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更新於 2024/10/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否曾有過那些時候?
無論怎麼努力工作都提不起勁,縱使是自己熱愛的事情?
事情無法按照預期,而感到煩躁和壓力山大?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源自於何方?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ㄧ書

我們大多時候都不夠了解自己


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異,無非就是我們擁有極為豐富的情感以及能不斷反思的大腦。有趣的是,有時候大腦也會欺騙,甚至轉化我們的情緒,使我們對於自身的行為更容易產生迷惑進而產生誤區。
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血淋淋的例子,受到侵犯或是被握有把柄的女性,因為恐懼、害怕和不堪,因此極力說服自己是愛上加害者,藉以正當化這段不願面對的過去;被逮捕的跟蹤犯,不斷辯解著自身的行動是多麼合理,辯解所有過錯均是另一方給他的誤會;又或者就像是你我日常的生活,總是會不經意為所犯的小錯誤尋找理由,不願意先低下頭退讓一步。
尋找理由是人之常情,當我們做出選擇之後,會堅信自身的做法,並找出一堆理由進行佐證和不斷說服自己,這樣的行為從心理學來說,其實就是所謂「承諾一致原理」,亦即你會盡可能讓自身的決定和表態表現一致。

承諾一致原理


曾經有個心理實驗,他讓研究人員偽裝成一般民眾和小偷,民眾會到圖書館假裝從事閱讀活動,而小偷則會趁民眾不在時偷走假意放在桌上的手機。
而在這場實驗中,發現當小偷拿走民眾放於桌上手機時,大概僅會有16%的旁觀者進行阻止,多數人則是視若無睹,不願淌這趟渾水;然而若民眾在離開位置前,有請求旁觀者幫忙看護自己東西,則旁觀者進行阻止的機率就提高至95%。
從這個簡單的小實驗中,便可以看出,縱使是面對陌生人,我們也會盡量保持言行一致的態度,這種態度可說是人類的一種機械反應,覺得應當如此否則就是背信棄義的小人,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因此我們也總喜歡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很多藉口,以此來證明哪怕不合理的行為都是有道理的,透過這樣的行為說服自己。

沒有盡力是因為不努力?


還記得在我大學時候,時常報告會趕在截止前一刻才速速上傳,並將此歸咎於當下太多其他行程、時間控管不佳等,來安慰自己下次一定不會這樣。這樣的求學過程,恐怕許多人也都有類似的經驗,而直到我看到<為甚麼總是感到很受傷>的其中一位主角,我才意識到拖延的背後,更大可能是因為我們擔心成果不如預期。
書中,有位女主進行編劇工作時常常感到分心,即便工作條件各方面均相當不錯,優渥的報酬、不趕的時程、優秀的工作團隊,但她卻無法相當專心地投入,縱使工作節奏極為順暢,也會在中途分心去做其他事情。
若你周遭有這樣的朋友,你會怎麼幫助他呢?
一般來看,多數人會認為她是時間管理不佳、不夠專注,所以可能會告訴她,使用諸如番茄鐘或是先將手機調成飛航模式等常見的時間管理方式,或許就可以逐漸改善;然而,或許仍有另一種可能:她是因為潛意識不希望事情太過順利,所以才會中途去做其他事情。
多數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已經很努力做某件事情,卻在最後事與願違無法得到他人的肯定。若是發生這樣的狀況,多數人肯定都難免會有氣餒的念頭:「早知道當初就不要那麼努力。」畢竟沒那麼努力,成果不好也是合理而可被接受的。
在不斷的對話中,就發現這位女生極為重視他人給予自身表現的評價,並會不斷透過這些評價來加以定義自我價值,也正因為如此,使她會更擔憂別人給予的負面回饋,因此透過「不努力」加以防衛自己,讓自己受到惡意批評時,也有個防空洞可以逃離,但卻也因此養成自己會分心、不盡全力的情況發生。

堅強是面對和承認這些情緒


我們每天都會習慣性地逃避,逃離那些造成自己心理壓力的狀況,逃避不一定不好甚至可以避免我們進一步受傷;然而無法忽視的是,障礙始終存在那邊,若是對於生活逐漸產生危害,或許就應進一步處理和治療。近幾年來,心理疾病議題越來越被重視,縱使看似一帆風順的頂大學生們也是如此,過去一年,台大校園內的諮商人次破萬,數天前更是傳來台大生於宿舍內自殺未遂的消息。
華人社會的文化和教育,往往使我們習慣壓抑自身情緒,然而越是壓抑,創傷就會越嚴重;越是逃避,不安就會更強烈,或許我們可以不斷透過各樣其他方式來逃避心中的創傷,透過各種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說服自己,但卻始終無法真正解決心中的問題,等到某天瘡傷被無意的掀開,依舊會發覺內部是千瘡百孔。
生而為人,一生幾乎都注定無法一帆風順,也正因為有著各種情緒、各種創傷,才能造就出現在的自己,正如同藝術往往是在痛苦和苦難中生成,人若是能發現和坦然面對自己最脆弱一面,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堅強,透過專業的治療、閱讀,甚至記錄自己的情緒,都能讓我們更了解自我,從而有更大的動能面對生活不遂。
透過按愛心,讓我知道你/妳的觀後感吧! 如果你/妳很喜歡我的「閱讀分享」類型的文章,請記得幫我按個愛心,之後會為你常寫的! 如果有任何建議或想法,也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討論總是進步的原動力。也要記得「追蹤」此帳號,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而不會被茫茫文章中淹沒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Eddy 的科技加速器,從2024年6月開始復刊。 會針對有興趣的公司,進行商業上的分析和探討,尤其著重在科技產業。 Eddy 畢業至清華大學科管所,目前是一名雲端顧問,期待透過自身的專業和經驗,分享產業新知和趨勢,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乍看之下這本書是分享矽谷創業家的創業經驗和心態,但仔細品味後,更是著重告訴我們如何發現和培養價值,無論是世界、未來、產業亦或是個人價值,都可以從這本書找到一些啟發。 有幾類人強烈推薦:創業者,從零到一建立獨特專案的人;PM,需時常建立或組織專案的人;徬徨者,想思索未來職涯方向的人。
乍看之下這本書是分享矽谷創業家的創業經驗和心態,但仔細品味後,更是著重告訴我們如何發現和培養價值,無論是世界、未來、產業亦或是個人價值,都可以從這本書找到一些啟發。 有幾類人強烈推薦:創業者,從零到一建立獨特專案的人;PM,需時常建立或組織專案的人;徬徨者,想思索未來職涯方向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