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在巴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在巴黎」最早的夢,不是我的,是媽媽的。


那年我才八歲,媽媽夢見看起來像20~30歲的我成為一名流浪漢,在巴黎的某個地鐵站。她說在夢裡看到我蹲在那裡,自然就知道那是我,她走過去喊了我的名字,我只是緩緩地抬起頭看著她,沒有說話。

還好我已經過30歲

做夢時本來就沒什麼邏輯。媽媽那時也沒去過巴黎、我八歲時她也不可能知道我二十年後長怎樣⋯⋯但在夢中她知道那是巴黎也「知道」那個人是我,醒來後她馬上和家人分享。她難得將一個夢記的如此細節——包括場景、我的表情、她夢裡的感受。

前幾個月搬家無意間看到我小學一年級時的讀書心得,寫的是《海角一樂園(Swiss Family Robinson)》,並且在那篇早已遺忘的作業中寫到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還記得自己也喜歡《環遊世界80天》、《魯賓遜漂流記》⋯⋯

小的時候常常說自己的夢想是「流浪」。

童年時的偶像是到巴黎「闖蕩」的瑪麗居禮。但當時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居禮求學問的背景是在巴黎,我只記得在那個給兒童看的「世界偉人傳記」裏,她為了追求夢想住在閣樓省錢、冬天穿不暖也吃不飽,但還是堅持不懈地做研究。

或許是我經常說自己要流浪,媽媽就做了這麼一個夢。

中學時期的我,好像一直在做巴黎的白日夢



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小就比較喜歡看歐洲電影,還沒成年的時候就看了《鋼琴教師》、《巴黎初體驗》等等。我們家,好像一切與藝術有關的行為都沒有限制級的問題。那時也說不出法國小說或電影有什麼特別的魅力,我就是很喜歡,也連帶喜歡法國文化及語言。

我大概在16、17歲時喜歡上盧梭,瘋狂喜歡的那種,我想像自己和他在一個時空,我要跟他說什麼話?我想著自己也在塞納河畔散步,遇到同樣在散步的他,他邀請我一起搭船到對岸,我有時間和他討論為什麼那些人遺棄他嗎?他真的如同別人說的那樣渣嗎?

其實,我剛剛才發現《海角一樂園》的原名叫「瑞士的魯濱遜家庭」,原著是瑞士的德語作家寫的,除了向100年前的《魯賓遜漂流記》致敬外,這本書也受到盧梭的思想影響⋯⋯所以剛好我在童年、青少年時期喜歡的「文學」有一樣的哲學觀。

我在17歲左右喜歡讀法國18~19世紀的書籍,最先是受到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影響而決定讀法律,後來又有雨果、波特萊爾等描述當時社會的狀況,更加強報考法律系的決心。

那時也剛好很流行小清新的巴黎電影,就經常想像自己在巴黎傷兵醫院附近散步到法蘭西學院,走在聖日爾曼遇到小說中的那些頹廢大學生,也許和其中一人談戀愛⋯⋯搭地鐵亂逛。《巴黎我愛你》中二十區中的任何一個場景,我好像都在夢中走過了。

雖然中學時還沒有《巴黎我愛你》,但巴黎其實不大,圍繞在巴黎的故事,也就那些觀光客會去的地方,多看幾個電影就好像走過了一趟。

我去巴黎前,沒有夢過巴黎

在22歲我第一次去巴黎前,我從來沒有夢見過巴黎。

從17歲開始學法文時就知道自己某天會去法國,在大學最後一年去了。確實在第五、六區認識了在索邦和第五大學讀書的男孩女孩,他們沒有像電影中1968那個時代的大學生不羈,但散發的魅力以及他們說話的方式和我以前認識的大學生很不一樣,那時我相信那就是法國文化與台灣文化的差異。

比較明顯且我現在還記得的有差別:

  • 他們很勇於展現自己的魅力
  • 遇到不懂的事情,不論對長輩或是平輩都勇敢發問
  • 即使在熟識的朋友間還是保持著禮貌(我記得有次在地鐵上看到一個位子空出,兩個十歲不到的小男孩互相要讓給對方座位)

但可能我事前已經預習了很多法國的電影和文學,和他們交往(一般朋友交往)時我也沒特別的文化差異,很習慣他們的隨性或是超越年齡的社交能力,看到週末的煙草+大麻也不意外,不是說我對他們比較有信心,總覺得他們在可以放鬆的時候會有點出格,當要認真的時候好像就馬上能轉換心情。


我大概和他牽扯了3000多個日子,後來我做的夢幾乎都關於他,也大多發生在巴黎。


一次,夢見我們一起到拉雪茲神父公墓。看到了我的墓碑,上面寫著我生於1984年,卒於2000年。(我實際上比較年輕)在夢裡,他的形象很鮮明,他是個190公分高的摩洛哥法國人混血,身上總帶有男性香水的味道,那時我甚至覺得自己聞到了他的味道。

一次,我夢見他牽著一隻很醜的法鬥犬在巴黎的公寓外等我。在那個夢裡我好像跟他分手了,所以很意外在公寓外看到他,但我沒有多問他為什麼出現,就直接下樓要跟他會和。這個夢境很特別,通常我在夢中換場景,想見的人就會消失,但當我走樓梯(當然他不在樓梯間)下樓、開門,他還站在那裡等我,就和真實世界一樣。

做這兩個夢時我人都在台灣,都是與他沒有聯繫的期間,可是兩個夢過後的不到一週,他就主動聯絡我了。

我稍微有點相信命運,發生過幾次非常巧合的事件,雖然我至今還無法說清楚那些事對我而言是好或壞。例如,我跟法國男孩在交往前我們曾經失聯許久,但他主動找到我電話再次聯絡時,我人就剛好在巴黎,那次我只待兩週而他就在那兩週的第七/八天找到我的聯絡方式。

還有一件離奇的事



在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春天是我最後一次去巴黎,出發前媽媽一個朋友突然跟我媽媽說:「妳女兒是不是要去巴黎,她會遇到一些傷心的事,但也不是很嚴重的事⋯⋯」據說那個人是有點特殊體質,我其實不知道怎麼解釋這件事,但我上次去就是去解決跟法國男的感情,的確是帶著受傷的心回國,信用卡被偷又被盜刷兩個月,我過了兩個月後才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四郎-avatar-img
2021/07/23
夢想流浪這件事情 有時比真的流浪更美 但真的流浪 或者說短暫流浪 則更浪漫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二十一歲的初冬漸長,我獨自去到了巴黎。想著,我可能會在巴黎找到自己,也可能自己會在巴黎消失殆盡。但當我一步又一步,踏著皮鞋堅硬的鞋底行走在寒冷而飄著細雨的巴黎街頭,拉緊了身上的皮毛大衣,看著一切燦爛無比的燈光,康莊大道,一個街角又一個街角繁鬧的咖啡館,我感到如釋重負。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巴黎,那麼地
Thumbnail
二十一歲的初冬漸長,我獨自去到了巴黎。想著,我可能會在巴黎找到自己,也可能自己會在巴黎消失殆盡。但當我一步又一步,踏著皮鞋堅硬的鞋底行走在寒冷而飄著細雨的巴黎街頭,拉緊了身上的皮毛大衣,看著一切燦爛無比的燈光,康莊大道,一個街角又一個街角繁鬧的咖啡館,我感到如釋重負。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巴黎,那麼地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在這個人生十字路口,我很困惑,到底什麼是我想做的事呢?這時候看到了《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第一眼就被書名吸引。一開始閱讀便停不下來,不知不覺更被遊民小姐的文字療癒,看著他平靜幽默地對在廣告業的鬼故事侃侃而談,到最後如何下定決心放下所有的成就選擇內心真正嚮往的理想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人生十字路口,我很困惑,到底什麼是我想做的事呢?這時候看到了《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第一眼就被書名吸引。一開始閱讀便停不下來,不知不覺更被遊民小姐的文字療癒,看著他平靜幽默地對在廣告業的鬼故事侃侃而談,到最後如何下定決心放下所有的成就選擇內心真正嚮往的理想生活。
Thumbnail
就讀法文系大三時,我就下定決心畢業後一定要去法語區國家,想要親自探索學了四年的語言及文化。前往法國的目標非常明確,我甚至得到一個能夠去法國當華語助教的機會,但人生總是充滿驚奇與可能性,因為某一次相遇,讓我的方向轉了個彎,前往了加拿大。
Thumbnail
就讀法文系大三時,我就下定決心畢業後一定要去法語區國家,想要親自探索學了四年的語言及文化。前往法國的目標非常明確,我甚至得到一個能夠去法國當華語助教的機會,但人生總是充滿驚奇與可能性,因為某一次相遇,讓我的方向轉了個彎,前往了加拿大。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