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擾的日子,介紹兩本關於沈思的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些朋友說盧梭是渣男,而他是我的偶像,也許他的私人生活不足以成為楷模,但一個思想家或哲學家提供給世人的應該是對於人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性。我十幾歲的時候讀了《社會契約論》而決定學習法律。

盧梭可以算是影響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Photo by Ian Turnell from Pexels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Les rêveries du promeneur solitaire)》是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被眾人離棄之後,為躲避世人的干擾而被迫離群移居到瑞士的聖皮埃爾島。他曾說,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六個星期。

在這本書裡面提到,當時幾乎是沒有什麼外地人來此旅遊。盧梭本來希望自己可以在島上度過餘生。在那裏,他只與一個稅務員互動,該名稅務員和家室、僕人住在這裡。或許為了與之前迫害他的人區隔,書中也特別強調他們是「好人」。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我可以重複閱讀的書,有時候要短暫的去一個城市,一時想不到要帶什麼,就又會隨手拿走一本(因為書架上很多本)。雖然繁體中文翻譯版本很爛⋯⋯

在我曾經羈留過的居住地中(我曾有過一些迷人的住地),沒有一個像位於比安湖心的聖皮埃爾島那樣使我那麼真切的感到幸福、給我留下那麼溫馨的懷念的了。這個被沙納泰爾居民稱為土塊島的小島,幾乎不為世人所知,就是在瑞士本土也是未足掛齒的。據我所知,沒有一個遊客曾經提到過它。

散步就是一種旅行,盧梭在書中提到這本書是給未來的自己看的,或許某天再看的時候就像與一個好朋友對話。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覺得他好孤單,因為那時他被「迫害」、被人誤解,但盧梭畢竟是個從當時就很有爭議性的人,也無法從現在的觀點看他,只能說他帶給後人的禮物就是他的思想。


黃昏將近時,我從島的高處下來,信步來到湖邊,坐在某個隱蔽處的沙灘上;濤聲陣陣,湖水翻騰,吸引住我的情思,驅除了我心頭因別的事引起的激動,使我整個心思沈浸在柔美的遐想之中。



想擁抱孤獨拋開忙碌的人

而《湖濱散記(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的散步是完全另一種經驗。

1845年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特城(Concord)不遠且優美的瓦爾登湖畔次生林,特意嘗試過隱居生活。並於1854年出版的散文集《湖濱散記》則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兩個月的生活。

梭羅在書中詳盡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華爾登湖地處美國麻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特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歷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

梭羅曾經提出,現代人的物資進步,卻反而越來越不知足。刻意的嘗試居住湖邊森林過簡樸的生活,當時的他只有28歲卻已經發現了富裕帶給人的危機。而1985年,《美國遺產》評選「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梭羅的《湖濱散記》名列第一。

我到樹林中去,因為我希望從容不迫地生活,僅僅面對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實,看看我是否能掌握生活的教海,不至於在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不曾生活過。我不希望過那種稱不上是生活的生活,因為生存的代價是那麼昂貴;我也不希望聽天由命,除非那是萬不得已。

兩本關於孤獨散步的書,一個是影響法國近代政治思想的盧梭,已經歷過人生的高潮與失落,在人生最終以被迫的情況隱居於島上而做自己人生的反省;另一個是約一百年後沒有名氣的美國28歲青年,自發性的在湖濱蓋一個房子,選擇過的隱居生活。

或許他們兩人的人生歷程完全不一樣,但兩本書都是屬於和自己對話的書。獨處時回到心靈最原始的地方,似乎每個人的人生都變得很相似了。因此我覺得每個人都很適合看這兩本書。

我因為在十幾歲時受到盧梭的影響而決定讀法律,其實我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或思想一直都被朋友或長輩視為「老靈魂」,甚至有許多old school的喜好。出國經常的方式就是在一個城市停留超過兩週,除了需要移動到超過十公里的地方——例如,如果要從巴黎到凡爾賽就必須搭車,但如果在巴黎二十區的範圍之間行走,我會每幾天安排不同的飯店,幾乎都用走的到達所有地點。

我有一位忘年之交是巴黎索邦大學的哲學博士,有次他問我走路時都在想什麼,我就說:「其實我總覺得自己要想什麼,但當我走路的時候,我已經忘了『應該要想什麼』就只是從A點走到B點。雖然好像什麼都沒想,但當我走到B點時,會發現自己自然想通了些什麼⋯⋯」

以上就是我20歲時的回應。

他笑稱:「這就是哲學家的散步啊!」(其實我不懂哲學。)




盧梭的思想影響了法國大革命,而法國大革命又牽動了西方法治社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在看盧梭寫的湖濱散記,書裡有好多我喜歡的段落。
Thumbnail
最近在看盧梭寫的湖濱散記,書裡有好多我喜歡的段落。
Thumbnail
常常心裡會浮現一個問題:「若是梭羅活在現代,他的湖濱散記會怎麼寫?」 因為相對於科技與物質文明凌駕一切之上的今天,梭羅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還算單純樸實,他如何能未卜先知的道盡當代人所面對的精神困境? 這種預知,讓梭羅的「湖濱散記」在近代愈來愈受全世界重視。這十多年來,我在逛書店或者二手書店,跳蚤市
Thumbnail
常常心裡會浮現一個問題:「若是梭羅活在現代,他的湖濱散記會怎麼寫?」 因為相對於科技與物質文明凌駕一切之上的今天,梭羅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還算單純樸實,他如何能未卜先知的道盡當代人所面對的精神困境? 這種預知,讓梭羅的「湖濱散記」在近代愈來愈受全世界重視。這十多年來,我在逛書店或者二手書店,跳蚤市
Thumbnail
梭羅說:「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品格,像果實上的霜粉一樣, 是只能輕手輕腳,才得以保存的。」梭羅還在《瓦爾登湖》 如此寫道:「無論你的生活有多麼低劣平庸, 都要面對它好好地過;不要躲避它咒罵它。」 散步,必須散步。為你自己散步。
Thumbnail
梭羅說:「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品格,像果實上的霜粉一樣, 是只能輕手輕腳,才得以保存的。」梭羅還在《瓦爾登湖》 如此寫道:「無論你的生活有多麼低劣平庸, 都要面對它好好地過;不要躲避它咒罵它。」 散步,必須散步。為你自己散步。
Thumbnail
常常心裡會浮現一個問題:「若是梭羅活在現代,他的湖濱散記會怎麼寫?」 因為相對於科技與物質文明凌駕一切之上的今天,梭羅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還算單純樸實,他如何能未卜先知的道盡當代人所面對的精神困境? 這種預知,讓梭羅的「湖濱散記」在近代愈來愈受全世界重視。三十多年來,我在逛書店或者二手書店,跳蚤市
Thumbnail
常常心裡會浮現一個問題:「若是梭羅活在現代,他的湖濱散記會怎麼寫?」 因為相對於科技與物質文明凌駕一切之上的今天,梭羅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還算單純樸實,他如何能未卜先知的道盡當代人所面對的精神困境? 這種預知,讓梭羅的「湖濱散記」在近代愈來愈受全世界重視。三十多年來,我在逛書店或者二手書店,跳蚤市
Thumbnail
「我不想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鬧哄哄、無聊的十九世紀, 而只想若有所思地站著或坐著,聽任這個時代流逝。」 -亨利.梭羅《湖濱散記》
Thumbnail
「我不想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鬧哄哄、無聊的十九世紀, 而只想若有所思地站著或坐著,聽任這個時代流逝。」 -亨利.梭羅《湖濱散記》
Thumbnail
我對於人的好奇心一直是存在的,但在大多數的時刻,那源於「對他的文字」先產生好奇,才開始想要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生活情境中除了能閱讀出書、寫專欄的人的文字之外,就是在寫作平台上的寫作者,若是讀到讓我感動的文字,便會想認識那個人:「他是在如何的環境下成長,才能造就出如此文字?」
Thumbnail
我對於人的好奇心一直是存在的,但在大多數的時刻,那源於「對他的文字」先產生好奇,才開始想要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生活情境中除了能閱讀出書、寫專欄的人的文字之外,就是在寫作平台上的寫作者,若是讀到讓我感動的文字,便會想認識那個人:「他是在如何的環境下成長,才能造就出如此文字?」
Thumbnail
有些朋友說盧梭是渣男,而他是我的偶像,也許他的私人生活不足以成為楷模,但一個思想家或哲學家提供給世人的應該是對於人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性。我十幾歲的時候讀了《社會契約論》而決定學習法律。
Thumbnail
有些朋友說盧梭是渣男,而他是我的偶像,也許他的私人生活不足以成為楷模,但一個思想家或哲學家提供給世人的應該是對於人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性。我十幾歲的時候讀了《社會契約論》而決定學習法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