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的虛與實_卡夫卡變形記電影

2021/07/1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00多年前卡夫卡寫下變形記小說,對他個人而言,也許沒料到,一個世紀以後,這些自我意識的陳述,會變成家喻戶曉的著作。
電影變形記的呈現似舞台劇式的敘事方式,細瑣旁白及主角孤絕疏離的內心獨白,傳達出荒謬、傷感與無奈的氛圍。
故事主人翁原來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某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無法以言語溝通、連最親近的家人都畏懼不敢靠近的大蟲,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無法為親人付出,遑論工作養家,與家人情感交流,種種平凡人所享有的生活,全化為天方夜譚;而隨時間推移,他從被家人重視的一份子逐漸轉變成為負擔,遭受異樣眼光嫌惡與遺棄,帶著傷殘的身心,抑鬱而終。
這般貌似魔幻虛構的情節,起初荒謬地令人無法置信,看似不切實際的情節,卻讓人不自覺為之揪心,究竟是真實的人,變換為虛擬的蟲子?還是真實的蟲子,螁去了虛假如正常人一般的殼?
人,在脫去外在附加的抽象或具體事物以後,本質還剩下什麼?
我們不需要變成怪物,也能體會到在社會中認同感、歸屬感難尋的慨嘆,每個人外表長著同樣的皮膚,差不多的五官、四肢,使用功能雷同、造型顏色相異的物品,甚至比鄰而居,天天在同個屋簷下相處,都沒法完全互相了解或理解,何況變成外貌完全相異的蟲怪?在社會生活的舞台上角色改變了,意味著個人認同也跟著轉變,人好似無奈的依存於所扮演角色中,展現出某些定位與存在意義,那麼抽離這些角色與功能,你、我又是誰呢?
0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