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爸爸也得媽媽手?|認識 狄奎文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跟很多軟組織受傷一樣

媽媽手並沒有專屬於媽媽

而是只要長期使用或急性撕裂這條肌腱、韌帶、關節囊

還有「肌腱鞘」,就有高機率會得到的病


肌腱鞘是甚麼呢?

它其實就是一個軟組織通道

你可以想像肌腱是台火車,而肌腱鞘就是隧道

大家都知道肌腱在收縮放鬆時會伴隨長度的伸長及縮短

這段長度的變化代表肌腱的滑動

這些細細長長如電線如果沒有「集線器」整理整齊就會在滑動的時候扭成一團

就像腕隧道中的橫向韌帶

它就是底下肌腱、神經的集線器

只不過這些集線器還必須提供很好的「滑動性

才能確保肌腱功能

.

看到這裡,聰明的居民可能已經猜到媽媽手的原因了

沒錯,就是這個集線器的內部空間變小,導致肌腱用力時卡住、拉扯產生疼痛

導致「狹窄性肌腱鞘炎

常常發生在抬重物、運動員、廚師、抱小孩等等的動作上

所以感覺起來男生發生的機率還是高一點呢?


這裡不免俗還是告訴大家

不是所有痛在手腕大拇指側的病都一定是媽媽手

如果這個位置的神經被壓到、頸椎神經嚴重壓迫、周邊橈神經壓迫......

都有可能產生類似的症狀


或許有人聽過這個測試—Finkelestein Test


raw-image


用其他四指抓住大拇指向小拇指側下壓

如果出現大拇指側疼痛就是陽性,代表你可能得到狄奎文氏症

但這個測試就算測到上述幾種其他病因還是有很大機率為陽性

所以媽媽手的評估還是要交給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或是醫師的超音波檢查


就跟我之前的文章甚麼是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麻痺怎麼辦?提到的一樣

只要空間變小就會產生症狀

所以無論是「集線器」還是「電線」變厚都會產生疼痛

這台火車都會撞向隧道

而發炎久了就會產生「沾黏

導致久病不好,舊病纏身

所以治療這個病一樣要透過「伸展」、「滑動」

來放鬆變厚的肌腱及去沾黏


【伸展】

其實動作就跟Finkelestein Test一樣


raw-image


拉伸到稍微痠痛廷個10到20秒再放鬆


【滑動】

媽媽手相關肌腱是「外展拇長肌」、「伸拇短肌

分別是做「鴨嘴打開」跟「比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所以就是重複做這幾的動作讓肌腱滑動

有時會覺得稍微痠痛是正常的

通常一輪做個20到30次就可以休息一下,一天記得想到就做


【肌力訓練】

等到測試都不太會痛只剩緊緊的感覺後

就要加入肌力強化

動作一樣是「鴨嘴打開」跟「比讚」

只是要加一點重量「挑戰」一下


raw-image
raw-image


每10下一組,3組一輪,一天做個3輪就行


媽媽手是個靠一般儀器還有居家運動可以大概率治癒的病

但如果你已經休息一個星期、也做了軟組織處理(冰敷 還是 熱敷 ? 休息 還是 運動 ?| 軟組織 受傷 的你應該這麼做!)

疼痛都沒有好轉或者總是有最後一點痛好不了

那可能有其他問題;

或者想要有好一點的預後、完整的治療

都建議還是找你信任的專業物理治療師

這裡徒手雖然不一定要,但能加速你的復原速度,並能幫你找到其他問題的可能

可以參考一下囉!


喜歡我文章的居民們

請在文末按5下Like!

我將獲得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的回饋

您只需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都可以)

只需要不到3分鐘的時間就能註冊完成

按下5次Like,就可以免費贊助我的文章,給我滿滿的動力繼續把好文章帶給各位居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物治貝克的沙龍
86會員
129內容數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 「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但在這裡,希望能讓你們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專業。
物治貝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0
這是一個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機制,是人類為生存而演化出的精密警報系統。 「感覺」自始自終都來自於你的大腦,是對「刺激」產生的訊號做解讀,再呈現出來。 💥痛覺:刻意突顯 🩸表面軀體疼痛: 🩸深層軀體疼痛: 🩸內臟疼痛: 🧊止痛:刻意抑制 💧門閥控制 👉媽媽呼呼 👉作用快、效果短
Thumbnail
2022/04/20
這是一個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機制,是人類為生存而演化出的精密警報系統。 「感覺」自始自終都來自於你的大腦,是對「刺激」產生的訊號做解讀,再呈現出來。 💥痛覺:刻意突顯 🩸表面軀體疼痛: 🩸深層軀體疼痛: 🩸內臟疼痛: 🧊止痛:刻意抑制 💧門閥控制 👉媽媽呼呼 👉作用快、效果短
Thumbnail
2022/04/20
這些年,我以為自己成為了魔法師,學會了不痛的咒語。 據說一直以來,老媽就很不一般。她從來不理會我們的哭鬧,甚至跌倒弄傷,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自己呼呼,不會痛再站起來」,雖然都是從她口中知道,卻在我有記憶之後如此堅信這件事。
Thumbnail
2022/04/20
這些年,我以為自己成為了魔法師,學會了不痛的咒語。 據說一直以來,老媽就很不一般。她從來不理會我們的哭鬧,甚至跌倒弄傷,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自己呼呼,不會痛再站起來」,雖然都是從她口中知道,卻在我有記憶之後如此堅信這件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不是媽媽,竟然得到媽媽手!? 很多好朋朋來整復時,都說手大拇指靠近手腕的內側很痛,唭哩岸告知他們這是媽媽手,於是尤其是男性好朋朋,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我又不是媽媽,怎麼會得媽媽手?』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是一種慢性肌腱炎,正式醫學名稱是狄奎凡氏症。需要一直動手腕或大拇指、打
Thumbnail
*我不是媽媽,竟然得到媽媽手!? 很多好朋朋來整復時,都說手大拇指靠近手腕的內側很痛,唭哩岸告知他們這是媽媽手,於是尤其是男性好朋朋,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我又不是媽媽,怎麼會得媽媽手?』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是一種慢性肌腱炎,正式醫學名稱是狄奎凡氏症。需要一直動手腕或大拇指、打
Thumbnail
  因為手腕疼痛去看骨科,醫生邊看著X光片嘴裡念著專有名詞,我彷彿戴上耳塞一樣只聽見嗡嗡聲,反正就是發炎。   而根據看病經驗,病因通常大概一半已知,一半未知。而已知裡面還包含遺傳這麼未知的答案,所以我老認為找病因像是狗在追著自己的尾巴,還沒找到前就以暈頭轉向,或許這也算是一種鴕鳥心態吧。
Thumbnail
  因為手腕疼痛去看骨科,醫生邊看著X光片嘴裡念著專有名詞,我彷彿戴上耳塞一樣只聽見嗡嗡聲,反正就是發炎。   而根據看病經驗,病因通常大概一半已知,一半未知。而已知裡面還包含遺傳這麼未知的答案,所以我老認為找病因像是狗在追著自己的尾巴,還沒找到前就以暈頭轉向,或許這也算是一種鴕鳥心態吧。
Thumbnail
你是否還記得...... 學生時代那個坐在你身後、總是用藍筆在你背後點畫的女孩。 下課鐘響, 被從講台不斷傳來的視線折磨了45分鐘的小鹿正隨著鐘聲撞擊你得的心牆, 於是你華麗旋轉上半身,就在四目相交的那一刻,一陣酥麻湧上心...... 嗯?小指頭! 肘隧道與蓋氏管道 尺神經由臂神經叢分支而來,
Thumbnail
你是否還記得...... 學生時代那個坐在你身後、總是用藍筆在你背後點畫的女孩。 下課鐘響, 被從講台不斷傳來的視線折磨了45分鐘的小鹿正隨著鐘聲撞擊你得的心牆, 於是你華麗旋轉上半身,就在四目相交的那一刻,一陣酥麻湧上心...... 嗯?小指頭! 肘隧道與蓋氏管道 尺神經由臂神經叢分支而來,
Thumbnail
腕隧道症候群在診斷上面的學問又更複雜了(我知道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寫得很簡單,可是如果耐心地看完這篇,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是一個復健科”比較”會看的疾病) 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
Thumbnail
腕隧道症候群在診斷上面的學問又更複雜了(我知道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寫得很簡單,可是如果耐心地看完這篇,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是一個復健科”比較”會看的疾病) 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
Thumbnail
最近上班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拇指、食指、中指一直有麻麻刺刺的感覺,甚至有時候會麻到痛,剛開始甩一甩就好了,後來慢慢的甩手都無法緩解,甚至拿東西有拿不住的感覺,我是怎麼了⋯⋯
Thumbnail
最近上班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拇指、食指、中指一直有麻麻刺刺的感覺,甚至有時候會麻到痛,剛開始甩一甩就好了,後來慢慢的甩手都無法緩解,甚至拿東西有拿不住的感覺,我是怎麼了⋯⋯
Thumbnail
這種痛是新奇的,是她從未感受過的一種痛,那不像割破皮肉那樣鮮明,又不像摔傷膝蓋那樣辛辣。這是一種深層、負重、滲出來的感覺,似乎比一般的痛更難忘。
Thumbnail
這種痛是新奇的,是她從未感受過的一種痛,那不像割破皮肉那樣鮮明,又不像摔傷膝蓋那樣辛辣。這是一種深層、負重、滲出來的感覺,似乎比一般的痛更難忘。
Thumbnail
跟很多軟組織受傷一樣 媽媽手並沒有專屬於媽媽 而是只要長期使用或急性撕裂這條肌腱、韌帶、關節囊 還有「肌腱鞘」,就有高機率會得到的病  
Thumbnail
跟很多軟組織受傷一樣 媽媽手並沒有專屬於媽媽 而是只要長期使用或急性撕裂這條肌腱、韌帶、關節囊 還有「肌腱鞘」,就有高機率會得到的病  
Thumbnail
腕隧道症候大概是現代人除了媽媽手、板機指之外最熟的手部疾病 因為常常發生在使用滑鼠的手,所以又稱「滑鼠手」 這種會造成「正中神經麻痺」的問題相信有去做過物理治療的居民應該知道會被開「超音波」治療 但,就拿我自己待的診所裡的案例 其實大部分都是媽媽、阿姨、阿杯 他們都不太用電腦的
Thumbnail
腕隧道症候大概是現代人除了媽媽手、板機指之外最熟的手部疾病 因為常常發生在使用滑鼠的手,所以又稱「滑鼠手」 這種會造成「正中神經麻痺」的問題相信有去做過物理治療的居民應該知道會被開「超音波」治療 但,就拿我自己待的診所裡的案例 其實大部分都是媽媽、阿姨、阿杯 他們都不太用電腦的
Thumbnail
某天睡覺時,志強突然半夜麻醒,他動一動翻個身,覺得沒事也就繼續睡了。沒想到狀況日漸惡化,自己覺得肩頸越來越緊繃不好入睡,就算一入睡沒多久也又會麻醒,身體也愈來越疲勞。
Thumbnail
某天睡覺時,志強突然半夜麻醒,他動一動翻個身,覺得沒事也就繼續睡了。沒想到狀況日漸惡化,自己覺得肩頸越來越緊繃不好入睡,就算一入睡沒多久也又會麻醒,身體也愈來越疲勞。
Thumbnail
我在臨床工作這幾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老師,我來這裡做這麼久怎麼還不會好」他們通常是肩頸痛、手肘痛、臀部痛……之類常常被診斷成肌肉發炎、韌帶扭傷等等的症狀。但畢竟健保體制下的醫療院所沒有這麼多時間讓我們評估病人狀況,很多時候治療通常是熱敷電療疼痛部位,最多是加上超音波跟雷射。  
Thumbnail
我在臨床工作這幾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老師,我來這裡做這麼久怎麼還不會好」他們通常是肩頸痛、手肘痛、臀部痛……之類常常被診斷成肌肉發炎、韌帶扭傷等等的症狀。但畢竟健保體制下的醫療院所沒有這麼多時間讓我們評估病人狀況,很多時候治療通常是熱敷電療疼痛部位,最多是加上超音波跟雷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