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鬧哄哄、無聊的十九世紀,
而只想若有所思地站著或坐著,聽任這個時代流逝。
-亨利.梭羅《湖濱散記》
前言
一八四五年,亨利.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又譯華爾登湖)畔邊修建了一間小木屋,並在其中獨自生活了兩年。後來,他將這兩年的經歷寫成《湖濱散記》,成為美國文學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書中,他用優美而詩意的文字描寫瓦爾登湖的景色、用平實的文字記述在居住期間的大小事。而在講述他的想法和理念時,他的字裡行間透露著真誠與熱情,堅定地闡述他的理想。
他在書中傳達的理念不僅僅是回歸自然而已,還有一個人應該不屈服於外在的規範、保有完整的自我,以及真實地活在當下、減少物質的追求等。
在一個越來越吵雜、強調物質享受的世界,翻開這本書,彷彿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曾經在那個事情逐漸變得庸俗的時代,有一個人試著躲開世界的紛擾,過著內心平靜的生活。
我的心得
我覺得梭羅是一個浪漫的人,不是因為他拋開一切事情獨自隱居到湖邊,而是因為他對於生活周遭細心的觀察與紀錄,並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當作生命中的瑰寶看待,同時將那些淺薄的、瑣碎的新聞和事情視作塵土。
在大多事情上,他都與大眾背道而馳,他不把社會的規範當作最高的準則,而是將自己的理念和秩序當作最崇高的法律。他拒絕妥協或是屈服,寧可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也不願接受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而他也非常注重自由,不願被財富,或者是繁瑣的社交禮節所束縛。他寧願過著最低限度的物質生活、或是獨處以獲得自由。寧願做許多他喜歡的零工賺取生活費,也不願讓工作占據他的時間。
我認為,這本書除了描寫他在瓦爾登湖在日常生活與觀察,他也藉由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傳達出了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如何生活、他如何思考、想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他展現出的是一種精神,拒絕隨波逐流的精神。他不願被繁瑣的雜事淹沒,而只想專注的活在當下、以自己的方式體驗生活。也正是這樣的精神,讓他與社會格格不入,同時讓他如此與眾不同。
雖然書中大多寫的是湖邊的景色,但當我看到後面時,卻發現字裡行間,其實都在傳達梭羅的精神,我看見他對於自由、樸實生活的嚮往,也不禁產生共鳴。
讀這本書,我看到更多的其實是這個人的思想與態度,就如同閱讀的其中一個功能一樣:「了解偉大人物的想法與態度」。他所描述的生活,給了我一個新的想像:即便在繁雜的生活當中,一個人也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我們不一定要離群索居,一個人搬到湖邊的林中小屋才能像梭羅一樣找到平靜。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態度,享受當下的事情、不被財富所束縛、滿足於更少的物質需求,自由且知足的活在當下。
只要有著這些態度,即便每天依然被媒體資訊轟炸、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個人的心裡仍然會有一座湖邊的小屋。在一切都安靜下來時,他能在那裡找到屬於他的平靜。
摘錄
我認為這本書的某些句子很有詩意,或是發人深省,於是摘錄了幾句我喜歡的部分。
農夫占有了他的房屋,並不因此更富,反而是更窮了,因為房屋占有了他。
年輕人除了立刻進行生活實踐,怎能有更好的方法來學習生活呢?
我時常看到,一個詩人在欣賞了農場上最珍貴的部分以後便離去,而那個粗魯的農夫則認為詩人只不過拿到幾個野蘋果。
人類毫無疑問有能力靠自覺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我認為這是世間最鼓舞人心的事實。
我不願過著不是生活的生活,須知生活無限珍貴;我也不願過消極順從的生活,除非必須這樣做不可。
我終於理解東方人所說的沉思與無為的原意了。我多半不大留意時間是如何過去的。白晝向前移,好像只是為了照亮我的某些工作;這是早晨,呦,現在是傍晚了,我並沒有做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我不是像鳥兒那樣歌唱,而是默默地微笑自己擁有這無盡的幸福。
總要等到迷了路,總要等到失去了這個世界,我們才開始找到自己,看清自己的處境以及無窮無盡的種種關係。
至少我從自己的實驗中了解到,如果一個人能自信地在他所夢想的方向上前進,爭取去過他想像的生活,就可以獲得平常意想不到的成功。他將一些事拋在後面,超越一個看不見的界線。
而在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是我本書最喜歡的一句,因為我覺得這句話很有美感。而且,生活在現代的我,也對於這種感受有所共鳴。
結語
儘管這篇文章幾乎都在褒揚梭羅,但他在常人眼中,或許只是一名奇怪的人而已。因為他是一個異類,所以他的特質展露無遺,吸引了許多非主流的人,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翻開這本書,就像是與梭羅的對話,你不斷聽著他叨念著湖上結的冰有多厚、他種的豆子又長得如何。而在這些有點冗長、沉悶的對話當中,你有時會發現他思想中的寶藏,或是發覺自己正在他描述得如詩如畫的林中漫遊。
這時候,你就會覺得翻開這本書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