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的思考法則:擁有科學邏輯的頭腦,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法律人的思考法則》的系列書,作為一個從自然組跨考社會組之後,通常看些科普書來補足各種逐漸忘記的內容,而工程作為一種綜合學科,這本書的內容剛好是個廣泛的複習,當然還有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識。
工程不像上一本法律,幾乎是完全沒有概念來著,只知道部分、皮毛以及尚未綜合的分類知識。而這本書提到的諸多工程案例和技術組合,剛好做為綜合過去經驗和知識的機會。
書籍的編排上,看不出特別的邏輯,或者說真的太外行,不知道這順序瑣務何來,當作短篇閱讀,也因為中間幾乎沒有前後關係,中斷也不太影響。但這本書的電子版排版真的是個悲劇,文字的部分切在奇怪的地方,有的時候圖跟文不同頁,非常影響閱讀經驗,建議想買還沒買的朋友千萬不要選電子書,借書也一樣,一定會後悔。
除了一般的物理、化學知識之外,還區別了應用學科和基礎學科的差別。研究和應用確實不同,實驗室裡的經驗,到實際場域中,就要開始面對各種不確定和難以控制的干擾,而這些干擾才是現實,也正是工程師們面對的情境。追求有效、可用比起實驗室精確要來得重要,而這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孰是孰非,而是面對的情境、狀態不同所致。
細節的區別在工程中是重要的,在87則中,柱子跟支撐柱乃至於螺栓和螺釘的差異,在工程中因著功能不同有細微的差距,在英文中很明顯得可以看出拼字的不同,雖然中文也可以看出用字的不同,但差別有時就被忽略了。能明確的指出不同,並且有效的應用,就是工程的核心所在。
而這也顯示工程不僅是科學、技術專業,也需要充分的溝通,要全面而綜合的考慮各項因素,若不能有好的溝通,確實無法達成目的。對工程師而言,解決問題,把問題背後的問題逐步擴大維度進一步解決,就是工程師最重要的工作。成功的系統是在各種維度下都能順利運作,過於肥大有時造成無從運轉的結果,並不必然正面有效。
工程師可能不從事發明,但工程師進行改良。工程師從各種經驗中汲取教訓,並以技術和已知的知識加以改善,是這本書不斷出現的概念。動態平衡的概念讓工程師對變動的想法具有彈性。動態平衡建立在物質不滅上,因此化學式的平衡並不是等於,而是物質重新組合的方向。
建築案例中,橋的出現頻率非常的高,複雜程度也高。不僅要考慮工程設計,也考驗著施工的規劃。許多著名的案例都帶給工程師不同的經驗,大工告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經過幾手,順利建成後,卻可能出現預期外的問題。
推薦給也對基礎學科應用有興趣的朋友,這是本有趣的書,介紹相關知識的運用,讓知識更立體,也更貼近經驗。也推薦給不知道知道這些要幹嘛的朋友,讓專門知道要做啥的人來介紹,肯定特別貼近問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505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基督徒,看這類書純粹就是一個文化、宗教認識的概念。這本書是香港的教長寫的,作為入門認識伊斯蘭文化、宗教的書,內容上相當平實,行文也通順,並且分主題的呈現,讀者可以很方便從目錄選擇好奇的內容閱讀。考量讀這本書的人可能多數不是伊斯蘭教徒,所以行文有許多人名的翻譯附註了基督宗教的翻譯,一方面容易進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
這本書在研究社要談轉型正義之前出版,簡直逼人。於是就在M購物網站找到了書,馬上毫不猶豫地買下去,拿到書後瘋狂熬夜看完了前半部,時隔將近一週,才把剩餘不多的評論稿看完。 大法官解釋其實本質上就是政治的,要以數人之共見,推翻、確立民意選出的立法機關訂出來的法令,若不政治,豈有這種少數推翻多數的道理。嘎拉
很少看漫畫也很少買漫畫,會讀這本漫畫經典是好友老李把她的書借給我,在讀完叔本華的眼淚沉澱一陣子之後再看這本漫畫書,儘管沒有真的把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看完過,但也對叔本華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 必須要說如果要直接讀這本漫畫,應該會有一些情節跳得太快,特別是叔本華生平的部分。他的經歷並不是特別愉快,而那些累積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身邊醫療界的朋友天天都在感嘆醫療崩壞,被健保寵壞的病患以及比恐怖情人還恐怖的恐龍家屬,都是整個醫療體系的沉痾。醫療人員工作已經很辛苦,忙裡偷閒還寫點醫療衛教真的不簡單,而KOL醫師大概就是這路線的佼佼者,提供了許多經典的醫療亂象和奇形怪狀症候群。書裡介紹的,經過我個人的超譯,想看原汁原味的可以找書來
身為一個基督徒,看這類書純粹就是一個文化、宗教認識的概念。這本書是香港的教長寫的,作為入門認識伊斯蘭文化、宗教的書,內容上相當平實,行文也通順,並且分主題的呈現,讀者可以很方便從目錄選擇好奇的內容閱讀。考量讀這本書的人可能多數不是伊斯蘭教徒,所以行文有許多人名的翻譯附註了基督宗教的翻譯,一方面容易進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
這本書在研究社要談轉型正義之前出版,簡直逼人。於是就在M購物網站找到了書,馬上毫不猶豫地買下去,拿到書後瘋狂熬夜看完了前半部,時隔將近一週,才把剩餘不多的評論稿看完。 大法官解釋其實本質上就是政治的,要以數人之共見,推翻、確立民意選出的立法機關訂出來的法令,若不政治,豈有這種少數推翻多數的道理。嘎拉
很少看漫畫也很少買漫畫,會讀這本漫畫經典是好友老李把她的書借給我,在讀完叔本華的眼淚沉澱一陣子之後再看這本漫畫書,儘管沒有真的把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看完過,但也對叔本華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 必須要說如果要直接讀這本漫畫,應該會有一些情節跳得太快,特別是叔本華生平的部分。他的經歷並不是特別愉快,而那些累積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身邊醫療界的朋友天天都在感嘆醫療崩壞,被健保寵壞的病患以及比恐怖情人還恐怖的恐龍家屬,都是整個醫療體系的沉痾。醫療人員工作已經很辛苦,忙裡偷閒還寫點醫療衛教真的不簡單,而KOL醫師大概就是這路線的佼佼者,提供了許多經典的醫療亂象和奇形怪狀症候群。書裡介紹的,經過我個人的超譯,想看原汁原味的可以找書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Thumbnail
理解基礎知識:機械工程需要良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確保你對於數學的基本概念(如代數、幾何、微積分)和物理的基本原理(如力學、熱力學、電磁學)有深入的理解。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工程師的工作往往涉及到解決實際問題。嘗試找一些實際的問題來練習,例如參加科學競賽或者做一些實驗。
數學系的訓練,與上面閱讀原始碼的優先順序,本質上是反過來的。在數學的訓練中,是先把函數定義的非常清楚,再進一步去看函數應用在具體的數據上會發生什麼行為,然後就到此為止,不太會再有進一步的討論。但如上面西尾泰和所述,工程師看事情的角度,是先掌握全局,然後再進一步細化每一層的細節。
不管你念到大學或研究所,不管你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在學校基本上你學不到的東西很多,例如科技業工程師做什麼,這是學校無法教你的事情,因為連教授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天下文化曾經在2007年出版過一本書叫做台積DNA,其中有講到一些台積工程師或可以說是科技業工程師的一些術語,但~~~說真的你沒有經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Thumbnail
理解基礎知識:機械工程需要良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確保你對於數學的基本概念(如代數、幾何、微積分)和物理的基本原理(如力學、熱力學、電磁學)有深入的理解。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工程師的工作往往涉及到解決實際問題。嘗試找一些實際的問題來練習,例如參加科學競賽或者做一些實驗。
數學系的訓練,與上面閱讀原始碼的優先順序,本質上是反過來的。在數學的訓練中,是先把函數定義的非常清楚,再進一步去看函數應用在具體的數據上會發生什麼行為,然後就到此為止,不太會再有進一步的討論。但如上面西尾泰和所述,工程師看事情的角度,是先掌握全局,然後再進一步細化每一層的細節。
不管你念到大學或研究所,不管你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在學校基本上你學不到的東西很多,例如科技業工程師做什麼,這是學校無法教你的事情,因為連教授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天下文化曾經在2007年出版過一本書叫做台積DNA,其中有講到一些台積工程師或可以說是科技業工程師的一些術語,但~~~說真的你沒有經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