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小說的角色,每個人說話都要有個人風格。在現實生活中,想要讓講出去的好話發揮作用,就不能不斟酌再三。至少不要讓出去的話沒能幫到別人,反而產生內傷的效果。與其如此,那還不如不要講,什麼都不說或許還比較好一些。
說是好人難做,因為自身的善意不一定能到達對方那邊。但是眼睜睜放任不管,卻又是很難受,尤其是對自己的親朋好友,並不是完全與自己毫不相關之人,只是把話放在心裡,也未免太消極,以下是常見的例子:
少吃炸物,不然會變胖有慢性病。
少在黑暗中用手機,不然有藍光眼睛會病變。
少煙少酒,不然傷肺傷肝。
以上這些對於身體健康的好意提醒,卻會讓激起對方的敵意,認為以上所說的疾病通通都不會發生。就是在詛咒生病而已,根本就不是關心。
好一點(敷衍)的回應說,我只有吃炸物(任意填入一項行為)這一項喜好,這樣都不可以嗎?那我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嗯!剝奪了他人的喜好,看起來很殘忍。喜歡的事情又不是犯法的事情,為何要阻止呢?不過,結果和直接被拒絕是一樣的,一樣是提醒無效。
所以說,對別人善意的關心,有可能會被曲解為詛咒。而且之後如果真的發生了(發胖等任一種不良後果),還可能會被遷怒,都是自己的詛咒生效了,才會導致這種結果發生。如果真的有這種超能力的話,那應該先用來讓自己發大財才是,詛咒別人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而從立場互換的角度,卻可以解讀成其實這就是想要控制對方的行為,照自己的價值觀來走。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做,不就是要強迫他人照自己的價值觀來走嗎?這樣看來,既然強迫他人的方式不可採,那就等發胖等不良後果發生再說吧!自己的好意提醒,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解讀,卻可能是一種束縛,都被管的死死的,那什麼都沒發生就先窒息了,例如每天都吃青菜豆腐,就能保證很健康活到一百歲?
基於善意的出發點固然會有被曲解的可能,但回過頭來想想,是不是有想要控制別人的行為這樣的意念存在?所謂為了別人好,真的就是好嗎?依照科學研究證實而提出的意見,那科學研究就不會被推翻而有不同見解嗎?因此,一句話要說出口前,就好先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有怎樣的後果,又該如何做事後修正?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好意可能會被曲解,說出來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那就直接開嗆不就好了:
再吃炸雞啊!三高就要找上門了!
眼睛要瞎掉了是不是?再看手機啊!
喝酒抽菸,賺的錢都要繳給醫生了是不是?