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日記〉五:所愛之物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平時生活,習慣一些特定事物的存在,也許是心情差的時候,有它們伴著,就會像是施了魔法般的好些。
現在已經意識到對於周遭的人要保持珍惜態度,也只能這樣子了。在拋棄社會角色,邁往死亡過程中,我們已知道德黑蘭死神的預言,而活下去的動力看似沒什麼重要性,反正要誓死了,度一日算一日,他就在那終點等站等我,屹立夙夙地瞪著那滾滾長沙,我似乎聽見咯咯笑聲:「快來吧!你將會看到我的。」倏乎,一陣炙風拂過,雖正屬炎炎夏日,但我竟覺得由脊樑根底發出涼上頭頂的顫意。
那我為何不現在馬上去死?這麼害怕,日子過一天少一天,到時候還不與現在一樣沒什麼帶大差別,那還不趕快結束這三十天,或許還少些不必要的牽掛。
不行!因為這是死神和我訂好的,無論如何,這子都得過,而我也知道若是繼續保持消極面,得過且過,那是虛度光陰、逃避生命意義的作為。
有種說法是,若是要達成目的,便要拋棄「想要」的念頭,放棄對結果的矜持。好比在宗教書籍中,說想成為宗教領袖的人,都要把目標丟棄,並且被動的接受事實發生。那我不把想活出意義來的希望掛在心頭,不去想、不去念,那會不會後續發展真如預期?
心情煩了、擾了,我就會把熟悉的東西拿出來看看,這些物品大部分有關紀念價值,像是從高一就買來的扇子,為了教室沒冷氣,電風扇吹不涼的學校生活,想想它陪伴我渡過各種校園回憶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儘管外表再斑駁;就算現在不太方便再使用,但它卻真真實實的代表著這些年來的記憶,我無形中賦予它太多--連我都驚訝的珍貴意義。或許是為逃避負面情緒,煩惱該怎麼活下去,而刻意拿些所愛之物憶舊。
我想到臨走之時,應該還是愛著它們,只不過不是躲避負向情緒的工具,而是我代表我活過的證據。
李泓穎
李泓穎
平常愛裝個文青,現已入植物坑快一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泓穎 的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