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漢堡包的洗底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小時候不知道兩片圓麵包夾著免治牛肉就是漢堡包——菜式的統稱。一直覺得麥當勞餐牌上最便宜的,只夾一塊漢堡扒和酸瓜做料,加點茄汁和幾粒洋蔥就是漢堡包。明明餐牌上其他款式都有漢堡兩個字,不知為何這誤解也維持了好一段日子。

雖然如此,但那的確算是經典的漢堡包配搭。至於誰先造就這經典,則眾說紛云,無從稽考。雖然也有人聲稱是源自德國或巴西,但由於漢堡包在美國飲食文化裡極具象徵意義(其實一大部分是快餐文化使然),美國有些州份一直爭相證明和宣傳自己才是它的發源地。曾讀到一個言簡意賅的說法:

In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hamburger originated in western New York, Connecticut, Wisconsin, Ohio, Oklahoma, or Texas—claims often built on unsubstantiated assertions and/or proud family members’ testimony—one point is clear: Some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hamburger was born.
(Adams,2018,p.18)


反正漢堡包與美國就是分不開。

漢堡扒的起源
免治肉扒最早可追溯自古羅馬。四世紀的羅馬烹飪書Apicius(《阿比修斯》)其中一篇食譜—isicia omentata(網油肉丸),就是將碎肉、香料、用紅酒浸軟的麵包和一些果仁搓成肉丸,再用網油包住,然後放到提子汁裡煮。在12世紀的蒙古也找到免治肉扒的蹤影,當時蒙古的軍隊不斷征戰,有傳因將士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馬背上,有時無法停下來進食。所以,他們會切下累死的馬或駱駝的肉,放在馬鞍下,騎馬期間順道將它壓軟;但這很可能是後人混淆了蒙古人會放肉在馬鞍下來減少磨擦的故事。總之,蒙古人為了吃較韌的馬肉和駱駝肉,習慣將它們切成肉碎,再拌奶或蛋來吃。食法經蒙古帝國傳到各地,如俄羅斯,成為被受愛戴的牛肉他他。

13至17世紀,德國的漢堡港都是歐洲重要的港口;俄羅斯船隊將牛肉他他帶到那裡。至19世紀,漢堡-美洲航運公司往返兩地;水手會將牛肉切碎,有時還會加入浸軟了的麵包碎和洋蔥粒,再用鹽醃製或煙熏保存,以應付遙遠的航程。那就是以地名命名的「漢堡扒」。紐約是當時德國商船的主要目的地,加上大量革命者在德意志1848年革命遭鎮壓後逃到美國,終把漢堡扒帶到美國。當地開始有餐廳推出漢堡扒(Hamburg-style steak)來吸引德國的移民和水手,成為他們懷念家鄉時的依靠。

絞肉的壞名聲
隨著機器進步,絞肉愈來愈方便快速,價錢下跌,愈來愈普及。而它何時配搭圓包成為我們熟悉的漢堡包?由於大部分關於發明漢堡包的故事都發生在1885至1904年,相信也是在這個時刻。

根據1887年出版的Cookery for invalids,漢堡扒是適合病患的宵夜,容易消化,
可稍稍燒過表面或生食或加水煮蛋食。

單在美國,發明漢堡包的故事就有好幾個版本,情節幾乎都包含:(1)為了容易煮熟而將肉丸壓平來煎(2)為了方便客人不用弄髒手或不用坐著慢慢吃而用麵包夾住漢堡扒。這與當時美國快速工業化有關,工人需要又快又便宜的選擇,而漢堡包就正好滿足此需求。但發展並非一帆風順,1906年,美國作家Upton Sinclair Jr.的小說《屠場》(The Jungle)描繪了當時肉類加工場惡劣的衞生情況,引起了社會關注:

There were some jobs that it only paid to do once in a long time, and among these was the cleaning out of the waste barrels. Every spring they did it; and in the barrels would be dirt and rust and old nails and stale water—and cart load after cart load of it would be taken up and dumped in to the hoppers with fresh meat, and sent out to the public’s breakfast.
(Sinclair, 1973. p.162)


雖然Upton Sinclair Jr.是希望揭露工人的惡劣工作環境,但意外地社會更擔心食安問題,尤其是憂慮絞肉裡面有甚麼髒東西。這促使美國其後通過兩條食安法案—FMIA及Pure Food and Drug Act。

I aimed at the public's heart, and by accident I hit it in the stomach.
——Upton Sinclair Jr.


只能是窮人恩物?
另一意外,是間接造就了快餐的發展。堪薩斯州一位廚師—J. Walt Anderson工作的餐廳裡,有一道菜特別受歡迎—圓餐包夾煎封過的牛肉餅和洋蔥。Anderson版本的故事,是他煮肉丸時不滿它們常常黏鑊,有一次忍不住發脾氣用鑊剷拍扁它們,結果發現那樣能加快煮熟,而顧客也較喜歡這方式。隨著這個漢堡包愈來愈受食客歡迎,他在1916年決定創業,開了個漢堡包小攤——1張長檯,三張凳,一塊鐵板和少量廚具,加一個寫著「漢堡包 5分錢」的牌子。他的小攤檔受到附近的勞動階層歡迎,加上他甚有生意頭腦,如透過改善鐵板滴油問題和直接讓客人看到他煎漢堡的過程,釋除客人對肉質和衞生情況的疑慮;生意順利上軌道,四年內攤檔由一變四。

儘管如此,漢堡包仍然被視為劣質食物,而即使他怎樣保持整潔,街邊小攤始終受局限。因此,他希望搬入舖。即使當時他在鎮上已算是成功人士,銀行和業主都不願投資低賤的漢堡包生意,直至保險及地產經紀Billy Ingram決定投資。Ingram無經營餐廳的經驗,對推銷也不太在行,但他認為成功之道在於扭轉大眾對漢堡包的負面印象和提升產量。他將生意命名為White Castle System of Eating House,White代表清潔,Castle代表強大和穩定;店舖也配合用上白色射手牆和塔樓。他們還專門聘請清潔工每日清潔餐廳,在當時並不常見。他亦只用牛肩絞肉,而且服務承諾是每兩至四個鐘就由肉店新鮮運來,期間店裡的剩肉都會運回肉店,換言之所用的肉不會在店裡放置超過四小時。就連絞肉的方法也有規定。

When the word “hamburger” is mentioned, one immediately thinks of the circus...or [a] dirty, dingy, ill-lighted hole-in-the wall, down in the lower districts of the city. The day of the dirty, greasy hamburger is past. No more shall we have to taste the hamburger at circuses or carnivals only, for a new system has arisen, the “White Castle System”
(Hogan, 1997, p.31)


快餐式營運成功洗底
Ingram將營運公式化,每間分店的外表、餐牌、送餐方式、宣傳標語,以至所用的肉、漢堡的大小都一式一樣。以前讀書都說是「麥當勞化」,但之前看來也有個「白城堡化」。它亦是美國第一間在報紙賣廣告的餐廳。White Castle成功為漢堡包洗底,逐漸普及,加上經歷一戰和大蕭條期間百姓對平價食品急增的需求,漢堡包逐漸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這從流行文化可見一斑,如卡通《大力水手》的溫皮(Wimpy)就是個漢堡包狂。他的口頭禪是:I will gladly pay you Tuesday for a hamburger today. 當然還有後來的麥當勞叔叔、漢堡神偷……有指漢堡包的外型甚至啟發了星球大戰的千年鷹號。

至於後來麥當勞橫掃美國和全球的故事,簡直就已是教科書內容了。不過,物極必反,公式化到盡頭又失去其優勢。快餐店漢堡包在今時今日不時被人嫌棄是「劣食」,加上偷功減料、減成本和爆出食安問題等,都使它再次負上壞名聲。

直至手工漢堡的熱潮,又重新洗底。它們一點都不便宜,過百元都有捧場客,而且用料特別,不再是求求奇奇醫肚的選擇了。近年更有素食熱潮,由於「人造肉」多數是漢堡扒形式出現,素漢堡大行其道,使這道菜式又成功多了健康、環保等正面標籤。

按此看湯種漢堡包的食譜;歡迎追蹤@dig_deep.eat

raw-image



參考資料

Adam. C. J. (2018). Burger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Hogan. D.G. (1997).Selling 'Em By the Sack : White Castle and the Creation of Of American Food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

“History and Legends of Hamburgers”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hatscookingamerica.net/History/HamburgerHistory.htm.

“History of the hamburger“ (n.d.)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the_hamburger#cite_note-15

Murrey, T.J. (1887). Cookery for invalids (New York: White Stokes & Allen).

Sinclair. U. (1973).The Jungle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狐狸小屋的沙龍
1會員
21內容數
寫信與你分享所見所聞、所學所得 📚 閱讀 Reading 📝 寫作 Writing 🤯 學習 Learning 📦 資源Resources
狐狸小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1
龍蝦卷有兩大派別,有凍食的蛋黃醬的龍蝦沙律派和熱食的牛油煎龍蝦派。因不喜歡沙律醬掩蓋了龍蝦的鮮味,便用牛油煎香龍蝦後,加上香料和檸檬汁提鮮。第一次煮,香料比想像中與龍蝦還要配搭,喜出望外。
Thumbnail
2021/11/21
龍蝦卷有兩大派別,有凍食的蛋黃醬的龍蝦沙律派和熱食的牛油煎龍蝦派。因不喜歡沙律醬掩蓋了龍蝦的鮮味,便用牛油煎香龍蝦後,加上香料和檸檬汁提鮮。第一次煮,香料比想像中與龍蝦還要配搭,喜出望外。
Thumbnail
2021/10/09
我包包子的手勢不夠純熟,外表同厚度有待改善!不過,餡是自己喜歡的比例,加上新鮮起鍋真的覺得好好吃!今天不談外表談內涵,聊聊生煎包的故事吧。 是包子還是饅頭? 生煎包傳統的叫法不是包,而是生煎饅頭,上海多有沿用。相傳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據元朝《誠齋雜記》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
Thumbnail
2021/10/09
我包包子的手勢不夠純熟,外表同厚度有待改善!不過,餡是自己喜歡的比例,加上新鮮起鍋真的覺得好好吃!今天不談外表談內涵,聊聊生煎包的故事吧。 是包子還是饅頭? 生煎包傳統的叫法不是包,而是生煎饅頭,上海多有沿用。相傳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據元朝《誠齋雜記》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
Thumbnail
2021/07/04
家中一直有儲糧習慣,罐頭番茄是其中一類必備食材,因為兩三下功夫它就成為紅醬,用來煮意粉、整Pizza,煮肉丸,沾麵包,甚或做湯底都可以。 對外殖民引番茄入歐洲 番茄是意大利菜的國民食材,但它不是當地物種。番茄是厄瓜多爾、秘魯、智利北部找到的野生植物,後來瑪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將它人工種植,令它更大更可
Thumbnail
2021/07/04
家中一直有儲糧習慣,罐頭番茄是其中一類必備食材,因為兩三下功夫它就成為紅醬,用來煮意粉、整Pizza,煮肉丸,沾麵包,甚或做湯底都可以。 對外殖民引番茄入歐洲 番茄是意大利菜的國民食材,但它不是當地物種。番茄是厄瓜多爾、秘魯、智利北部找到的野生植物,後來瑪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將它人工種植,令它更大更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近年來日式漢堡排受到台灣民眾的歡迎,比起味道比較粗獷的美式漢堡排,口感偏濕潤、柔軟的日式漢堡排似乎比較受台灣人的青睞,今年日本主打高級漢堡排的「挽肉と米」進軍台灣立刻掀起排隊風潮。其實日式漢堡排在家也可以DIY,而且並不困難,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日式與元祖的美式漢堡排在風格上有什麼差異,製作上有
Thumbnail
近年來日式漢堡排受到台灣民眾的歡迎,比起味道比較粗獷的美式漢堡排,口感偏濕潤、柔軟的日式漢堡排似乎比較受台灣人的青睞,今年日本主打高級漢堡排的「挽肉と米」進軍台灣立刻掀起排隊風潮。其實日式漢堡排在家也可以DIY,而且並不困難,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日式與元祖的美式漢堡排在風格上有什麼差異,製作上有
Thumbnail
今天介紹的兩個食物單字,大家常常都會碰到,ハンバーガー是「漢堡」,ハンバーグ是「漢堡排」,光看字面,會覺得非常像
Thumbnail
今天介紹的兩個食物單字,大家常常都會碰到,ハンバーガー是「漢堡」,ハンバーグ是「漢堡排」,光看字面,會覺得非常像
Thumbnail
丁骨牛排原來真的可以外焦香內嫩,第一次吃到這麼新鮮的培根,與之前吃的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丁骨牛排原來真的可以外焦香內嫩,第一次吃到這麼新鮮的培根,與之前吃的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有溫度的家人就是好,看到食物會買回家共享除了家人其他機率較少吧!可能我人緣不好,沒要我出錢的輪不到我,在外頭有好吃、好玩的要找我一定是當分母的角色,下班回家桌上放著熱騰騰的餅叫我趕快吃,沒看過這種餅,一問之下才知是最近永和剛開的店叫王美人,看到店名還以為是賣女裝的,結果是賣肉夾饃。 什麼是肉夾饃 很
Thumbnail
有溫度的家人就是好,看到食物會買回家共享除了家人其他機率較少吧!可能我人緣不好,沒要我出錢的輪不到我,在外頭有好吃、好玩的要找我一定是當分母的角色,下班回家桌上放著熱騰騰的餅叫我趕快吃,沒看過這種餅,一問之下才知是最近永和剛開的店叫王美人,看到店名還以為是賣女裝的,結果是賣肉夾饃。 什麼是肉夾饃 很
Thumbnail
回顧五六年前的歲月,當時正在進行一個嚐百堡的自我追求,幾乎把大台北的美式漢堡餐廳吃過一輪,朋友的邀約聚餐,自然就是選擇了美式漢堡餐廳,那段時光美式漢堡餐廳如雨後春筍,一間一間的開啟,如今已是一間一間的凋零,只剩下回憶那美好的漢堡時光。
Thumbnail
回顧五六年前的歲月,當時正在進行一個嚐百堡的自我追求,幾乎把大台北的美式漢堡餐廳吃過一輪,朋友的邀約聚餐,自然就是選擇了美式漢堡餐廳,那段時光美式漢堡餐廳如雨後春筍,一間一間的開啟,如今已是一間一間的凋零,只剩下回憶那美好的漢堡時光。
Thumbnail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 是許多歐美餐飲品牌進駐華人市場的第一站,畢竟魔都人對於新鮮事物接受能力非常高...
Thumbnail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 是許多歐美餐飲品牌進駐華人市場的第一站,畢竟魔都人對於新鮮事物接受能力非常高...
Thumbnail
小時候不知道兩片圓麵包夾著免治牛肉就是漢堡包——菜式的統稱。一直覺得麥當勞餐牌上最便宜的,只夾一塊漢堡扒和酸瓜做料,加點茄汁和幾粒洋蔥就是漢堡包。明明餐牌上其他款式都有漢堡兩個字,不知為何這誤解也維持了好一段日子。 雖然如此,但那的確算是經典的漢堡包配搭。至於誰先造就這經典,則眾說紛云,無從稽考。雖
Thumbnail
小時候不知道兩片圓麵包夾著免治牛肉就是漢堡包——菜式的統稱。一直覺得麥當勞餐牌上最便宜的,只夾一塊漢堡扒和酸瓜做料,加點茄汁和幾粒洋蔥就是漢堡包。明明餐牌上其他款式都有漢堡兩個字,不知為何這誤解也維持了好一段日子。 雖然如此,但那的確算是經典的漢堡包配搭。至於誰先造就這經典,則眾說紛云,無從稽考。雖
Thumbnail
那些在美國住過幾年並吃過一、兩百個漢堡的人,多年後在荒野中、叢林裏、或是海上迷失了幾十天,什麼也沒得吃,已幾乎是個野人,最後抵達一處人煙所在,吃的第一口食物,若是漢堡,即使不是他幼時的家鄉風物,可能仍因那曾經熟悉味道之乍然湧於口鼻,而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漢堡,稱不上什麼珍希美味;然而......
Thumbnail
那些在美國住過幾年並吃過一、兩百個漢堡的人,多年後在荒野中、叢林裏、或是海上迷失了幾十天,什麼也沒得吃,已幾乎是個野人,最後抵達一處人煙所在,吃的第一口食物,若是漢堡,即使不是他幼時的家鄉風物,可能仍因那曾經熟悉味道之乍然湧於口鼻,而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漢堡,稱不上什麼珍希美味;然而......
Thumbnail
回想起過往的這段時間,朋友邀約吃飯,我都還是會以吃漢堡為主,讓黑熊嚐百堡可以成真,如今已是成真的過往,還有好幾篇漢堡食記沒有寫到,正考驗著這些年美式漢堡是否還持續蓬勃發展,還是如蛋塔熱潮班,退潮後一間間的關閉呢?還好今天寫的是意舍酒店的吃吧!目前也還存在,只是自助吧似乎只有周末才有了。
Thumbnail
回想起過往的這段時間,朋友邀約吃飯,我都還是會以吃漢堡為主,讓黑熊嚐百堡可以成真,如今已是成真的過往,還有好幾篇漢堡食記沒有寫到,正考驗著這些年美式漢堡是否還持續蓬勃發展,還是如蛋塔熱潮班,退潮後一間間的關閉呢?還好今天寫的是意舍酒店的吃吧!目前也還存在,只是自助吧似乎只有周末才有了。
Thumbnail
美式漢堡的店家競爭,似乎到了尾聲,本來一間間如雨後春筍開啟的漢堡店,如今還剩下幾家呢?還沒這股熱潮的時候,開啟了我的【黑熊嚐百堡】,雖然敲敲地完成了百篇,但還有好幾間還沒落筆寫,或著不小心吃過兩次的店...
Thumbnail
美式漢堡的店家競爭,似乎到了尾聲,本來一間間如雨後春筍開啟的漢堡店,如今還剩下幾家呢?還沒這股熱潮的時候,開啟了我的【黑熊嚐百堡】,雖然敲敲地完成了百篇,但還有好幾間還沒落筆寫,或著不小心吃過兩次的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