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並不是一個跟得上風尚腳步的入時者,在生活中偶有落拍。甚至連我的臉也不屬於入時款,在我小六的發生的一件事就明顯著:
場景:中壢溫蒂漢堡
狀態:媽媽帶弟弟去洗手間讓我在門口等
突然,附近幾位大哥哥推推擠擠向我走來
某位大哥哥:「妳好,我是中X大學,XX系的XXX。請問妳是哪間學校的?」
聽到大學生對小學生這樣有禮貌,我當然回之以禮。
菲比:「你們好,我是石門國小,六年和班的沈XX。」
哥哥們頓時面面相覷,再次推擠加上道歉後快步離開。這時媽媽和弟弟走來。
媽媽:「他們是誰?」
菲比:「我不知道,他們來自我介紹的。」
很多年之後,我才明白當年大哥哥應該是想和我做朋友(可能吧?)。但長大後的我已不若當年,再也不會對路上年齡相仿的男性有問必答,這樣的轉變可能是因為阿嬤常年對我的告誡。
菲比高中開始在台北租屋,每次回家阿嬤都會(一天多次地)來和我說(一段很類似的)話。她坐在我旁邊慢慢說:「XX,我和妳說喔~在外面不可以和陌生人說話,也不可以搭陌生人的車,只要妳上車,他又會把你載到妳不認識的地方,然後,他的臉就會變成魔鬼的臉。」
那幾年阿嬤的關鍵字就是「魔鬼的臉」,聽多了,我也很會接,每到關鍵字出口時機,我就和阿嬤一起說出那四個字,然後,她就會很開心我有把話聽進去了。
而我確實把阿嬤的告誡聽進去,並且身體力行至今。阿嬤對於形容事物很有她的邏輯,除了『魔鬼的臉』,在我25到26歲的那一年,她積極約我相親(女方介紹人就是她,男方介紹人則是與她年齡相仿的另一位阿嬤)。
一次,阿嬤急著要和我廣告男方的好,就直接站在浴室外,隔窗說道:「這個男生,性格好,工作好,長得好,皮膚很白,就像...就像白雪公主一樣,和妳媽一樣。」
聽到阿嬤用『白雪公主』以及『我媽』來形容這位白皮膚的男生,讓我瞬間大笑,腦中播放各式白雪公主形象,並對阿嬤給出的畫面,感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