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楊德昌 1981 年毅然離開美國,回返台灣並拍了電視電影《十一 個女人》中的一部與《光陰的故事》四段中的一段後,真正完成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這也是一部由四十年代出生之人、而後備嘗國民政府渡台後教育薰陶、再觀看過西方社會(以美國為主體)的諸多優勢、 而後回頭省視八十年代初台灣工商化下人的情感處境所拍出的電影。 這亦是楊德昌特有的、侯孝賢稱他「自美國回來後帶來了一雙眼睛」 於是所看到的台北。有些我們台北人早遺忘的情景,他竟然很輕易的將之重現。也於是《海灘的一天》這部片雖早於《恐怖份子》、《牯嶺 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等,卻後期那些更成熟的戲份與場面調度,在此已嶄露出不少端倪。
2.《童年往事》(1985)
侯孝賢早期繼《冬冬的假期》、《風櫃來的人》後最成熟的作品。
以家庭三代成員在四十年代末渡台後、於五十、六十年代這個主人翁 男孩成長中的家庭周邊與個人所見的台灣炎熱南部的瑣碎小小社 會,堪稱是國片史上最不被想到最以為理應忽略卻又是攝影機凡所拍下皆美又皆必要的永恆題材。
此片一出,侯孝賢的個人長久而不動的拍攝方法與「令演戲者自行去演」的敘事風格,奠定了他在世界影評與影史家眼中大師的地位。
楊德昌在高峰期所拍的最大場面的一部片。主要動用了極多的人物,並將之串連在極多看似零碎卻終互成關係的一條主要故事線上。
片長四小時,將 1959、1960 的台北市青少年與整個時代氛圍若隱若顯的呈現出來。 本片的運鏡與頗多的一場戲一鏡頭之拍片法,是其藝術最可稱道之 處。至若場景選取,又多又豐富,當年甚至在台灣南端的屏東取景,堪稱工程浩大。
這是一部最好以較遠距離來觀看的好電影。所謂較遠距離,第一,是 在大型電影院看而不是看電視屏幕上的 DVD。主要許多遠景與全景的戲,另外,又有不少暗光的戲。第二,是隔些時間再觀看。乃有些真生於當年當地的人,在影片初映時看,總感到八十、九十年代的小孩演員的聲口太過童腔童調,完全令人無法投入原本五十、六十年代那 種年代當時人之老腔濁調之江湖感。故而隔些歲月看,或可丟開原本之自然浮出的挑剔感。第三,是在海外(如法國)陪著一大堆的法國 人、歐洲人、日本人看,亦算是較遠距離來看,往往更有感動。
4.《戀戀風塵》(1986)
侯孝賢以一種不疾不徐、又似不太具雄心的閒閒筆法拍出的相當精準又情調深蘊的「青春鄉愁片」。
我用這「青春鄉愁」一詞,便是每人成長中皆有的一段可能後日不知何故消逝之戀情。在此片中,主人翁因為金門當兵,結果原本相識的女孩(還不知算不算女朋友)便和送信的郵差逐漸熟了起來。
這是一個頗有鄉土風情的故事題材,侯孝賢用他最擅長的「紀錄片法敘事體」將整個故事淡淡的說完,並且居然充滿了劇情。這種編構劇情的方法,堪稱侯氏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