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盛夏果實:專訪沈濟裕先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盛夏的果實〉作曲 Meyna Co /作詞 李焯雄

莫文蔚輕輕唱著:「也許放棄 才能靠近你 不再見你 你才會把我記起 時間累積 這盛夏的果實 回憶裡寂寞的香氣」

再再顯示愛情中,強摘的果實,不會甜,然而你願意為了收成,等待多久呢?


raw-image

火龍果在池上?

池上,一個以稻米為人所熟知,因明星來拍廣告,而各自擁有拍照景點,使得原先的無名樹,如今受到眾人爭先恐後的拍照禮遇;因為文人駐點,而被灌入文學氣息的地方,然而在這樣一個地方,除了稻米之外,還有著因氣候特別適合種植,如今被大量栽種的水果,那就是火龍果。

raw-image

本篇照片全攝於2020年7月,故皆為「無罩」狀態,特此說明。

raw-image

「阿裕果園」負責人沈濟裕先生,18年前從事畜牧業的工作,當時的工作內容是養雞,隨著公司離開家鄉,來到池上,歷經10年,衍生轉換跑道,改變生活模式、增添對家庭經營更好的念頭,於是選擇創業,自己當老闆。頭一回務農的前兩年,從「慣行農法」入門。每到農忙,噴灑農藥的時節,讓老闆阿裕因身體的不適,開始反思:是不是可以選用「不噴灑農藥及化肥」的方式,種出品質優良的火龍果呢?當這微小念頭萌生的瞬間,老闆轉而投入了解友善並永續經營的方式,選用無毒無農藥的經營,使老闆必須花費更多心神,去兼顧占地兩公頃,將近一萬棵果樹的園區

raw-image

一路走來,堅持「無毒無農藥」的理念,慢慢讓如憨人,吃力不討好地付出的阿裕,因果實優良的品質,取得消費者信任,許多人在品嘗過阿裕紅龍果後,再也吃不下其他紅龍果,因為無毒,使人心安;因為信任,所以更要堅持

raw-image
raw-image

「不噴灑農藥」

以經濟價值來論,種植火龍果的前兩年,必須先切除花果,讓果樹枝葉長到飽滿的程度,第三年才能開始收成,等待兩年後,火龍果在過去悉心的照顧之下,會回報超乎預期的產值給你,是老闆阿裕在分享時,爽朗笑著的部分。「不要心急!」是老闆反覆提及的概念,適用於任何一種狀態。不論何事,等待過程中,都會讓人衍生心急如焚的情緒,然而耐著性子等待,往往才會讓美好來臨,發生在不經意的時刻。

友善待人接物

種植火龍果至今,元老級的員工,未曾有任何一人離職,是阿裕老闆最感動的一件事。「因為他們就像是我的家人,身為新住民的他們,離鄉背井嫁到臺灣,難道我們不該更友善對待他們嗎?」是老闆在對談中,和我分享的理念。選用無毒無農藥的方式,並不只友善對待農作,更實踐在待人接物的處事態度上,是我從老闆身上看見值得學習的精神。

raw-image

果園的經營,並不只仰賴決策者的判斷能力,更需要一群默默配合的員工,一個企業才得以被建立起來。時至今日,臺灣已經大量遍布火龍果,火龍果的價格,亦不再像過去那樣穩定,甚至因供過於求,在市場上削價競爭著,然而老闆仍堅持著初衷,那就是「種植無毒無農藥的火龍果」。

raw-image
raw-image

在這盛夏時分,你是否願意品嘗看看火龍果,尤其是阿裕火龍果的滋味呢?

◎補充說明:

<盛夏的果實-專訪阿裕果園沈濟裕先生>

訪問時間:2020年7月

初刊日:2020年7月30日

再次修稿:2021年7月7日

撰文/攝影者:潘韻婷

受訪者:沈濟裕先生

原文初稿可見:

當天訪問影片:

阿裕果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藏女孩潘婷喜法精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大概就是我對生活的一些體悟,可能是散文、極短篇,隨筆,或是小說。 生活就是創作,創作就是生活,又該如何在這其中:「斷虛實呢?」
2021/07/04
 來自新竹尖石泰雅族的劉鑫偉,目前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四年級,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採訪當天,他預先借了音樂系的鋼琴大教室,讓我們得以在舒適且寬敞的環境,進行訪談。 (訪問當天的鑫偉;潘韻婷攝影) 「不好意思,讓你們等我!」遠處傳來一陣聲響,伴隨著急促的腳步,原來鑫偉拿著買好的便當,迅速且爽
Thumbnail
2021/07/04
 來自新竹尖石泰雅族的劉鑫偉,目前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四年級,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採訪當天,他預先借了音樂系的鋼琴大教室,讓我們得以在舒適且寬敞的環境,進行訪談。 (訪問當天的鑫偉;潘韻婷攝影) 「不好意思,讓你們等我!」遠處傳來一陣聲響,伴隨著急促的腳步,原來鑫偉拿著買好的便當,迅速且爽
Thumbnail
2021/07/03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明天會更好 〉 作詞:羅大佑/張大春/許乃勝/李壽全/邱復生/張艾嘉/詹宏志   作曲:羅大佑 編曲:陳志遠 (2020年7月16日林小群攝影)  2020年7月份,炎熱的台東,池上原家中心在陸安部落舉辦「團體工作坊」進行編織手工藝,製作自己特製的飲料提
Thumbnail
2021/07/03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明天會更好 〉 作詞:羅大佑/張大春/許乃勝/李壽全/邱復生/張艾嘉/詹宏志   作曲:羅大佑 編曲:陳志遠 (2020年7月16日林小群攝影)  2020年7月份,炎熱的台東,池上原家中心在陸安部落舉辦「團體工作坊」進行編織手工藝,製作自己特製的飲料提
Thumbnail
2021/07/03
長期生長在都市,父母親早已離開原鄉,使用母語交談的狀況,多年來,在我家已非常少見,父母親因應工作需求,台語非常流利,然而和孩子們溝通,則是使用華語文,作為交談的媒介。  四年前,我來到臺北教育大學就讀,因緣際會之下,在原資中心工讀,使我展開自我認同、追尋自我的旅程。在原資中心,有更深入學習母語的機會
Thumbnail
2021/07/03
長期生長在都市,父母親早已離開原鄉,使用母語交談的狀況,多年來,在我家已非常少見,父母親因應工作需求,台語非常流利,然而和孩子們溝通,則是使用華語文,作為交談的媒介。  四年前,我來到臺北教育大學就讀,因緣際會之下,在原資中心工讀,使我展開自我認同、追尋自我的旅程。在原資中心,有更深入學習母語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每年春天,三月和四月的時候,是自耕自食的農家,馬不停蹄、忙到昏頭轉向的季節。每天天一亮醒來,就要面對非常忙碌的農事,一刻不得閒。這麼說吧,舉凡夏天要收成的作物,全部要趕在三四月間播種。夏天可收成的作物有多少呢?根本數不清!
Thumbnail
每年春天,三月和四月的時候,是自耕自食的農家,馬不停蹄、忙到昏頭轉向的季節。每天天一亮醒來,就要面對非常忙碌的農事,一刻不得閒。這麼說吧,舉凡夏天要收成的作物,全部要趕在三四月間播種。夏天可收成的作物有多少呢?根本數不清!
Thumbnail
即便我出生的年代正屬於十大建設推廣時期,而我的幼年生活也在人口稠密區成長,頂多與同學去小溪玩水捉大肚魚,跑進別人家的池塘釣魚。此外,我的童年往事都在打彈珠、玩紙牌、橡皮筋,和自學滑輪溜冰與騎鐵馬中度過。田野奔足、偷摘水果的事,我倒是沒什麼機會參與。
Thumbnail
即便我出生的年代正屬於十大建設推廣時期,而我的幼年生活也在人口稠密區成長,頂多與同學去小溪玩水捉大肚魚,跑進別人家的池塘釣魚。此外,我的童年往事都在打彈珠、玩紙牌、橡皮筋,和自學滑輪溜冰與騎鐵馬中度過。田野奔足、偷摘水果的事,我倒是沒什麼機會參與。
Thumbnail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Thumbnail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Thumbnail
果園園主的收成需要和我的農藥過敏,如何好好的溝通讓彼此都明白與祝福呢?我記下這段感動
Thumbnail
果園園主的收成需要和我的農藥過敏,如何好好的溝通讓彼此都明白與祝福呢?我記下這段感動
Thumbnail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Thumbnail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Thumbnail
臺東的勇健好食材哪裡來?來自有上百隻綠繡眼幫忙照顧的有機農園!農園主人何介臣說:「上百隻綠繡眼都是我的麻吉,時間一到就會一起飛來吃蟲!」 年輕時曾深受農藥之苦的何老師,從1995年開始接觸有機耕作,「不用農藥、也不用化學肥料,是多麼好的耕種方法啊!」,從此彷彿發現一條生命新出路。 拜訪松林梅有機自
Thumbnail
臺東的勇健好食材哪裡來?來自有上百隻綠繡眼幫忙照顧的有機農園!農園主人何介臣說:「上百隻綠繡眼都是我的麻吉,時間一到就會一起飛來吃蟲!」 年輕時曾深受農藥之苦的何老師,從1995年開始接觸有機耕作,「不用農藥、也不用化學肥料,是多麼好的耕種方法啊!」,從此彷彿發現一條生命新出路。 拜訪松林梅有機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