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隱匿的身份
你可曾想過:如果有那麼一天,為了生存,必須隱匿自己的身份,為了與家人團聚,必須被迫逃散﹖
所有在二戰經歷過生死的猶太人故事都很相像:像是安妮的日記寫出一個小女孩如螻蟻般生存卻又渴望自由的無奈﹔辛德勒的名單如一艘末日方舟,拯救無數的猶太人上岸﹔美麗人生中的父親掩蓋殘酷真相,讓兒子相信希望﹔同樣地,這部:一袋彈珠,是透過一對正在逃難中的猶太兄弟,追逐希望與家人團聚的過程。
整部片的鋪陳並沒有著重在血腥殘忍的畫面描繪,這是讓沒辦法接受血腥味的我,覺得欣慰的地方,但是,透過兩個純真孩子所見的事實,卻足以勾起心中的恐慌。
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段預告,也是驅動我點入此片的主因之一:為了讓自己兩個年幼的孩子能逃離納粹的屠殺,這個父親用了最殘酷的手段,逼迫自己的孩子不得承認自己的種族﹔這是多麼沉痛的決定,即便這父親明知道這是錯的,即便在他的心底,還是以身為猶太人為傲,但是為了讓兩個孩子能活下來,他必須迫使孩子們褪去自己的根,即使知道要放手讓兩個孩子離開家,卻無法保證此生能否有再團聚的可能,但是這是唯一可以讓這兩個孩子活下去的機會。
整部片緊扣這兩個兄弟的逃難過程,當然,最後還是遺落了一顆沒有辦法回歸的彈珠,雖然是電影,也無法美化真人真事的缺憾。
優越帶來歧視,非戰之罪的屠殺
或許,我們並非處於當代背景的人們,或是說,身處東方的我們,並沒有那麼豐厚的歷史涵養去感受並了解猶太人在歐洲國家所處的地位﹔但是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我們無法自主自己的出身,因此,不論種族、膚色、性向等等…人之初始,本該平等與自由。
而二戰的集中營,不僅毀滅了這樣的信念,更因自身的優越帶來了歧視﹔比屠殺更可怕的,就是這種優越所帶來的歧視信念,這種高人一等的不可一世,直到現今仍被大家所唾棄的納粹信念,真的消彌了嗎﹖
進化的優越帶來黑白膚色的對立
我認為沒有,在某一方面,納粹優越的遺毒並沒有消失,而只是變形、只是轉化。
時間推進到70年代的美國南方,還是有一群黑人飽受著白人優越感所帶來歧視的壓抑﹔2011年的美國電影:姊妹,就以一位女大學生的微觀,帶出當代黑白歧視的問題仍充斥在社會風氣封閉的美國南方。
為此,身處當代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看到同樣身為黑人同胞的困境與不平等,在1955年發動
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卻在1968年遭人暗殺身亡。
但是,這樣的犧牲卻點燃了一把種族平等之火,讓更多白人去反思並看清楚白人與黑人之間透過優越感作祟的歧視,進而解放了更多原本為家僕的黑奴,為人類種族的平等邁向更近一步。
婚姻平權的重點,不在於挺同反同,而在於尊重
從血統,從膚色,這一路為人權平等奮鬥走來的先士們捍衛了理念,也讓人們了解到彼此異同之間的尊重與對等。
借鏡了歷史的例子,身處在當代的我們,是否曾經反問過,真正的平等存在嗎﹖還是,那只是一場烏托邦式的神話﹖
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婚姻平權問題,讓我對講求自由平等的現代打上了很大的問號。
首先,我是屬於佔據人類群體比重數高的異性戀者,但是,這並不表示我有權利不尊重他人在選擇伴侶性向上的決定,所以,關於挺同反同這個問題,我是以旁觀者的角度,跳脫框架來看待這件事。
在釐清這兩個團體的理念後,我發現,他們之間對議題的探討,根本不在相同的基準點上。
挺同團體訴求的是:一個身而為人的基本權利,希望能有不再被打壓、不再被迫隱匿身分的權利,追求與異性戀者相同的婚姻權。
而反同團體所訴求的是:男女婚配才是唯一符合社會規範的準則,希望大家遵循準則而行,至於身處少數的同志則屬異類,既是異類就不該存在於體制內﹔反同團體所在的著力點一直是針對性向的身份來攻擊,如同希特勒對猶太種族的壓迫,以及優越的白種人對黑人膚色的歧視。
一個爭取的是後天平等的權利,另一個捍衛的是必須從眾的性向,想當然,這樣兩個基礎論調不同的團體對話,不可能會有雙向溝通的理解。
然而,達成平等對待的尊重,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如同我能夠感受到你感受的事,所以我願意尊重你的決定,即使彼此之間的立場與理念不同,但是,我理解你的想法跟情感是跟我一樣,就算我在街上看到男男或女女接吻讓我感到不適,我也無權去脅迫對方放棄追逐愛情的渴望以及對婚姻安定的崇尚,因為愛情與安全感是嵌入在人體最基礎的情感之一,不論是從眾的異性戀,還是寡數的同性戀,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絕不能因為只是屬於比較從眾的異性戀,而拿這樣的權勢壓迫少數的同性戀。
追求婚姻平權並非否定傳統婚姻的神聖,而是讓少數人也能享有被平等對待的機會
在個人價值觀不盡相同的狀態下,捍衛自己價值觀的同時,一定會有對立面的衝突。
當這個衝突爆發之際,我們更需要用理性的言語與想法去看待癥結,而非一昧地打壓與抹黑。
在婚姻議題中,其實最該被強調的著重點是在於尊重而非性別。
最該讓下一代知道的,也該是彼此之間的尊重﹔這世上,沒有所謂的正常與異常之分﹔只是選擇的不同而已。
如果,你剛好是從眾的異性戀婚配者,那麼恭喜,你的生活將符合多數人的期望,人生路上會少很多阻礙,但是別忘了,世界就是如此多元才顯得繽紛不單調,還有一些少部分的人,他們的情感本質與我們相同,但是選擇卻跟你不同。
倘若,遇到了選擇跟你不同的人們,你必須試著去理解、去尊重,用同理心取代歧視,該站立的地方是對方的另一邊而不是高一階。
又如果,你剛好是少數的同性戀者,現在所在爭取的是一個希望,期待未來能夠無須壓抑隱匿身分的自由。
婚姻的神聖是來自於雙方看重婚姻的心態,並非性別的箝制﹔婚姻是一種信仰,一種不論人種、膚色、性向所想要追求安穩愛情的信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