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情緒腦學

54公開內容
1私密內容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評估一個酒癮者的酒癮治療心理狀態時,我們可以分成5個「酒癮階段」。這5個階段彼此沒有階梯似的進步或退步概念,可能彼此轉換與交錯,也呼應到酒癮者對人類心智的影響──「矛盾」與「猶豫不決」。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從2022到2024,酒精暴飲在台灣的盛行率似乎逐漸上升。飲酒氾濫與酒癮問題持續在台灣呈現惡化趨勢。民眾對於酒精飲料對於自身健康的危害依舊輕忽。在身心科相關疾病的治療上,也常見到患者使用酒精飲料來麻醉自己。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年中秋節前,病患都會拿著網路上的警告文章來門診詢問,像是吃安眠藥的人能不能吃文旦(柚子)?或是平常能不能含葡萄柚果肉的手搖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統整最近5年台灣各種身心科藥物,透過文獻回顧與兩個藥物交互作用資料庫比對。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知道尼古丁戒斷與成癮的臨床表現後,到底要如何才能成功戒菸呢?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在戒菸或停用尼古丁產品時,我們可以怎麼照顧好自己、甚麼時候可以向專業人員求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香菸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增加癌症風險,對於頭腦的影響也適非常深遠的。尼古丁導致的戒斷症狀與成癮症狀,對吸菸者來說,才是決定能否戒菸成功的關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常見的尼古丁戒斷與成癮的臨床表現症狀。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身心科與精神科門診,失眠個案中,有一大部分與抽菸有關。神奇的是,在衛教時,幾乎沒有遇到過失眠患者知道抽菸影響睡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最新的相關論文,幫助大家了解抽菸如何影響睡眠。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為什麼我明明沒有醉,卻說我喝太多?」「我只不過是1次喝1手啤酒,這有很嚴重嗎?」如果您曾被人提醒過飲酒問題,卻一直不了解為什麼自己生活的好好的,旁邊的人不停提醒自己減酒,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暴飲到底是甚麼?」以及「為什麼暴飲值得我們重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高功能酒精使用者佔酒精使用障礙者中20~75%,這些人酒喝很多,卻還是生活「看似」一片正常。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一些高功能飲酒者的多元樣態,希望可以幫助飲酒者自己或是周邊的人覺察酒精已經如何改變飲酒者的認知與行為模式。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飲酒到底能不能預防失智?」在臺灣,許多長輩對飲酒這件事,有著難以撼動的健康迷思。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藉由最近幾年許多酒精與失智症關聯的研究,來看看飲酒對於失智症,到底是有促進效果還是保護效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小酌飲酒對某些族群可能有心血管保護效果,但並非所有族群。同時,小酌飲酒仍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如果同時有飲酒與抽菸習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高。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酒精攝取量對新發癌症的貢獻程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2年3月開始,COVID-19病毒正式進入臺灣社區。從2021到目前,臺灣經歷3波病毒入侵,除了造成社會經濟起伏、人心動盪,也帶來越來越多的飲酒問題。有些原本沒有酒癮的個案,在疫情嚴重期間,會以酒代藥,染上酒癮,也使原本穩定的藥物效果無效。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很多身心科門診求助的個案都會說,因為心情不好才喝酒,這樣晚上才不會想太多負面的事。各種酒促文宣也會宣傳酒精性飲料的營養成分與好處,鼓勵大家飲酒,然而這一切都只是酒品行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裡三個最常見的宣傳成分,請聰明消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飲酒與睡眠障礙、憂鬱之間,互為因果。臨床上有許多門診個案,帶著睡眠障礙與酒精使用障礙而來,卻輕忽酒精的危害。輕視自身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的風險、低估酒精的影響,不但無助於自己抵抗酒精的危害,反而會增加自己染上酒精使用障礙的風險。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隨著冬季季節性憂鬱與農曆年關憂鬱症出現,原本病情穩定的許多憂鬱症與焦慮症個案,又開始出現暴飲或是常規性飲酒的行為變化。在社區身心科或成癮科門診,酒精使用障礙的盛行率非常高,當酒精介入生活,憂鬱加劇、睡眠品質惡化、認知功能下降甚至體重下降都變得更為常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般人談到失眠,都只會想到跟自己的心理壓力、身心疾病有關。然而臨床上,有許多人的失眠與身體的慢性疾病或其他藥物有關。特別是長期飲酒的人,身體常常出現許多內外科疾病,這些身體疾病也會影響到睡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先來談談臺灣常見的痛風。
Thumbnail
感謝分享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什麼?丁香居然是運動禁藥!丁香不是常見的香料嗎?如果平常吃吃喝喝都會吃到運動禁藥,那會不會平常看精神科服用的藥物或是芳療精油也會有運動禁藥成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翻閱了2021年世界運動禁藥管制組織規定的運動禁藥成分,歡迎大家一起來進一步討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很多人認為喝酒只要不要喝太多、不要長期喝酒,就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的負擔。然而科學文獻顯示,只要1/4瓶啤酒,酒精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腸道通透性,增加身體感染與發炎的風險,並改變了腸腦通道,影響腦部功能。酒癮患者的精神症狀與內科疾病也可能和酒精性腸漏有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醫療心空間
發佈於情緒腦學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