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本篇談及的「損益二平(II)」,與前一篇的「損益二平(I)」略有差異;
都是以「打平」(不賺、不虧)的理念做出發點;但關注焦點不一樣!
「損益二平(I)」~觀注:盈虧打平的「銷售量」!
※銷量=固定成本 ÷ 毛利
「損益二平(II)」~觀注:盈虧打平的「時間」!
※Σ(損益i) >0
即,何時能將「累計損益」歸零,或轉成正值(賺錢)!
【損益二平(II)】
損益二平(II)之分析,簡單說:依計劃(或實際),要經過多久~可以將「累計損益」歸零?
有少數的新創企業,可以在一開始時就賺錢!
但,大多數的企業在一開始時,是不會賺錢的(即,虧損)!
這種虧損,與企業體質、產品優劣無關~而是有些事情,需要「時間」的累積!
而,這段時間內~企業會出現「營收不足」或「無營收」的虧損!
這些數據,隨著時間遞延~就會形成累計損益(負值為「虧損」)!
這些在營運前期會發生的虧損原因,大多如下:
○建設期;例如:建廠施工、店鋪裝潢、…
○學習曲線期;設備操作需要時間去熟練、員工/店員需要去訓練、…
○行銷擴展期;新創企業的銷售通路,需要建立與推廣,以提升銷售量
然而,企業已經開張,資金已經投入~
企業主會想知道~何時,才能讓損益歸零(由負值歸零~即,打消「累計虧損」)!
「損益二平(II)」~就是討論這樣的計算分析;這樣的分析方法,就會涉及一連串(時間)的數據累加。
簡單的表達方式,就是:Σ(損益i) >0
i:代表「期數」 (一般企業以「月」為單位;大型專案,可能以「年」為單位)
一期、一期計算下去~就可以求得「i」的數值!
【試算舉例】
※下述數據,為筆者自行編撰~僅為便於說明,與實務有一些落差,請見諒!
某「茶飲店」的每月損益情況~
※正常固定成本為:5萬元/月;毛利率:60%。
第一個月:
收入0 (籌備期)、成本4萬元~當期損益=-4萬元;累計損益=-4萬元
第二個月:
收入5萬、成本7萬元~當期損益=-2萬元;累計損益=-6萬元
第三個月:
收入8萬、成本8萬元~當期損益=0萬元;累計損益=-6萬元
第四個月:
收入10萬、成本9萬元~當期損益=1萬元;累計損益=-5萬元
第五個月:
收入12萬、成本9.8萬元~當期損益=2.2萬元;累計損益=-2.8萬元
第六個月:
收入13萬、成本10.2萬元~當期損益=2.8萬元;累計損益=0萬元
所以,至「第六個月」~完成「損益二平」,打消累計虧損的金額。
【結語】
「損益二平」~在企業經營的初期,算是很重要的觀念、工具!
累計損益的二平,有以下的意義:
○企業的「淨資產」,已回歸創業前的水準
期初投入的資金~除部份資金還在「設備淨值」中,其餘均已經收回。
○資金週轉、調度上,較無壓力
若「應收帳款」太多~算是另外一個問題(不算相同原因,但一定要注意!
○累計損益二平所花掉的時間~相當於企業「打底(養成)」所需要花掉的時間!
○累計損益的二平~才是企業真正開始賺錢的起點
【後記】
產業差異~累計損益二平所花的時間,差異很大!
商業、服務業~所需時間較短!
製造業~所需時間較長!
因:製造業/工廠~常須要蓋廠房、購置設備、設備調適(試車)、學習曲線(操作熟練)、…
呵呵~筆者仍是強調:沒有對錯!
製造業的門檻較高,也會相對阻礙一群創業者的進入!
相對的「網路銷售」門檻較低~但,一群人湧入就會造成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