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記一則關於戰爭記憶與敘事的發想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某部韓劇的劇情
一名身穿軍服的男子走進亡者之間,在那裡等他的是一頭白髮、皺紋橫生的女人。他們在見到彼此的那一瞬間相擁,淚眼以對。
男子對女子說:「辛苦你了。你等了很久吧?」
女子回說:「我相信你會回來。」
男子:「對不起辜負你的期待。」
女子:「你最終是葬在哪裡了呢?」
男子:「在靠近白頭山的地方。那裡春天真達萊花開很美。」
2.某位大韓民國演員接受訪談的內容
「我中斷事業去當兵,這是大韓民國所有男子的義務。我在鐵原郡看到了很多事,這使我想了很多。當兵沒有不苦的,但是這是大韓民國所有男性的人生歷程。身為一般人,我跟許多大韓民國人民一樣,希望戰爭不要開打。」
3.之後這位演員接演了一部電影,描述一個由朝鮮共和國「脫北」而至大韓民國的特務,他如何蒙受冤屈並且如何洗清冤屈的過程。片中最後的結局是「大韓民國利用生化技術研發更容易栽種的蕎麥種子,希望這種子成為籌碼,解決朝鮮共和國的饑荒,來交換朝鮮共和國放棄核武」。
這些是我前一陣子為了學韓語看的影片內容。在1.所提的韓劇中,我對於這個小插曲一樣的戰爭劇情感到很訝異。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核對劇中描寫的是哪一場戰爭,驚訝地發現是1950年發生的韓戰。
我對於這個小插曲感到驚訝的原因,是我看的並不是一部講述相關議題的韓劇,而是對話內容上最輕鬆的浪漫愛情劇。這部劇中出現許多亡者對人生的依戀,所以我看到了猝死在考試院學生的悔恨、看到了放不下兒子的老婦人、看到了盡力救活每個傷患自己卻過勞而亡的急診醫生。但是我沒想到會出現戰死的軍人這樣對我這一代來說理應是久遠以前的人。
戰爭,距離我這個世代很遠了。就我這樣的台灣人,對於戰爭記憶國族情感與殖民的視角跟劇中的敘事相差很大。我的感覺是「戰爭,那不是早就結束在上一代的事了嗎?甚至上一代也沒經歷過戰爭吧」?但是我從韓劇追到那名韓國演員服兵役的訪談,我發現他們不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了。
從這裡開始,我去找了朝鮮半島如何分裂成兩個政權的資料。我認為有兩場戰爭的對比很值得討論。一是甲午戰爭,朝鮮王國改為大韓帝國,而在1910年簽訂條約後,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半島。二是,1950年的韓戰。我認為值得討論是因為,台灣島跟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的命運看似相似,卻有相異之處。同樣被殖民、同樣有殖民地獨立運動,同樣受到國際強權扶植政權。但是對於台灣來說,雖然有殖民者激化民族情感,卻沒有一場明確的戰爭撕裂民族情感。而對於朝鮮來說,日本入侵更加激化了朝鮮人的民族意識,但是韓戰則撕裂朝鮮族/大韓民族的民族共同體情感。
在朝鮮半島進入日治時期之前,宗主國是清國。甲午戰爭清國戰敗,清國退出。朝鮮王國改為大韓帝國,與日本簽訂《乙巳條約》,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10年,簽訂《日韓併合條約》,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朝鮮半島進入日本殖民統治期。台灣則是在1895年被實質統治的清國割讓給日本,適逢民族主義風潮,日本政府殖民下的朝鮮半島跟台灣遭遇非常類似。但是後來的朝鮮半島與台灣因為其本身地理歷史條件不同,朝鮮半島分裂成兩個政權,台灣則變成亞細亞的孤兒。
就戰爭記憶而言,台灣跟大韓民國即使有著相似的歷史痕跡,但是那個關於戰爭以及國族的記憶還是不太一樣的。例如說,對於韓國成年男子而言,韓戰是還在進行著的戰爭記憶。他們對此依然很緊繃,擔心有一天朝鮮人民共和國軍隊越過三八線。他們還是認為朝鮮跟大韓民國是同一民族,但是也對於文化間的隔閡與生活差異感到不安。台灣則普遍相信跨越台灣海峽中線的戰爭不會開打,台灣比較傾向戰爭已經結束在上一代、現在是個和平時代,國際間會經濟制裁而非軍事行動。台灣人對於大中華民族認同感逐年下降,台灣抗中也多多少少將中國視為外來的侵略者與殖民者來看待。
如果把韓國比擬成台灣,在一次大戰到日本敗降的歷史是極為相似的。如果把韓戰也納入,並且運用「韓戰是一個民族的統一戰爭」這一套話術,那麼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就不是台灣人想的「中國類似侵略者或是殖民者」,而是事關民族統一的內戰。中國之所以把韓戰說成是「一個國家的統一戰爭」、「美國惡意挑起爭端」,並且動不動就罵台灣人崇拜洋爹。這是一種運用類思維搶奪話語權的戰術。不管如何,中國是想要台灣的,至少他們努力在宣稱擁有台灣的主權。所以絕對不可能認同台灣有不同的生活文化、跟中國價值觀差異極大。對他們來說,這些差異都是小事,唯一的大事只有華人血脈國家主權。所以那些中國人罵李登輝、民進黨、史明等人漢奸,罵支持民進黨的民眾是走狗等等。同時也將台灣的原住民族視為大中華民族主義下的少數民族,消弭其主體性。癥結點在於台灣人視中國為外來侵略者,而中國人卻將他們自己視為主人。
礙於語言以及資料取得,我目前對於朝鮮人民共和國如何講述韓戰的資料幾乎沒看到。我印象中只看到他們使用「南邊的人」、「血緣不會改變」「南朝鮮」這樣的說法。但是對於他們如何看待韓戰,我一點資料也沒有。而在大韓民國,韓戰除了是傷痛的歷史,也是畏懼發生的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作為一位對人文學深感興趣的學生,我深知討論對概念釐清的重要。身為一個推動審議式民主的成員,也作為一位對教育深感興趣的助教。我嘗試將各種議題用淺顯的語言寫成一篇篇故事,我很希望大家不只是看文章,也透過討論來理解公民社會的運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在嘗試寫一些台灣的故事給朋友的小孩看,這是其中一篇。
燦爛時光是目前台灣最知名的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認為,燦爛時光書店的用意在於經營一個友善的公共空間。藉由打造舒適友善的閱讀空間,讓移工在這裡找同鄉聊天、和台灣朋友語言交換、免費借閱。用熟悉的語言文字一解鄉愁,重新獲得能量進行下一週的身心勞動。
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由語言的角度切入,去談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援引一些資料談論語言是否為形成「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因素。
最近在嘗試寫一些台灣的故事給朋友的小孩看,這是其中一篇。
燦爛時光是目前台灣最知名的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認為,燦爛時光書店的用意在於經營一個友善的公共空間。藉由打造舒適友善的閱讀空間,讓移工在這裡找同鄉聊天、和台灣朋友語言交換、免費借閱。用熟悉的語言文字一解鄉愁,重新獲得能量進行下一週的身心勞動。
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由語言的角度切入,去談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並援引一些資料談論語言是否為形成「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因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這個星期要去韓國玩,很久沒有韓國了,去之前讀了一本韓國歷史的書,《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台灣左岸出版,作者Bruce Cumings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專研韓國史,妻子是韓國人,在韓國也生活過相當長的時間。 這本書英文原版成書在九十年代末,讀起來有濃厚的冷戰時代感,那時的韓
Thumbnail
充滿神秘色彩的廢墟島嶼, 記述著一群曾經被奴役的朝鮮人, 在二戰末期反抗暴政革命的過往。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我更深思若1950年沒有韓戰,朝鮮半島上的三百萬生命便不會消逝。那台海間又會有多少生命會消失?我自己,甚至是我的父母可能都不會出現在這世上。我在無量壽殿裡對英雄們深深地三鞠躬,謝謝他們給了韓國也給了台灣自由。The freedom is not free,一條通往自由的路,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單一民族的國家,要用什麼方式迎接既屬於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一部份?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電影的精緻度很高,所以就算是快十年前的片子,也不會很老舊。
Thumbnail
    北韓(官方名稱為朝鮮)因疫情閉關自守以來,資訊更為封閉,我考慮參加的2024平壤馬拉松取消後,常年關注北韓局勢的我,也顯得疲乏起來,但最近朝鮮半島再度戰雲密布,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除持續試射飛彈,竟開始鬧「獨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這個星期要去韓國玩,很久沒有韓國了,去之前讀了一本韓國歷史的書,《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台灣左岸出版,作者Bruce Cumings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專研韓國史,妻子是韓國人,在韓國也生活過相當長的時間。 這本書英文原版成書在九十年代末,讀起來有濃厚的冷戰時代感,那時的韓
Thumbnail
充滿神秘色彩的廢墟島嶼, 記述著一群曾經被奴役的朝鮮人, 在二戰末期反抗暴政革命的過往。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我更深思若1950年沒有韓戰,朝鮮半島上的三百萬生命便不會消逝。那台海間又會有多少生命會消失?我自己,甚至是我的父母可能都不會出現在這世上。我在無量壽殿裡對英雄們深深地三鞠躬,謝謝他們給了韓國也給了台灣自由。The freedom is not free,一條通往自由的路,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單一民族的國家,要用什麼方式迎接既屬於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一部份?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電影的精緻度很高,所以就算是快十年前的片子,也不會很老舊。
Thumbnail
    北韓(官方名稱為朝鮮)因疫情閉關自守以來,資訊更為封閉,我考慮參加的2024平壤馬拉松取消後,常年關注北韓局勢的我,也顯得疲乏起來,但最近朝鮮半島再度戰雲密布,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除持續試射飛彈,竟開始鬧「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