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沒有想像中的單純》

2021/07/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次寫了《板機指沒有想像中的單純》就有人敲碗要看腕隧道症候群,然而腕隧道症候群在診斷上面的學問又更複雜了(我知道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寫得很簡單,可是如果耐心地看完這篇,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是一個復健科”比較”會看的疾病),一不小心就拖到了現在才寫完。
腕隧道症候群本身相對單純,指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從手臂走向手掌時,在腕隧道受到擠壓。
Wikipedia的示意圖,正中神經於腕隧道受到壓迫
復健科醫師會幫你用超音波掃一下正中神經,看看有沒有在手腕受到壓迫。
這是我的左手,圈起來的是正中神經,箭頭指的是橫腕韌帶(Carpal ligament)
正中神經支配範圍是從拇指到第四指的一半(所以都問三指半),如果在這範圍感到麻,或開始有了無力感,甚至肌肉開始萎縮了,臨床上醫生就會跟你說你這是腕隧道症候群。(這是醫師國考送分題,不過是在骨科的範圍QQ)
但是真實世界不是這樣跟你玩的。很少會出現上面那種”典型”的腕隧道症候群。在診斷跟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的時候要考慮的遠遠不止於正中神經在腕隧道被壓到。
醫師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這篇就講診斷,不說治療)
  1.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嗎?
  2. 如果是,為什麼這個病人會有腕隧道症候群?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嗎?

即便超音波已經很普遍了,腕隧道症候群的黃金診斷標準還是採用肌肉神經電學檢查,肌肉神經電學檢查包含了兩個面向神經傳導+肌電圖,做做肌肉神經電學檢查可以知道正中神經只有在手腕的地方傳導比較慢,還是全部正中神經都有問題;可以知道只有正中神經有問題還是其他神經也有問題;可以知道除了正中神經有問題之外,頸椎神經是否也有問題。除了上面舉的例子之外,偶爾也會有些意外的發現。
正中神經如果不在腕隧道被壓到,在上游一點也可以在壓到,被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壓到,旋前圓肌症候群(Pronator teres syndrome)跟腕隧道症候群在臨床上很難區分,但是肌肉神經電學可以區分。超音波一樣能看到正中神經遊走於旋前圓肌的兩頭(尺骨頭與肱骨頭)之間。
圈起來的是正中神經,走在兩頭之間。
如果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其他神經也有問題的時候,有機會抓到其他疾病,最常見的是糖尿病導致的,即便罕見疾病如遺傳壓力敏感性神經疾病(HNPP),在我住院醫師時期都抓過兩個。
頸椎神經合併腕隧道症候群叫做雙重壓迫症候群(Double crush syndrome),這其實違背了我們臨床上的看病的原則,就是單一症狀單一疾病,然而雙重壓迫症候群確實存在。腕隧道症候群至少有10%以上合併了頸椎神經壓迫,然而不做肌肉神經電學,通常不會發現病人頸椎也同時有問題。
有些很嚴重的疾病其實剛開始的症狀是腕隧道症候群,像是台灣人盡皆知的漸凍人。早期發現,早期用藥,預後較佳。

為什麼會有腕隧道症候群?

這要分兩個層面探討,腕隧道自己的問題跟身體的問題。
腕隧道自己的問題包含了,手腕比較小(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多),病人比較肥胖(腕隧道裡面肌鍵太粗、脂肪太多擠壓到正中神經),掌骨骨折、腱鞘囊腫進而擠壓到腕隧道等問題。
身體的問題就有多種可能了,是否有糖尿病(使得正中神經容易受損),是否是風濕類疾病(神經會很容易發炎,發炎的神經會腫起來使得腕隧道相對神經變得狹窄),是否經歷停經要來還是處在懷孕狀態(身體全面的水腫同樣會擠壓到腕隧道),甲狀腺、洗腎等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容易產生腕隧道症候群。
過度壓迫與使用你的手腕也會,有些職業別(ie. 工程師)特別容易發生腕隧道症候群,但是不應在診斷的過程中,直接歸因於就是因為做這個工作所致。

結語

  1. 腕隧道症候群其實沒有那麼單純,通常打針治療都會有改善,但是沒有找到原因,腕隧道症候群就會一直來煩人。
  2. 肌肉神經電學檢查,依舊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黃金診斷標準,如果一直治療不好,應該要去接受這個檢查(但是這檢查要做得好不容易)。
  3. 還是那句老話,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復健醫師John
復健醫師John
醫師的本業就是看診,看診就是復健科醫師手中的刀,磨的鋒利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病人預後才會好。 對醫學有興趣或者想一起切磋的同伴,都歡迎來討論。 作者為台大醫學系畢業,於台北榮總接受復健專科訓練,集各家所長嘗試著把病人看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