個準備課程的夜晚,總是左思右想,應該要再多閱讀哪些書籍,參考哪些課程,擷取哪些時事案例。
因此,常常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焦慮。
過去,我總覺得,這是求好心切,大概轉念思考,放下完美主義就會有答案了。但,心裡始終明白,有絲毫的不踏實,不是件好事。
一杯咖啡、一本筆記、一本參考書,就是備課的風景
痛苦,往往來自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所幸,在講師職涯的道路上卡關的時候,總是有相應的學習資源出現在眼前。2023年決心投入由孫治華老師所創立的「陪伴式講師訓
用一年的時間,好好調整策略佈局、教學設計、講師事業如何執行。
本文,正是紀錄兩天「互動式教學技巧」課程中的關鍵收穫,或許對於各位的「學習策略」也會有些幫助唷

教學的本質為何?

過往在籌備課程時,心裡總想著「我要教些什麼」,然而這在資訊唾手可得,知識從權威中解放的時代,或許已不合時宜。
復古可以是流行,但落伍沒有察覺就成了問題。
身為教學者,心裏要不斷思考的應該是,學員想獲得什麼樣的成功?
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獲得成功?通常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這時,老師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因此,在思考教學之前,首先得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所提供的內容,才會是有意義的。好比,近期在準備OKR目標管理的課程,若開頭就以「目標管理的定義為何」切入,大概只能吸引學術型的學員。
這時,如果用「年後想要認真減重」的生活情境切入,學員就能更快速地跟主題有所連結,因為這時他的經驗已經被涵蓋在課程當中了。
換言之,作為學習者的我們,在學習任何樣新概念的時候,永遠都可以先思考「這要怎麼用」「用在什麼領域、情境之中」,例如:創新擴散理論,是不是能用在分析近期「ChatGPT應用的討論風潮」。

拖時間的老師,是在謀財害命?

所有來上課的同學,一定都有所期待。然而,一位老師若未能做好時間管理,又影響到學員的學習成效,那就是把學費丟進海裡,又浪費了學員的時間。
你有想過大學以前,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習嗎?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你都在哪裡、何時感受到成長呢
(12 年國教+大學 4 年)*每年 2 學期*每學期 16 週*每週 5 天*每天8小時= 20,480小時
倘若,從小到大,我們遇到的老師,有一半是用大量講述,讓我們提不起興趣、不願意學習的,那麼就有一萬小時憑空消失。
作為老師,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做好課堂時間管理,讓學員不只是透過聽講在學,而是有更多的演練、操作「習得」能力。
在講師訓課堂當中,不免開始審視過往自己課堂上的問題
  • 太貪心,什麼都想分享,全部都是重點,那其實就是沒重點
  • 常覺得課堂時間不足,其實可能是深度不足
作為教學者,應該要列舉更多元的案例,讓學員在吸收的過程,能有更立體的認知。
也要在段落之間,及時地做測驗,才能即刻觀察學員學習成效,能更快速的做出教學調整。因為,別忘了很多時候,學員就算不了解,也不見得會問,不會問的原因,更有可能是不敢問。

互動技巧只是表象,重點在於循序漸進

基於熱愛學習的心,上過的課程也是不少。經常也會觀察每位講師的運課、互動技巧,使用了哪些教學活動。
後來我發現,一味的模仿看似厲害的教學活動,只能學得走皮毛。
而這次講師訓,治華老師提到
學習,是讓學生預備好大腦
當腦身心都準備好,學習自然就開始了
作為講師,就應該思考,如何調控學員大腦的狀態、學員的初始程度為何、學員目前的認知負荷如何等。
在每一次的實作過程,都應該先提示如何操作、給足個人思考時間、鼓勵小組充分討論,才進入實際產出、講師點評的環節。
一場好的教學,就是精心設計好的流程與步驟
這是我從治華老師身上,學到最重要的思維。
因此,在構思教學活動該如何安排,並非憑感覺思考「這樣的知識適合什麼手法」,而是依照學習的目的做安排。
  • 想讓學員初步掌握知識:使用是非題建立觀念
  • 想讓學員破除迷思:使用選擇題,並且給予錯誤、迷思的延伸思考方向
  • 想讓學員敞開討論:使用排列組合,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狀態下,讓學員在小組中看見不同背景、案例下的差異性。
最後就用這個提問,來替本文作結
你最近在學習的項目為何呢?是否有機會替自己出道問題,測試一下學習成效呢?
期待你在留言區與我分享唷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個❤️, 也歡迎你到我的FB粉專「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逛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每個人都像鑽石,只是未找到發光的一面。」 / 這裡將與你分享,關於職場學習、職涯設計、個體經營等議題, 期待我們的交流,能看見生涯的更多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